任越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謀劃農村未來發展,為農村政治、經濟與文化運籌帷幄的國家級戰略部署。鄉村檔案工作雖只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一枚微小的分子,但其對整個戰略實施的進程起到了充分的信息存儲與保障作用。文章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鄉村檔案工作實際,從資源建設、管理流程與管理體制三個方面提出了引智、引制與引治三條發展策略。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治理;鄉村檔案工作
分類號:G270
Research on Three Introduction of Rural Archives Work under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Ren Yue
(College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Heilongjiang, 150080)
Abstract: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a national- level strategic plan for planning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and planning for rural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Although the rural archives work is only a tiny element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t has started to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storage and protection.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actual practice of rural archives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proposes thre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resource introduction, management process and management system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Intellige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Key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Rural Governance; Rural Archives Work
中共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從我國鄉村經濟發展現實訴求著手,將我國體量龐大的鄉村作為未來國家各項政策的著力點,再次印證了“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1]的核心思想。鄉村檔案記錄了鄉村歷史發展的點點滴滴,濃縮了鄉村千百余年來發展的各種文本記錄與文化精神。鄉村檔案工作作為維護珍貴記憶的社會實踐,不僅要對這些珍貴記憶妥善保存,還需要使用規范的方法與程序保證這些檔案資源保管與利用的有效性。2020年我國國際檔案日活動的主題是“檔案見證小康路、聚焦扶貧決勝期”,也進一步印證了檔案工作融入扶貧解困、新農村建設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已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各級檔案機構工作開展的主要方向。筆者通過對黑龍江部分傳統村鎮檔案工作的調研,結合目前鄉村檔案工作開展面臨的困境,提出了在保障鄉村振興戰略平穩推進過程中,鄉村檔案工作“引智”“引制”“引治”的持續發展策略。
