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的化妝品市場日益發展,更多的國貨品牌正在走出去,同時海外品牌也進入國內市場進行宣傳、銷售。廣告翻譯屬于跨文化交際的一種,會直接影響產品銷售。通過探究中法文化的異同,研究合適的翻譯策略,可以使國貨產品更好地走出去、海外產品更好地引進來。本論文通過剖析化妝品商標、廣告翻譯,以解讀不同文化背景對化妝品廣告翻譯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化妝品廣告;廣告翻譯;跨文化;中法文化差異
一、中法化妝品翻譯現狀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擴大,經濟的不斷增長,人們對于身體以及精神方面的保養需求日益增加。其中,化妝品作為保養面部以及身體肌膚的首選產品成為了近些年來的大熱行業,由于“引進來”的外來產品以及“走出去”的國內產品,化妝品行業的廣告翻譯也成為語言服務行業近年的大熱點。
現階段,化妝品翻譯行業仍以翻譯外來產品為主,特別是來自于法國、北美地區的化妝品品牌尤其受到歡迎。在翻譯理論方面以功能翻譯理論、三美論等傳統理論為主。伴隨著國貨產品的不斷發展壯大,在未來語言服務行業的化妝品翻譯板塊或許會以國貨產品的外譯為主,譯者們需要細細探索適用于化妝品廣告翻譯的理論與方法,以便應對后期的發展與變化。
文化是除開經濟以及政治以外,人們的全部精神生活與產品。不同地區以及民族的文化可以是千差萬別的,它們可以體現出不同國家、民族的人們的精神世界內涵。中國與法國文化屬于東西兩種不同屬性的文化,不論是在文化觀念、文化心理還是思維方面都有著明顯的差別。例如,中國注重集中團結的家庭理念,而歐美等地區普遍強調個性;中國強調“道法自然”,在產品成分上普遍偏向“純天然,無添加”等宣傳字眼,而法國對于化妝品等產品普遍喜愛強調產品中的化學成分,以展示產品的科技含量。
二、中法化妝品廣告的翻譯分析
化妝品的產品廣告翻譯與常見廣告翻譯方法相同,處理文本時譯者需要考慮的最大因素是吸引消費者。通過運用不同的翻譯方法達到理想的翻譯效果,以下是化妝品品牌名常見的幾種翻譯方法及舉例分析。
(一)意譯法
意譯法在化妝品品牌商標的翻譯中使用頻率較低,但是作為傳意最高的一種方法,仍有著不可擯棄的可取之處。知名品牌“LA MER”,法語中“La”是定冠詞,“Mer”是“海”的意思。在進入中國市場后“LA MER”主要有兩個譯名,一是“海藍之謎”,二是“臘梅”。前者之所以被選擇成為官方譯名的原因就在于原品牌名與譯名都有相似之意,并且中文譯名在保留原有含義的同時還具有神秘感,對于消費者更加具有吸引力,而“臘梅”的效果則遜色幾分。
(二)直譯法
直譯的翻譯方法適合用于在源語言與目的語之間本身就有對應表達的情況。比如國貨品牌“李醫生”,“李”作為姓氏直接翻譯,“醫生”便翻譯為“DOCTEUR”,全稱為“DOCTEUR LI”。對于產品名稱不復雜且具有對應表達的品牌來說,直譯的翻譯方式不僅能還原原有特色,還能達到讓消費者易理解、易接受的效果。
(三)音譯法
音譯法是在品牌名翻譯中使用的最為廣泛的翻譯方法,法國知名化妝品品牌“LANCOME”的譯名便是取自其發音。并在相同發音的取字方面十分講究,其譯名“蘭蔻”中的“蘭”在我國文化蘊涵中與“梅、竹、菊”并列四君子,代表著美好、高潔、典雅等含義;“蔻”是形容女子的豆蔻年華,將此字作為品牌名有寓意美好年華、青春不變的意義,自然更容易被消費者所接受,可以說是品牌名翻譯的典范之作。
(四)音義結合法
音義結合法對文本的要求較高,但經過音義結合法處理的文本不僅能夠保留外來品牌的異域色彩還能讓消費者感受到本土元素,使之更加易于接受產品。
(五)創譯法
創造性翻譯可以改變原文的部分內容,根據目的語的習慣對譯文進行一些修改,使之既能傳達有效信息也能達到迎合消費者心理、吸引消費者購買的目的。法國純植物美容品牌“NUXE”,是注重天然美學和崇尚自然的護膚品牌。品牌名寓意“Nature”自然和“Luxe”奢華,在品牌的翻譯處理上沒有采用直接的音譯和意譯,而是根據品牌背景進行了創譯。左手自然,右手奢華,“歐樹”既點明了產品立意也暗示了該品牌注重“天然”的理念,給消費者一種純凈、簡潔之感。“歐樹”的廣告語“BEAUTY IS MY NATURE”——“美麗源于自然”更是處理的惟妙惟肖。
三、化妝品翻譯需要考慮的其他因素
廣告翻譯不僅需要從文本層面來分析,還需要考慮目的語文化與消費者生活習慣、心理等因素,綜合得出適合該地區的品牌名與廣告宣傳語,為產品銷售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文化背景
