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九大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和黨組織都深入貫徹落實關于黨風廉政建設的若干規定。新時期,黨中央對黨風廉政建設提出了新標準、新要求,將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繼續加深認識并予以嚴肅查處。同樣,在高校范圍內,黨風廉政建設也同時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的成果,為進一步開展高校反腐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高校;黨風廉政建設
引言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高校與社會政治經濟活動的相關性和交叉性被不斷擴大,隨之而來的高校腐敗問題愈發凸顯[1]。高校作為人才輸送培養的重要基地,長久以來,將腐敗問題很好的掩護在其圣潔高端的外衣下,為腐敗問題滋生開拓了土壤。新時期,黨中央對黨風廉政建設的必要性充分認識,尤其是十九大以后不大加大反腐力度,對高校的黨風廉政建設同樣深入開展,堅決不漏一隅。
高校黨風建設不同于其他政府機關,其隱蔽性導致整改難度加大,尤其是領導層對于其認識的不充分,也對高校黨風廉政建設提出難度挑戰,因而,除政策機制約束之外,從心理契約角度,從內而外的對高校黨風廉政建設進行推動,為大學校園的“靈魂”凈化有著深切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推動力。
一、新形勢下高校黨風廉政建設的政治背景
加強黨風廉政建設過程中仍有阻礙因素未清除徹底,相當一部分黨員干部的政治覺悟沒有提高,尤其是高校內部,為部分黨員干部的腐敗活動充當庇護所,對反腐敗斗爭的開展增加難度,將腐敗分子隱藏在圣潔的高級教育外衣下,給黨風廉政建設帶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2]。黨員干部只有從內心意識到廉潔奉公的重要性,廉潔自律,認真總結并貫徹落實我黨關于黨風廉政建設的制度政策,結合自身缺點不足,堅持廉潔奉公,不忘初心,才能取得全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全面勝利。新時期,高校黨組織更應該提高對黨政風廉政建設的的重視程度,進一步分析當前黨風廉政建設的不足,加強整改,不斷推進高校黨風廉政建設深入廣泛地開展。
二、目前高校黨風廉政建設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重視程度不夠,資源沒有合理分配
高校黨風廉政建設過程中,腐敗現象發生頻率雖然得到有效控制,但是還是偶有發生,與高校黨組織對其重視程度不夠有著不可擺脫的關系[3]。高校黨風廉政建設要求領導者一方面要對上級下達的監察任務進行落實,另一方面要對下屬部門的上訪舉報進行及時處理,需要面對的層面和問題,有一定的復雜性[4]。因而,對于上級下達的任務執行力不夠,對其投入有所側重,將資金和人力資源基本都投向見效快,時效短的層面,甚至嚴重的就是照搬照抄上級指示,很多工作都是注重形式很忽視內容的落實,缺乏創新工作能力,關于黨風廉政建設的組織設置也基本依靠兼職,而不是安排專門人員從事廉政建設工作,致使廉政建設過程受到很多的阻礙。
(二)高校黨風廉政建缺乏時效性和執行力
新時期,黨中央對于黨風廉政建設制定出臺了很多適應時代發展的新的規章制度,但是部分高校仍然按照舊時沿襲規定進行約束管理,致使新的規章制度形同虛設,缺乏時效性[5]。此外,關于高校反腐工作存在執行力不夠的問題,在執行規定過程中或是敷衍了事,或是嚴格程度不夠,甚至存在不了了之的現象,致使違法違紀人員不能得到及時懲戒,黨風廉政建設的效力和約束力沒有得到很好體現。
三、高校黨風廉政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高校社會聯系過于緊密
恢復高考以后,國家對于高等教育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高校得到跨越式的發展,高校市場化運作越來越深入,隨之而來的是高校與社會之間的接觸過于緊密,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流入到校園,貪污腐敗之風隨之滲入校園,才形成了滋生高校腐敗的土壤[6]。
(二)高校行政權力泛化
高校行政權力泛化,導致學術權利遭受行政權力的扼制。我國部分高校存在的現象是,一部分高校的行政人員擔任職稱評審、學術評審委員會委員等現象,這樣一來使教師被邊緣化,主要表現在教師所在的學術研究系統被學術事務決策邊緣化。二是學術腐敗成為行政權力泛化的衍生物。行政權力的泛化使行政領導整合全部學校的科研資源,從而為自己的科研項目開綠燈,而不是真正以自身的學術水平擔負起科研任務。
結論
高校黨風廉政建設的優化程度,是直接關系到高校各項工作開展的有效運行的重要標準。我國對高校建設的目標是建設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完成對人才的優良儲備,這一切目標的實現,依靠一定的政治制度作為保障,而黨風廉政建設就是建立良性政治制度的基礎和方向。
參考文獻
[1]中國政府網.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2017.
[2]中國政府網.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2019.
[3]張帆,宋鳳寧.情緒智力、權力距離對小學教師建言行為影響的研究叨.高教論壇,2017(09):127-129.
[4]王永躍,葛菁青,柴斌鋒.倫理型領導影響員工建言的多重中介效應比較研究叨.心理科學,2017,40(03):692.698.
[5]張穎.學校管理實踐中的教師建言研究田.教育評論,2016(08):29—32.
[6]尹丁,朱優佩.高校教師建言行為影響因素分析叨.赤子(上中旬),2015(15):169.170.
作者簡介:冷貝貝(1991—),女,漢族,河南周口人,桂林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專職輔導員,碩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新媒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