鄉村檔案工作助力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首先要解決鄉村檔案資源匱乏與資源結構僵化的問題。“村莊是中國廣袤農村最基層的行政(現為自治)組織,村級檔案一直是最基本的農村檔案建構單位,是農業和農村檔案中數量最大也是與農民關系最直接的檔案。”[2]筆者在對黑龍江省部分村鎮檔案工作的走訪調研中發現,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和“特色小鎮”的村鎮檔案工作相對規范,村鎮檔案室藏不僅包括日常村鎮黨政工作形成的文書檔案、基建檔案、會計檔案和實物檔案,還包括村鎮為參評“中國傳統村落”和“特色小鎮”而建立特色檔案。這些特色檔案是鄉政府邀請檔案行業與文化行業的專家,結合村鎮歷史與特有的文化遺產而建,能夠突出反映村鎮在鄉村文化資源方面的優勢與特色。而一些普通村鎮的檔案室卻鮮有這些品牌村鎮檔案的規范性,一般常見的檔案類型在管理方面雖秩序井然,但檔案內容不夠充分,數量有限,且缺乏當地特色。筆者認為村鎮檔案工作一般不屬于日常性工作,主要由村鎮兼職檔案員定期對形成的文本材料進行集中收集與整理。據筆者調查,兼職檔案員整理檔案的周期最短為7天,最長為60天,平均整理周期為16.8天。這些兼職檔案員對文書檔案的立卷與歸檔整理工作十分熟悉,能夠按照鄉一級檔案管理機構制定的歸檔與整理標準管理檔案。但兼職檔案員一般還負責其他方面的工作,收集與整理檔案一般是對照標準機械式地分類與裝訂,不會考慮檔案資源是否豐富與資源結構是否優化的問題。與此同時,兼職檔案員只對由村鎮黨政職能部門形成的檔案采取集中收集、規范整理的工作,而不會主動尋求其他應當作為檔案收集保存的材料,加上其缺乏對本地優勢資源與特色文化資源的敏感意識,限制了村鎮檔案資源來源渠道及其特色文化資源的建檔式保護。
馮驥才教授曾指出:“村落本身是我們中國人的家園。我們祖先是從村落里走出來的。我們現在所處的城市,也是從村落漸漸發展成的。村落是人類最早生存、生活、生產的一個聚落,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家園。”[3]由鄉村生活凝聚而成的鄉村文明正成為國家高度重視,并穩步推動建設的鄉村精神支柱。《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4]指出,鄉村文明建設要建立在鄉村傳統文化基礎上,只有切實保護好發起于農村地區的優秀文化遺產,讓這些文化遺產中所包含的文化認同與情感依托轉化為鄉村振興戰略中的軟推動力。推進鄉村文明建設,一方面,需要從現實出發,摸索鄉村文明的具體形態,并以此為建設對象,豐富與優化村鎮文化資源,另一方面,需要從鄉村歷史演進中歸納總結鄉村文明的樣態,對其進行現代化解讀,擇其善者用于鄉村文明建設過程中。筆者認為鄉村文明建設需要喚醒村民對傳統村落文化的認知,引導他們珍視本村仍在延續與傳承的文化遺產,進而觸發村民對村落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情感,而檔案可作為聯系過去與現在的媒介,鄉村歷史與文化演進的見證者與記錄者。我國擁有數以萬計的傳統村落和特色小鎮,這些村鎮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遺產。將這些村鎮歷史文化遺產用建檔的方式妥善保護,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對其進行有效利用,讓瀕臨失傳的鄉村文化遺產獲得新生。無論是豐富鄉村檔案資源,還是為鄉村文化遺產建立檔案,以鄉村現有人力資源結構與智力資本是無法保證此項工作有效開展的,這無疑需要社會專業智力資本的引入與協助。
筆者認為鄉一級檔案管理機構肩負著所轄村鎮檔案業務的指導與監督工作,由鄉一級檔案管理機構出面邀請省市級檔案管理機構專家或高校檔案學專業師生團隊為鄉村檔案資源建設把脈,是從社會引智入村的最佳方案。一方面,專家團隊能從專業視角分析村鎮檔案資源結構的優勢,并在資源收集渠道、資源開發方式與優化資源手段方面為基層檔案機構提供更具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這些專家了解國內外檔案工作發展行情,對國家政策與地方經濟社會的需要比較敏感,這將有助于村鎮檔案管理機構全面把握行業與社會發展趨勢,妥善處理好資源建設與社會發展同步的問題,進而推動鄉村檔案工作的持續發展。例如,浙江省檔案館聯合浙江傳統村落與特色小鎮實施了“浙江鄉村記憶”工程,通過省檔案館與地方村鎮機構合作,對鄉村文化資源、民風民俗、建筑遺跡、禮儀活動等進行信息采集與挖掘,依托周邊自然景觀和特色歷史人文資源,建立了鄉村記憶館、村史陳列館、文化長廊等,將村鎮文化資源轉化成村鎮對外宣傳的名片。此外,《意見》還指出,“培育挖掘鄉土文化本土人才,開展文化結對幫扶,引導社會各界人士投身鄉村文化建設”。引智入村也將有助于鄉村文化遺產建檔式保護工作的推進。通過專家指導村民為村落文化遺產建檔,深度挖掘具有本村特色的文化資源,調動村民保護文化遺產的積極性,向其傳遞推動鄉村文明建設帶來的潛在經濟發展空間,使村民逐漸產生對所在村鎮的文化自信,進而激發他們保護村鎮文化遺產的自覺。例如,安徽省小崗村村民將收藏了30多年的改革開放標示性文物——十八位村民簽訂的包干到戶的“生死狀”捐贈給村委會,村委會在省檔案館的協助下將全村村民這30年來收藏的記錄小崗村、“小崗精神”的各種文字記錄、影音材料全都集中起來,以檔案查詢、主題展覽、史料匯編、口述史等形式向社會各界開放,而小崗村也成為當地知名的紅色旅游景點,村民對小崗村的文化認同感更強了。
