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山燕
【摘要】當今世界上普遍將科學素養分成三個組成部分,即了解科學知識、了解科學的研究過程和方法、了解科學技術對社會與個人所產生的影響。目前,很多國家在測度本國公眾科學素養時普遍采用這個標準。有在上述三個方面都達到要求者,才算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眾。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的科學素養普遍較低。新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基于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筆者結合教學實踐,總結了教學中幾個實施科學素養的策略。
【關鍵詞】科學素養;初中化學;教學實施
科學素養是一個融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態度以及科學價值觀等多種因素為一體的復合概念。學生應該具備的科學素養包括合理的科學知識基礎、對待事物的科學態度、理解與掌握科學方法、形成運用科學技術的能力以及創造能力。現在的初中生掌握科學知識較容易,但是對于科學知識的運用能力不強,知行不統一;科學態度與責任感不強,掌握的科學方法很少,創造、創新能力幾乎為零。因此,本文以酸堿中和反應的科學探究為例就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談談我的淺見。
一、課前趣指引,主動學知識
初三的學生相對來說知識面比較廣,理解水平較高,很多知識點都可以通過預習掌握。但是課本上的知識點相對比較枯燥,很多時候學生都不愿意預習,或預習時分心,或預習目標不明確,不能達到預習的效果。如果學生能夠帶著好奇心與濃厚的興趣主動進入預習,一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谶@點認識,在課前,教師可以給學生表演一個小實驗:“愛捉迷藏的太陽”。先用酚酞在濾紙上畫一個太陽,然后把濾紙放在裝有濃氨水的燒杯上,漸漸地紅色的太陽漏出了笑臉,然后再把“太陽”放在裝有濃鹽酸的燒杯上,慢慢地“太陽”又躲起來了。學生都很好奇,很想知道答案。這時候教師就告訴學生答案,就在我們的化學課本上。然后讓他們自行預習,并完成相應的學案,同時要求學生明天課上揭開謎團。學生都會帶著十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投入預習中。聯系已經掌握好的知識點,他們很容易就解開了謎團,上課的氣氛也不再是“昏昏然”,而是“欣欣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于通過生活中的事例、化學實驗、科學技術發展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學生滿腔熱情地、興致勃勃地、無限向往地學習化學。
二、課中巧設疑, 激發深思考
學生掌握了酚酞溶液遇堿溶液變紅,酚酞溶液遇酸、中性溶液都顯無色的知識。先用酚酞溶液在濾紙上畫“太陽”,酚酞溶液無色所以看不到,然后放在濃氨水上,濃氨水是堿性的,酚酞變紅,“紅太陽”出來了,再放在濃鹽酸上,濃鹽酸與濃氨水生成鹽和水,所以”太陽”又不見了。在自主預習過程中,他們知道了酸堿之間能發生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為了讓學生更徹底地明白中和反應以及反應后各物質的量間的關系,教師演示課本上的實驗:鹽酸與氫氧化鈉的中和反應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故意直接往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鹽酸,在滴加的過程中并沒有觀察到任何現象,這時教師提醒學生思考:這是什么原因?眼尖的學生早就發現是我忘了加指示劑。緊接著讓學生自己進行實驗操作,學生都能快速地完成實驗。學生做完實驗后,為了使學生們更徹底地明白反應后溶質與反應量的關系,養成嚴謹的科學思維能力,教師要提出疑問:剛才老師由于粗心忘記加指示劑導致實驗失敗,那么我做的實驗中的溶質是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馬上展開激烈的討論,提出假設:①只有氯化鈉;②氯化鈉和鹽酸;③氯化鈉和氫氧化鈉。通過設疑的教學環節,學生學會運用知識,學會合作交流,同時能夠積極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深刻理解本節課的知識點,并學會知識點之間的融會貫通。
三、科學重探究, 動手做實驗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苯處熥寣W生再次展開實驗驗證。安排學生分組合作,共同展開實驗探究。小組之間激烈討論要檢驗氯化鈉、鹽酸、氫氧化鈉分別要用什么物質。首先制定實驗方案,然后小組分享交流方案,最后,讓學生用實驗驗證,從而得出結論。目標明確后,學生都能根據已有知識去檢驗,有的提出在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有的提出先用酚酞檢驗有無氫氧化鈉,若無再用鐵鑒別有無鹽酸;有些有預習的同學提出用pH試紙……學生們的方法遠比老師想象的多。游戲般的實驗教學讓學生意識到科學方法多種多樣,不拘一格,科學重在創新,明確了進行科學實驗的時候一定要依據科學原理,科學思維,實驗操作要嚴謹,才能取得成功。簡單有趣的實驗,學生既體驗到樂趣,又能輕松地掌握化學知識,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提高動手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成就感。
四、同類善總結,歸納促提升
學生掌握了酸堿中和反應的定義后,這時教師要再讓他們書寫常見的酸和常見的堿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讓他們總結共同點。書寫過程中,學生很容易發現都生成水。這時教師又拋出問題:水中的氫、氧元素分別來自什么物質?結合中和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動畫演示,他們很容易知道:水中氫元素來自酸和堿,氧元素來自堿。接下來,從微粒的角度認識酸、堿中和反應,總結出酸堿中和反應的實質是:酸溶液中的氫離子與堿溶液中的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而且1個氫離子和1個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1個水分子。這一教學環節重點是要讓學生學會從科學角度認識物質,物質有宏觀、微觀兩面性,認識的過程中學會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學會歸納總結。最后還要讓學生知道:在生活、科學探究中,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要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還要學會創新,形成正確的科學態度與科學責任。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從聽講、練習、作業等方面引導學生去反思總結,讓學生充分理解通透知識點,理順知識結構,并學會領悟,把知識真正轉化為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綜合素養?;瘜W作為一門科學學科,就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調動學生的所有感官參與學習,并且要注重方法多樣化,激發學生動手動腦,學會創新。長期細雨潤物,我相信學生的科學素養定會百花齊放,爭相斗艷。
參考文獻:
[1]袁運開.厘清觀念塑就新人--在養成教育中全面提高青少年科學素養[J].當代青年研究,2004,(6):1-6.
[2]文建華.運用學習金字塔理論構建高效數學課堂[J].信息周刊,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