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祥
摘 要:高中物理教學擁有科學性和人文性雙重特性,在開展物理教學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相處的人文價值觀念,在培養學生科學文化素養的同時兼顧人文素養的提升。發掘高中物理教學特點,以人文素養角度為切入點,提出三方面具體措施,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高中生人文素養。
關鍵詞:高中物理;人文素養;教學方法
在很多人的傳統觀念中,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二者是分裂開來的,是對立關系。就好比物理、化學等學科就屬于技術類,屬于科學教育的領域;而政治、歷史等文科學科就屬于人文教育,這樣的認知是片面的。這種認識忽略了物理教育實際上包括科學教育、人文教育、技術教育三大基本層面,而人文教育在其中是不可或缺的成分。物理教育即“器”,同時也含有“道”,因此高中物理教師要著重挖掘高中物理教學中人文素養的成分,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提升高中生的人文素養。
一、開發課程資源,優化課堂環境,為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奠基
開發課程資源包括課上資源和課外資源。簡而言之,課上資源就是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掌握的內容,教師需認真研讀課程標準,找到其中對于人文素養的要求,將其融入日常教學中。課外資源包含的內容更多、更廣一些:包括課外資料、網絡信息等一切學生和教師可能接觸到的資源,在當今這樣一個互聯網時代,學生學習的方式已經不能僅僅局限于教師的課堂講述和課本上的內容,要多多接觸外界資源并拓展自己的視野。同時,教師也應當利用互聯網平臺,加強調研活動,發掘課外物理人文素養素材,通過多媒體教學和網絡資源教學等方式,幫助學生掌握物理學的人文知識。例如:在高中物理必修一中描述物體運動這一章節,物理學家認為“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是不斷運動變化著的,物質運動變化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被認識的。”這正對應了哲學中哲學家們所堅信的辯證唯物主義,這便是物理學中人文素養的體現。
在當代高中物理教學實踐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建立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教師還應當引入先進的課堂教學方式,例如,利用“任務驅動法”和“任務導向法”等方式鼓勵學生發散思維、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構建師生平等的課堂關系。同時,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教師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表達自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在這樣人性化的課堂模式中,不僅能夠讓學生理解掌握物理學知識,同時能夠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課堂價值,得到人文關懷,提高人文意識。
二、關注社會問題,將人文素養教育落到實處
物理學是一門與生活、與社會緊密相連的科目,它的作用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將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現象融入物理學中,并通過物理學原理加以解釋。例如,在給學生講解核能這一章節的內容時,原子彈爆炸屬于核裂變,裂變會產生十分強大的輻射,對人體會產生很大的危害,同時由于核原料難以處理會加劇全球變暖。教師在課堂上要讓學生意識到,雖然核能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但同時也造成了生態環境問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于環境污染問題,要呼吁學生愛護環境從我做起,將人文素養落實到日常生活中。通過物理教學,培養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加強自身修養,重視多元評價,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因素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一句話指出了教師職業素養的關鍵。作為一名高中物理教師,不僅需要具有過硬的物理學知識儲備,還需要遵循教育的本質,具有一定的人文素養。教會學生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在高中生的成長階段言傳身教地教會他們“真、善、美”的價值觀念。加強自身人文素養,是人文素養教育的前提,也是提高下一代人文素養的必要條件。
評價是物理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新課程標準中對于評價的功能不再是簡單的選拔與甄別,更加關注以學生為本,體現人文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的方法多種多樣,評價的內容包括:實踐活動評價、個人成長記錄評價以及課堂評價等方面。實踐活動評價主要包括學生在參與活動過程中的參與性、合作意識以及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實驗操作、作品展示和調查報告等。例如,在力的分解實驗中,要求小組合作得出實驗結論,每一位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扮演怎樣的角色,是操縱實驗還是記錄數據或是總結實驗結果,通過學生在實驗中的參與度和表現程度,教師予以多元評價。個人成長評價可以明顯看出學生的進步,以發展的眼光,對學生進行評價,體現人文精神。
毋庸置疑,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是物理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刻認識到物理教學中的人文成分并將其融入日常教學中,讓學生正確認識到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辯證統一的關系,做到“辯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出社會主義現代化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汪少成.淺談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問題及對策[J].中國教育學刊,2015(S1).
[2]姜艷秋.高中物理教學中學法的培養與指導[J].中國教育學刊,2015(S1).
[3]孫華.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7(4).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