鄉村檔案工作屬于鄉村一般行政性事務,按照2017年由國家檔案局和民政部聯合頒布的《村級檔案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第五條規定,“村級檔案工作在業務上接受鄉鎮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民政部門、農業部門和相關部門的監督和指導”[5]。該規定明確了我國鄉村檔案工作在業務上受政府及其他業務部門的監督和指導。根據調查發現,目前大多數鄉村檔案管理方式仍處于分散式,業務監督與指導工作雖由鄉一級檔案管理機構負責,但所轄村鎮的檔案工作實際上仍由村鎮檔案員自行完成,由于缺乏系統的業務培訓和對檔案工作制度與方法的微觀解讀,部分村鎮檔案工作的規范性很難達標。由此,筆者認為只有強化鄉一級檔案管理機構在制度層面的細化分類與解讀,多部門協調合作,才能保證鄉村檔案工作的規范化。
2.1制度保障細致與系統
實現鄉村檔案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關鍵在于制度的保障。目前國家已經出臺了一系列關于農村檔案管理的制度性文件,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示范縣實施辦法》《村級檔案管理辦法》等,這些規章制度直接面向鄉村檔案工作實際,對我國目前鄉村檔案管理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制度支撐。同時,雖然這些規章制度能夠在制度層面對鄉村檔案工作起到規范作用,但出于鄉村檔案工作實際考慮,這些制度在實踐操作層面略顯宏觀,并不能對鄉村檔案管理的微觀層面有實質上的指導作用。由此,筆者認為鄉村檔案管理工作制度化必須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其一,將鄉村檔案管理工作制度化進程列入鄉村一級行政管理議事日程,針對鄉村管理實際過程中產生與使用的檔案及其工作流程進行規范化論證,結合國家出臺的政策文件和鄉村自身治理的需要,制定符合鄉村自身特色與需要的管理制度。例如,遼寧省檔案局出臺了《關于印發〈遼寧省鄉村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保管期限表的通知》,下轄各鄉鎮結合本鄉鎮的需要將該保管期限表進行細化操作,并將操作手冊印發至各個村屯,并派指導工作小組對該保管期限表的執行進行講解與輔導。將鄉村檔案管理制度化納入日常政事議程,既是對檔案工作的保障,也是將檔案工作提升至鄉村常態化管理的重要舉措。
其二,將鄉村檔案管理工作制度系統化與系列化。目前國家出臺的針對鄉村檔案工作的規范性文件并不能涵蓋鄉村檔案工作的全流程,在某些方面尚缺乏相應的制度文件,如鄉村檔案鑒定與銷毀制度、鄉村檔案工作現代化標準等,由此導致鄉村檔案工作與城鎮檔案工作相比,在工作標準化與現代化方面存在一定差距。筆者認為,鄉村檔案工作制度,首先要系統化,即所頒布執行的制度應盡量涵蓋鄉村檔案工作全過程,并與現有的其他工作制度相配套,使制度與制度之間實現“無縫對接”;其次要系列化,即涉及鄉村檔案工作的制度、政策、指導性文件要具有持續性,并形成一套專門針對農村檔案工作的系列制度體系。系統化和系列化是農村檔案工作進一步規范的保障,缺乏系統性的制度會與其他工作制度相沖突,缺乏系列化的制度會與現實工作相脫節,這些都是鄉村檔案工作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必須規避的問題。
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之一在于使鄉風文明達到新高度,鄉村治理體系更加完善。其中,鄉村治理體系更加完善應將重點放在鄉村日常事務處理的規范化上,而規范化的事務處理過程需要制度的保障。鄉村檔案工作建設與發展不僅需在制度方面完善其內容含量,還需要在實際工作中加強指導,與其他鄉村治理機構合作完善鄉村檔案工作機制。
2.2多部門協作推動鄉村檔案管理規范化
鄉村振興戰略是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今后一段時間內我國鄉村發展的核心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健全現代社會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進程中,既要強調基層鄉村法制化建設,又要重視基層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與治理能力的提高。鄉村治理能力的提升關鍵在于基層黨政機構協作,在黨組織的領導下發揮各職能部門的功能,實現治理能力與水平的提升。鄉村檔案工作作為鄉村一級治理活動的組成部分,僅靠單打獨斗或自力更生是很難順利完成的,況且檔案機構本身不產生檔案,需要由其他機構及活動供給或由檔案機構主動收集檔案,提倡多部門協作以推動鄉村檔案管理規范化是最合適的選擇。
(1)突出鄉一級檔案管理機構的核心作用
