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貞
摘 要:作文是語文學科的基本內容,一般由初中生自主整理寫作素材、構思與寫作,然后由教師全面分析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此過程中,雖然初中生的自我創作與書面表達十分重要,但是豐富的作文評改則是優化學生寫作思維、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關鍵步驟。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創新并優化作文評改模式,切實提高寫作課的教學效率。從以導學案培養學生自我評改意識、以小組互評優化學生寫作思維、以教師評價豐富作文修改意見、完善作文修改與對比活動四個角度來分析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如何優化并創新作文評改模式。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評改;實施策略
常規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之所以一直十分低效,難以全面優化學生的寫作能力,直接原因便是忽視了作文評改,初中生無法及時明確自己所寫的作文為何會出現問題,難以及時調整與修正寫作思路。久而久之,初中生的寫作行為便會十分機械,無法積累有效的寫作經驗。對此,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要全面優化作文評改教學,主動引導學生在作文課上自主反思、相互點評、及時修正作文的布局結構與語言特點,從而不斷優化初中生的寫作能力。
一、以導學案培養學生自我評改意識
導學案是與教學參考對立而言所形成的一種教學工具,前者雖然是由教師集體備課、共同建構所形成的教學參考,但是基本目的卻是要引導學生實現自主學習,而后者則是為了讓初中語文教師明確教學進度與課時任務完成情況所形成的教學工具。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主動借助導學案來導入作文評改活動,切實優化學生的寫作思維,穩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由此,初中生就能夠明確作文評改的要點、評價標準、評改目標與評改流程,及時培養自我評改意識。久而久之,當學生寫完作文之后,便可憑借自我評改經驗去調整作文的素材布局結構、語言表達方式等,逐步寫出一篇篇好作文,積累成功、愉悅、幸福的寫作經歷。
如在《中考升格作文之內容充實》作文評改課中,筆者就積極設計了導學案,希望初中生可以根據導學案來進行自我反思與自我評價。在導學案中,筆者重點羅列了兩個項目,一個是學習目標,即了解作文發展等級中關于“內容”一項的要求;掌握評價作文內容是否充實的基本標準;學習豐富作文內容,使得作文內容達到等級評價要求的寫作方法。這就可以讓初中生明確本輪作文創作、評改的基本標準,使其以高標準、高要求來創作內容充實的作文。然后,筆者還在導學案中明確列出了評價作文內容是否充實的項目,如內容、語言、結構、文面四項,列出了四個等級,標注了明確的作文評改判斷依據。其中,關于作文內容這一評價標準,導學案指出可從典型事件、描寫方法兩個角度進行。典型事件需要從內容是否符合題意、中心是否明確、情感是否真摯三個角度來進行評改反饋,而描寫方法則需重點從環境描寫、細節描寫兩個角度進行。如此,初中生就可以對照導學案所羅列的具體評改標準、內容與方法等角度來分析自己所寫作文的具體質量,初步進行反思判斷。實踐證明,在導學案的引導下,大多數學生都重新審視了作文內容與主題的契合程度,客觀分析了自己所使用的環境描寫與細節描寫方法,對比作文評價表中的評分情況客觀判斷自己所寫作文的具體質量。
二、以小組互評優化學生寫作思維
常規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一直都是由學生獨立完成寫作任務為基本形式,生生之間缺少必要的交流。但是,寫作雖然是個性化的思維創作活動,但是豐富的生生溝通同樣可以發散學生的寫作思維,使其形成豐富的寫作靈感,由此寫出更加優質的作文。因此,初中語文教師便要積極組織小組互評活動,鼓勵小組內部就各個組員的構思特點、書面表達方式等問題進行客觀評價,以便及時優化學生的寫作思維。由此,初中生就可以借鑒同組成員的寫作心得,切實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豐富的小組互評活動也可讓初中生直接了解一篇好作文的基本標準是什么,他人的寫作優勢是什么,自己的寫作不足有哪些。