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嘉 毛政凱

摘要:一直以來,限于醫用電子儀器的特殊性,《醫用電子儀器分析與維護》課程的教學過程拘泥于傳統的理實結合模式,這在教學效果上容易讓學生受教師分析思路影響而難以形成自我的分析思想,不利于滿足職業崗位的能力需求。如何實現學而能懂,懂而能用,做到“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正式本文探索教學模式的目的。
關鍵詞:工作過程;學習情境;參照系
《醫用電子儀器分析與維護》是精密醫療器械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其教學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對生物電信號的深入理解、對醫用電子儀器系統的整體認識和綜合分析能力。一直以來,限于醫用電子儀器的特殊性,本門課程的教學過程拘泥于傳統的理實結合模式,這在教學效果上容易讓學生受教師分析思路影響而難以形成自我的分析思想,不利于滿足職業崗位的能力需求。對此,本文將以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對本門課程的實際教學進行探索。
一、《醫用電子儀器分析與維護》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內多數開設精密醫療器械的職業院校都采用人文版的《醫用電子儀器分析與維護》教材,該教材內將心電圖機、腦電圖機、肌電圖機及心電監護儀等醫用電子儀器均設定為獨立章節,這樣安排能夠很好地適應各學校的實訓設備的實際情況,便于老師進行教學。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難免會收到學科型教學模式的影響,將每一個設備劃分為各個知識模塊進行教學。以心電圖機為例,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都是先講述心電圖機的各模塊電路,針對各個模塊電路進行實訓指導,最后進行綜合故障排除實操,這樣做難以讓學生形成實際崗位需求的針對工作過程的系統化思想,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出現困難,使得教學效果不佳。
1.針對該門課程的教學模式探索
所謂基于工作過程,即是基于實際問題的解決步驟,這是實際崗位所需求的必備素質,可以抽象為以下幾步:咨詢、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因此,應該將這幾步過程融合在整個教學環節中,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這一系列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養成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此,需要將整門課程按照這幾個步驟設計為多個教學情境進行教學,教學情境的設計思路是選擇一個工作過程的載體對象,由易到難,每一個情境均按照上述步驟進行,教師手把手進行簡單情境的教學,指導學生完成中等難度的情境以讓學生熟悉各個步驟環節,最后讓學生獨立完成高等難度的實際問題處理。
具體而言,教學情境的設計遵循以下三個步驟:
(1)確定課程所對應的典型工作過程,梳理并列出具體過程步驟;
(2)對該典型工作過程進行基于比較學習的教學化處理,選擇與之比較的參照系;
(3)依據該參照系確定至少三個具體的工作過程,按照平行、遞進的原則設計課程學習情境。
其中,參照系選擇的指向為工作過程的六個要素,即:對象、內容、手段、組織、產品、環境,與之對應的學習情境的表示形式可以是:項目、任務、模塊、案例和問題。學習情境的設計還需要遵循三個原則:
2.比較必須大于等于三個;
(1)比較情境必須屬于同一范疇;
(2)各比較情境中重復的是步驟而不是內容。
學生通過學習各個情境,掌握工作過程六要素,通過對六要素的掌握,逐步形成針對實際問題采取咨詢、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以心電圖機的分析與維護為例,將實際的工作過程及學習情境設計如下:
上述方案中,采用實際故障現象作為參照對象進行學習情境的設計,學習情境由易到難,教師主導由多到少,逐步讓學生自行獨立完成較為復雜的實際工作任務,將原來章節化的知識點打散放入各個工作環節,通過工作任務及處理工作任務的工作步驟需求讓學生將知識點串聯起來,使得學生不但學習了相關的知識點,還知道何時用,如何用,與實際工作過程相結合,將各個知識點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并具備使用的能力。
本門課程不但可以針對具有代表性的心電圖機設立學習情境,同樣可以選擇不同的設備作為參考系構建學習情境,各個學校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實訓設備購置情況進行安排,同時,不必拘泥于教材本身涉及的設備,只要是醫用電子儀器,都可以采用,這樣一來,學校的實訓設備的使用率會更高,緩解了實訓設備教學壓力,又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思考與建議
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是對實際工作過程的總結和抽象,是直接接軌與實際崗位能力需求的教學模式。它要求教師不但具備扎實的專業和教學知識,還需要具有豐富的實際崗位工作經驗,雙管齊下'將知識融于經驗,將經驗注入教學。
在這一模式下'不必拘泥于教材,不必拘泥于傳統的知識結構,一切以實際崗位為導向,需要什么,教什么,學什么,從而實現學而能懂,懂而能用的教學目的。
三、結論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這句話在職業教育中體現得尤為突出。而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很好地將這句話付諸于實踐。筆者將繼續按照這一模式進一步完善各個教學細節,并將此模式拓展到整個專業的建設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