鄉一級檔案管理機構是我國檔案行政管理序列中最后一個層級的機構,其不僅承擔著本級各類業務部門形成檔案的收、管、用工作,還需對下一級鎮、村檔案工作進行指導和督查。鄉村檔案工作在表述上雖為一體,但在實際工作中卻涇渭分明。由此,筆者認為鄉村檔案工作的規范化,首先要突出鄉一級檔案管理機構在鄉村檔案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并以此作為核心輻射到其所轄的鎮和村。鄉與鎮、村的關系,一方面,是上下級之間的行政隸屬關系,另一方面,是同屬于業務系統的合作關系。突出鄉一級檔案管理機構的核心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鄉一級檔案管理機構負責鎮、村一級檔案工作的監督與指導,對國家關于村級檔案工作的制度予以監督執行,并負責制定村級檔案工作規章制度;其二,鄉一級檔案管理機構負責接收鎮村一級具有代表性的檔案,并對這些特色檔案進行整理與再利用,積極聯絡其他鄉一級業務部門,規范檔案入館,保證館藏檔案資源的豐富與多樣。
(2)重視業務部門與鄉村檔案管理機構的協作
業務部門是鄉村檔案資源的重要供給者。由于鄉級的檔案管理機構很少具有獨立的辦公場所,往往和鄉政府合署辦公,因此檔案管理機構可以抓住這一機會,通過歸檔制度建設與行為引導,鼓勵鄉里其他業務部門積極向檔案室移交檔案,以構建檔案管理機構與其他業務部門合作渠道的方式,借助鄉政府出面協調,保障鄉村檔案來源的穩定性。同時,鄉一級檔案管理機構還需聯合其他業務部門做好鄉村檔案歸檔范圍的制定工作。如前文所述,《村級檔案管理辦法》規定了村級檔案歸檔范圍,但條款規定比較宏觀,鄉一級檔案管理機構需要結合本地村級檔案資源結構與地方特色,與其他村級事務監督與指導部門協作,為村鎮檔案工作設計切實可行的歸檔范圍。合作制定歸檔范圍,一方面,能夠保證村級檔案管理機構更有效地利用歸檔范圍實施檔案的收集與鑒別,另一方面,保證歸檔材料能夠符合各業務部門的要求,彰顯各個村的特色。同時,也有助于改變千村一面的檔案保管現狀,增加村級檔案歸檔單位的層次性和差異性,彰顯村落獨有的文化特質。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6]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首先要加強農村基層治理工作,在健全鄉村治理體系的同時,充分發揮村委會在農村治理中的主動性與靈活性,打造基于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現代農村社會治理格局。鄉村治理體系優化與治理能力提升是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發展設定的重要目標之一。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給我國農村的規范化發展提供了基礎,而其中對檔案的保管與利用無疑為鄉村治理能力提升過程中重要的業務板塊。近些年來,曾在21世紀初被部分學者提出的“村檔鄉管”“村檔鎮管”模式再次被學者引入到鄉村檔案管理體制改革探討之中,部分地方鄉鎮也率先啟動了“代管”的管理模式。如福建省三明市委、市政府于2017年出臺了《關于實施“村檔鄉管”模式加強農村檔案工作的意見》《三明市“村檔鄉管”工作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村檔鄉管”模式中縣、鄉、村檔案管理的工作聯動機制,并提出設立鄉村聯合檔案室,構建以縣為單位的信息查詢網絡平臺的方案[7]。通過理論與實踐層面上的分析,筆者認為這種模式符合目前開展的鄉村治理體系改革的基本思想,但在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3.1“村檔鄉管”不以削弱村落自主管理為前提
“村檔鄉管”模式并不是單純的由鄉一級檔案管理機構對村級檔案進行直管,或村級檔案直接移交到鄉一級檔案管理機構集中保管,而是鄉一級檔案管理機構對所轄村級檔案工作的下沉指導與輔助管理,即鄉一級檔案管理機構分批分村對所轄村鎮的檔案工作進行兼職管理或協助管理。采取這種下沉輔管的方式,一方面,是因為農村自身形成的檔案數量并不多,多年來村級檔案員往往由村支書或會計兼任,他們在檔案收集與整理方面缺乏專業性,況且村領導干部管理由自己組織形成的檔案也容易滋生職務犯罪風險;另一方面,為全面貫徹實施鄉村檔案工作規范,需要由鄉一級檔案管理機構統一為所轄村鎮進行規范化檔案業務指導。“村檔鄉管”恰好能夠滿足對上述兩方面需求。但是這種模式并不是鄉一級檔案管理機構完全接手村鎮檔案工作。按照鄉村振興戰略建設指導意見中充分保證村民自主權力的規定,村級檔案工作仍由村委會或遴選村民兼任檔案員規范開展,鄉一級檔案管理機構定期對所轄村鎮檔案工作進行協管或代管,檔案保管仍由村委會執行,利用優先權仍屬于村民。
3.2“村檔鄉管”并不是搞千村一面