東西方文化從古至今都有著較大的區別,其中最為明顯的便是東方文化較為內斂,西方文化則較為開放。在這一點上便直接區分出中法產品廣告的特點,在法國文化背景中廣告宣傳語很大程度上會直接的講述效果;而在中國文化環境中,廣告宣傳語通常節奏緩慢,語言簡潔而溫和。
此外,還需注意兩種語言文化是否存在詞義缺失和沖突的情況。例如,在法國文化中“鶴”有“小人、娼妓”等貶義,而在漢文化中“鶴”通常是褒義,“鶴發童顏、鶴立雞群”等都屬于贊美人的詞語。因此,在化妝品廣告翻譯中還應避免語義缺失、沖突等問題。
(二)生活習慣
中國與法國人在生活習慣上存在著眾多差異。由于改革開放,我國還處于發展的快速上升時期,人民生活節奏快,對于化妝品方面也偏愛使用簡單、快捷的產品,而法國社會已經發展到一定水平,人民生活節奏較為緩慢。在中國,若產品本身使用便捷,則廣告語宣傳要強調這點,若是使用麻煩就忽略不譯,達到揚長避短的效果。
(三)消費者心理與需求
化妝品本身作為保養產品,是消費者希望能夠保持肌膚年輕態或是改善肌膚缺陷的產品,因此產品的廣告翻譯要做到成分、效果占比科學。迎合消費者的心理與審美趨勢,能夠讓產品廣告更加深入人心,達到更理想的宣傳效果。
四、結語
本文提及的蘭蔻、歐樹、海藍之謎、李醫生等產品只作為化妝品廣告翻譯的冰山一角,展現了化妝品翻譯可能使用到的寥寥幾種翻譯策略。作為翻譯類別中的小眾,化妝品翻譯仍然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全球化背景下的各類型廣告翻譯都應結合不同文化背景進行處理,翻譯作為一種傳播行為,應遵守自身的準則,采用合適的翻譯方法與策略,在翻譯過程中,考慮中法之間存在價值觀念、處事準則以及生活習慣等等方面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翻譯策略,以解決文化和價值沖突。在法國化妝品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宣傳時,譯者應注意在廣告語翻譯中使用創譯,讓廣告語中出現的關于宣揚個性的內容更為柔和;在表述產品成分與描述功效的內容上增譯和創譯,使用“自然”等理念的詞匯,使國內消費者更易接受與打動。中國國貨產品進入法國市場時,譯者與編輯應考慮采用宣揚個性的語言,強調產品制作過程中所采用的原料和科學原理,凸顯科技含量。利用不同的策略解決語言出現的矛盾,進而充分體現廣告語言的特色。考慮兩國的生活習慣、文化信仰、思維觀念的不同,適當情況下放棄部分源語文本,選擇編譯。將漢語特點融入產品廣告,反之亦然,吸引消費者的好奇心與認同感。
參考文獻:
[1]陳杏.文化視角下化妝品譯名研究[J].學周刊,2014(22):221-222.
[2]方葉甜,徐川親.從消費者心理順應性析女性化妝品商標漢譯[J].大眾文藝,2017(22):179-180.
[3]馮建民,石晶.功能翻譯理論指導下的商標名稱翻譯[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8(06):742-747.2
[4]劉莎莎.中法文化差異在廣告用語中的體現[J].科技信息,2012(36):595.
[5]劉志成.論中西文化差異的語言學理據[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19(02):59-65.
[6]王麗.中法文化差異在兩種語言互譯中的影響[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4):94-97.
[7]王瑞,楊翠芬.國際品牌化妝品名稱的漢譯策略——以Clarins品牌為例[J].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學報,2017,31(04):50-52.
[8]于淼.以翻譯為導向的語篇分析在化妝品介紹英譯中的應用[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6,35(12):194-197.
[9]袁夢晚.從關聯翻譯理論看化妝品商標翻譯[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5(S1):126-128.
[10]周曉紅,楊芬.中法日常生活禮儀差異及其文化解讀[J].湖北工業大學學報,2014,29(06):77-79+83.
作者簡介:
成熊(1998—),女,漢族,重慶人,本科,重慶第二師范學院,研究方向:英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