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平
摘要: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受限于自身體量規模較小,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較多局限性問題,這尤其表現在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問題上。“融資難”“融資貴”是中小高新技術企業面臨的普遍問題,但融資是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發展血液的重要來源,目前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其資金來源渠道較為單一,其內部主要依靠自身積累,其外部主要依靠銀行信貸,缺少政府政策支持,資金不足的問題始終是其發展中的一大障礙。本文以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在融資過程中所面臨的實際情況作為依據和出發點,結合影響中小高新技術企業選擇融資方式的因素,聯系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所面臨的融資環境,綜合分析其融資方式選擇的各種影響要素,結合我國現階段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融資環境,探討現時其融資過程中的新特點與存在的問題,從現時較為創新可行的融資方式出發,總結有益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融資問題
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是當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高新技術企業的高風險性,以及中小企業的規模比較小,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在融資方面面臨較大的困境。但是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是我國創新發展、創造崗位的重要推動力,必須要重視其融資問題,并且有針對性的提供一定的融資幫助,為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融資拓寬渠道,為企業的生存、發展奠定基礎,更好的為經濟高質量增長做出更多的貢獻。
一、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在融資方式上的問題
(一)財政融資的問題
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要想取得財政融資十分困難,而且財政融資門檻較高,對于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有著嚴格的要求,尤其是在各項申請材料的準備上比較嚴苛。另外就是財政融資后通常會受到政府方面的制衡,給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帶來許多的不確定性。而且財政融資的資金也許會有專款專用的要求,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很難將此類資金進行多項應用,不利于企業將融資資金的運用效率最大化提升。
(二)商業融資的問題
商業融資是當下中小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的融資渠道。而且其中比較常見的就是商業信用融資。主要是以商品形式所提供的借貸活動。該商業融資的優勢就是籌資較為便利,中小高新技術企業運用商業信用進行資金籌集主要是因為商業信用和商品買賣同時產生,都歸屬于自然性融資范疇,并沒有進行正規的融資流程,所以手續比較簡單,能夠快速的獲得資本。另外就是籌資成本可控,主要是整個商業信用融資并沒有現金折扣,或者運用不附帶利息的票據與運用預收貨款,可以有效的幫助中小高新技術企業降低融資成本。但是該融資方式的缺陷也較為明顯,主要就是所融資資本的期限較短、金額較小。
(三)銀行融資的問題
因為國家政策的影響,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的銀行融資風險把控極其嚴格。而且需要中小高新技術企業進行適當的抵押,給企業造成較大的融資負擔。倘若缺乏相應的抵押籌碼,很難獲得銀行融資的支持。
(四)證券融資的問題
證券融資是資本市場的主要融資形式,但是通常與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沒有太大的聯系,加上我國的證券融資市場產品較少,無法滿足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證券融資的需求。當下國內的證券融資對于企業有著嚴格的審核標準,但是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因為規模的限制以及發展的成熟性遠遠不及大型企業集團,因此通常無法滿足證券融資的需求;另外就是部分中小高新企業有申請證券融資的能力,也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并且這種方法還會對企業的發展產生影響。因此,證券融資通常不是中小高新企業所需要考慮的途徑。
二、融資途徑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融資方式信息不對稱
現在的商業環境當中,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自身資金根本無法滿足快速周轉的要求,只要當運營資金不夠充足時,許多中小高新技術企業都會選擇融資。而由于內源融資在操作上盡管簡便,但是不利于管理;多數中小高新技術企業仍然會選擇外部融資。因此資金的使用者與提供者間信息不對稱將會形成委托代理問題。正是因為各個融資方式都會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在進行融資的過程中會遭遇更多的困難。因此在進行融資的過程中,融資機構為了將風險降到最低,同時規避信息不對稱的劣勢,直接的方式就是對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融資審查十分嚴格,提高門檻,從而加大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融資難度。融資方式信息不對稱是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無能為力的,因為我國借貸市場信息體系還不夠健全,仍然會存在“信息孤島”的情形,因此融資方式信息不對稱更多的是外部原因。
(二)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緩慢
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是依靠自身完成運營,在融資上是比較欠缺的,從而發展較為緩慢,直接影響企業效益,導致融資困難。這樣不斷的惡性循環,最終使得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融資環境愈加惡劣。近幾年由于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政策,很多中小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急劇增加,然而其規模比較小,很多融資方式的條件都無法達到,其所選擇的融資方式就受到制約。而且許多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并不會選擇對融資方式進行創新,不善于去了解融資政策,自然在融資信息上掌握較少,許多本可以獲得的融資也由于缺乏認識而沒有獲得。
三、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融資問題的解決方法
(一)強化政府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的建設
目前政策性金融機構的職能相對較為局限,對于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也相對有限。而且依靠中央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扶持,始終無辦法滿足全國各地尤其是西部地區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的需要。因此政府層面的融資支持應該放在完善政策性擔保體系上,通過這一信貸風險補償機制,增強營利性金融機構為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放貸的信心。在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中,要重點通過信用再擔保等手段吸納各類商業性擔保機構進入到這一體系中,通過資本注入、風險補償、信用再擔保等手段加大對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支持力度。最后是要發揮好各類擔保融資、應收賬款融資、貸款保險支持等工具,形成較為良好的政策性融資支持體系。
(二)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應該建立起現代化的公司治理機制
我國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往往不甚公司治理機制的建設,治理機制缺失或者不完善,企業管理績效十分低。針對這些現狀,企業在改善公司治理機制方面要重點關注以下幾點。首先企業要針對自己的具體情況對管理流程進行梳理,清晰認識企業建立自身管理體系的各個已有部分。其次是綜合運用多種先進的管理方法對管理流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制度設計,形成基本的管理制度。再次是要對管理制度進行長期的貫徹實踐,形成標準化的管理體系。最后是要對管理信息進行必要的收集整理分析,及時形成反饋意見,為進一步的優化提供參考。只有這樣不斷優化整個管理體系,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才能減少管理上的成本支出,增強企業長期生存發展的能力,同時規范其自身的經營發展,對外形成較為突出的規范經營形象,增強外部融資提供者的資金放貸信心。
(三)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管理者應該提升融資管理能力
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在投融資的過程中,應注意保持合理的負債水平,以避免因投資風險所帶來的損失。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規劃中應當綜合考慮多方因素,其中包括有,企業自身的特點、企業自身的優勢、企業所處行業未來的發展上升空間、企業所可能面臨的威脅或轉機、企業所在地的整體經濟環境和水平、投資預計收益年限、投資預計收益年利率、國家是否有出臺相關的政策支持等。通過公司財務管理的運作,著重分析投資的可行性,以及投資政策是否在短期內發生變化,做到投資政策的靈活化,能夠滿足因市場需求、企業轉型、投資政策等方面發生變化亦能夠作出積極的、快速的調整,以盡可能的降低由此而帶來的投資損失。注重向風險偏好投資者進行資金募集,運用富足的民間資本大力的發展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提升資金利用效率,從而為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帶來更多的效益,有效解決債務償還負擔難題。對于引導民間資本進入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要政府能夠將相關市場進行市場規范化,避免投資者以為是非法的;同時向管理層融資募集,能夠吸引到更多的內源性投資者。通過多方面渠道形成綜合的融資方式,提升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融資管理水平。另外就是國有資本應該積極參與到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的投資當中,為其注入一劑“強心針”。
參考文獻:
[1]腰明亮,潘大四.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狀與出路[J].現代商業,2015 (33):50-51.
[2]朱雪芹,李仁江.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5 (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