“村檔鄉管”模式雖然重視鄉一級檔案管理機構對村級檔案工作的協管與業務指導,以便讓村級檔案工作更具規范性,保障村級檔案能夠被妥善保管和利用,但規范化的目的并不是要實現村級檔案工作的統一化,相反通過鄉一級檔案管理機構的駐村指導,能夠發現不同村落在檔案資源方面的特色。以往基層檔案業務指導只是臨時現場走訪,聽取工作中的問題,開展指導工作,很難深入了解村級檔案工作的問題和特色優勢。“村檔鄉管”模式讓鄉一級檔案員入駐所轄村鎮,通過現場指導、摸底調查、管理反饋等一系列工作方式,把握不同村落在檔案資源形成方面的特色以及在實際檔案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使鄉一級檔案機構能夠全面了解所轄村鎮檔案工作原貌,進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開展村鎮檔案資源建設。所以“村檔鄉管”模式不是搞所轄村鎮檔案的一體化,也不是搞千村一面,筆者認為這種模式最大的優勢就是彰顯村鎮自身的優勢,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3.3“村檔鄉管”以培育村鎮檔案員為己任
“村檔鄉管”模式是為每村選派駐村檔案員,每年指定時間入村鎮為其檔案工作予以工作指導與協助。這就需要每個村鎮至少要有1名全職或兼職檔案員協助駐村檔案員工作。按照規定,村領導不能兼任檔案員。在駐村工作中,駐村檔案員一方面要協助村鎮檔案員做好日常檔案工作,并對工作中不規范、不符合要求之處進行糾正與指導,另一方面需要駐村檔案員對村鎮檔案員進行檔案業務能力的培訓,保證駐村檔案員離村后,村鎮檔案工作的持續性與規范性。“村檔鄉管”模式中的鄉一級檔案員只是協管員,而真正參與日常檔案工作的仍是村鎮檔案員,所以“村檔鄉管”的職責之一在于培養村鎮檔案員,使之能夠駕馭日常村鎮檔案工作,保證檔案工作能夠有效協助村鎮日常行政工作的處理。
“鄉村振興戰略旨在從根本上解決城鄉發展不均衡所導致的‘二元社會格局,提升農業產業化、現代化水平和農民生活品質,實現鄉村現代化,實現鄉村社會以及城鄉社會和諧發展。”[8]“村檔鄉管”模式只不過是鄉村檔案工作創新的一種形式,在現實工作中,不同地區、不同條件下的鄉村檔案工作應該更具靈活性,且不拘泥于現有的檔案工作模式。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讓我國數以萬計的鄉村煥發出自己的特色和活力,借助改革的春風,實現鄉村管理的自主化與規范化。做好鄉村檔案工作,更重要的是找對自身的工作長處與資源優勢,在保證各級各類檔案安全的基礎上,充分吸收所轄村鎮工作的經驗與建議,理性開展檔案工作的改革。只有按照這種思路開展鄉村檔案工作改革,鄉村檔案工作才能以嶄新的姿態助力于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實施。
*本文系“龍江學者”青年學者支持計劃、黑龍江省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黑龍江大學專項資金項目“傳統村落檔案資源開發研究——基于族群文化視角的解讀”(項目編號:HDYJW201918)階段性研究成果。
[1]共產黨員網.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20-04-18]. http://www.12371.cn/2017/10/27/ARTI1509103656574313.shtml.
[2]王萍,喬健.回顧與思考:村級檔案工作60年[J].檔案學研究,2018(5):62.
[3]夏燕平.中國村落[M].北京: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9:49.
[4]中國政府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EB/OL].[2020-04-30]. http://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
[5]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村級檔案管理辦法[EB/OL].[2020-04-30]. http:// www.mca.gov.cn/article/gk/fg/jczqhsqjs/201801/20180115007254.shtml.
[6]中國政府網.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EB/ OL].[2020-04-30]. http://www.gov.cn/zhengce/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trs=1.
[7]福建省檔案局.福建省三明市“村檔鄉管”加強農村檔案管理[EB/OL].[2020-04-30].http://daj.fuzhou.gov.cn/zz/daxw/yjdt/201711/t20171113_1829985.htm.
[8]倪麗娟.基于鄉村振興戰略的鄉村檔案信息資源建設戰略思考[J].檔案學研究,2018(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