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卅
摘 要
高校教學督導工作作為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為高校日常教學和管理工作保駕護航。本文分析了督導工作的主要任務并對督導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歸納分析,提出了對應的完善創新思路。
關鍵詞
教學督導;教學質量;創新性
中圖分類號: G642.4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18 . 96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教育督導體制的全面深化改革,各高校都對教學督導工作充分重視,成立了各級教學督導工作組織,選拔具有多年一線教學經歷、豐富的教學管理經驗、專業領域頗有造詣的資深教師擔任[1]。但是,在信息化和高等教育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傳統的聽課和評課的單一督導模式勢必難以服眾,教學督導工作責任日益艱巨,創新改革勢在必行。本文圍繞高校教學督導工作的任務、問題及創新開展研究。
1 高校教學督導工作任務分析
高校教學督導的主要工作任務是確保并提高教學質量,依照人才培養方案為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具體包括“督教”即對教師的教學工作、“督學”即學生的學習情況、“督管”即教學相關人員的教學管理三個方面進行監督指導[2]。具體包括:
(1)對整體日常教學工作的開展狀況進行多方位檢查,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意見,保證教學工作的正常、規范、有序運轉。
(2)對教學過程中的具體環節進行實時檢查,及時進行評價與反饋,使一線教學師生及時認清不足,長處保持,同時將信息反饋給上級主管部門,使之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發展思路[3]。
(3)對高校的教學管理人員及工作進行監督指導,為教學質量管理工作提供重要參考,使高校教學工作切實落實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科學遵循教學規律。
2 高校教學督導工作問題分析
2.1 督導選拔標準不完善
教學督導成員主要是由退休的老教授,兼職督導員、教學院長或教研室主任等兼職擔任,大多由學校指派或推薦,并沒有完善系統的選拔標準,導致督導結果不令人信服[4]。
2.2 督導內容不全面
2.2.1 督學不足
教學督導的主要工作內容是“督教”、“督學”和“督管”。目前督導的內容只側重于“督教”,且主要針對于初上講臺的青年教師或職稱偏低教師,主要以隨機聽課為主,也會在課堂給出初步意見,大多根據一學期的課堂教學情況以表格形式給出督導意見,同時向教學管理部門或上級部門反饋。這種方式難以體現出整體的授課效果,而增大教師心理壓力。而在督學方面,隨著信息化發展和學生數量增大,很多學生的課上學習狀態不佳,又缺乏主觀能動性,導致基本督學措施無法落實, 整體教學質量難以提升[5]。
2.2.2 重“督”輕“導”
目前,教學督導能按計劃有序開展督導工作,進行查課、聽課及反饋,也能適當的在課間與任課教師和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對學期期初、期中和期末的教師教學情況、學生的學習效果等進行檢查和總結反饋,肯定成績指出不足。但總體說,教學督導工作更多關注的是“督”,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經驗不足的老師,起到保證教學質量的作用,但是,隨著信息化發展,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日益多樣,教學督導還應多指導老師更新教育理念,啟發他們將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融入課堂[6]。
2.3 督導評價標準不客觀
2.3.1 質量標準不完善
教學督導的課堂評教,往往以表格的形式對教師的課前準備、授課態度、教學技巧、學習效果進行檢查,往往缺乏系統完善的衡量標準,導致對實踐教學環節和整體的授課效果難以準確定性,也存在教學督導由于礙于情面、怕個人主觀性評價對任課教師造成影響[4]。
2.3.2 存在主觀因素
首先,教學督導是全校范圍內的督,勢必存在非專業教師對專業教師的評價只浮于表面,而沒有實質性的幫助,也容易打出人情分;其次,也存在少數督導習慣于以自己的視角,按自身經驗進行指導;再次,評價過程也容易存在論資排輩現象,導致新任教師信心不足;最后,學生對教師的評教,經常體現對學生要求相對嚴格教師的分數偏低,這都需要教學督導的主觀引導[5]。
2.3.3 存在片面現象
大多情況下,督導工作把聽課作為主要督導任務甚至是唯一任務,而對實踐教學環節及整體教學效果缺乏關注[5]。因此,在評價教師時,也會存在片面現象,導致督和導無法有效結合,不利于廣大師生實際能力的提高。
2.3.4 督導效果不足
督導工作按計劃定期以書面形式反饋給教師本人及教學管理部門,也有與任課教師課間短暫的口頭實時反饋,反饋形式相對單一,且反饋效果無法跟蹤考察,導致有些問題持續存在,使整個督導工作流于形式[4]。
3 高校教學督導工作創新性分析
3.1 規范教學督導隊伍,創新教學督導體制
(1)探索建立資格準入制度,構建由教學能手、管理專家、學科專業帶頭人構成的年齡組成合理,專業領域科學的督導團隊。
(2)實施校院兩級督導體制,分工明確,校級教學督導把控全局,負責宏觀的“督”,對院系進行方向性的指導,為全校教學活動正常開展提供保障。院系級教學督導負責微觀的“導”,更多從專業的角度幫助青年教師科學掌控課堂,看準要害,規范引導,并與他們分享經驗[4]。同時吸納優秀的中青年教師充實督導隊伍,促進青年教師盡快成長。
(3)加大兩級督導培訓力度,實時邀請校外資深教育專家和行業一線專業能手開展教學講壇,使督導方向與時俱進,同時,實行定期督導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