由此,初中生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反思、修改意識,從而直接優化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就如在《寫出人物精神》作文評改課中,筆者就將6名異質學生分成一組,希望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小組評改活動去分析各個組員所寫的作文是否突出了人物精神,及時歸納寫作建議。為此,筆者列出了三個評價標準,即作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否可以突出某個人物的精神特質,作文中的外在描寫內容是否可以表現人物精神,是否使用了對比、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等寫作手法突出了人物精神。之后,各個小組便可輪流閱讀組員作文,從典型事件、外在描寫、寫作手法、人物精神四個欄目繪制作文評改表格,由此完善小組評改結論。其中,本班學生以“我的好朋友”為主題進行了書面創作,而各個小組便可對此進行小組評價。比如,有的組員所寫的作文使用了外貌描寫,本組成員普遍認為外貌描寫難以準確體現人物精神,應該合理刪減。但是,寫作者對此提出了質疑,以“相由心生”這一傳統言論表示人物外貌實則反映了人物性格,所以認為外貌描寫不應刪除。對此,小組內部展開了全面討論,最終決定要刪除外貌描寫,但是要保留神態描寫,因為神態才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在豐富的小組討論活動中,各個小組能夠根據評分標準來打分,而這就可以讓初中生明白高分作文的特點。
三、以教師評價豐富作文修改意見
教師是最為重要的教學輔導者,新課改在強調學生主體權益的同時,也以指導、啟發、調控等作用重新定義了教師的角色作用,提出了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有效建議。在初中作文教學中,豐富的教師評價同樣也是幫助初中生調整寫作思路的有效方法,可以進一步優化初中生的寫作思維與寫作能力,便于學生真正實現學習進步。由此,初中語文教師便要以豐富的教師評價去完善作文修改意見。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一個班級內的學生人數眾多,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在組織作文評價時要客觀分析每一個學生的寫作問題,體現出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人文理念,以便讓初中生及時展開個性化的作文修改,從而切實改善作文評改教學效益,穩步提升初中生的寫作能力。
就如在“我終于讀懂了你”作文課上,初中生就要借助典型事例去充實作文內容,切實描寫出自己與父母之間的相互理解、相互體諒過程,由此表現自己對父母的感激與贊美之情。比如,有一個學生在《我終于讀懂了你》作文中描寫了母親讓自己帶傘,嘮叨自己,讓自己感到厭煩,后來卻因為淋雨而生病,終于理解母親嘮叨的故事。這一作文的事件比較典型,體現了從一開始的不理解,到最后終于明白母親苦心的心理與情緒變化過程,很好地扣中了“我終于讀懂了你”這一題目,而且內容十分充實,語言表達十分流暢,所以得分較高。但是,如果能夠加入環境描寫、細節描寫,那么會讓作文變得更加生動,情感渲染力也會更強。而且,學生也可以在作文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比如對母親充滿愛意與關心的嘮叨所感到的煩悶與抗拒,以及后來終于理解母親苦心的悔意、感激等情感,由此增強情感對比,讓讀者產生更加豐富的情感。因此,筆者就以“增加環境描寫”“增加細節描寫”“加入抒情語言”這三個建議明確了作文修改意見,希望學生可以及時進行書面創作,切實優化原有表達方式。比如,有的學生以“望著窗外的傾盆大雨和在風雨中狂舞的樹枝”加入了環境描寫,渲染了情境,同時也引出了下文。有的學生則加入了一些心理描寫,想象了自己在面對暴雨、面對媽媽嘮叨、面對生病、面對母親的嗔怪與關心之語時的真實想法,借此豐富了作文內容。
四、完善作文修改與對比活動
常規的初中語文教學并不重視作文修改,一般是以教師總結寫作要點與表達技巧,展示學生范文為終點。我們常說“實踐出真知”,雖然豐富的理論講解可以讓初中生及時掌握豐富的寫作技巧,但是如果失去了實踐支持,是無法真正優化學生的寫作能力的。常規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也是由于學生缺乏反思與修改經驗而導致學生難以及時提升自己的書面表達能力。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全面監督初中生進行作文修改,使其學會反復斟酌語言文字與作文結構。同時,在豐富的作文修改活動中,初中生也能對比前后兩次的作文表達特點,由此規范寫作方法,切實積累有效的寫作經驗,從而切實提升初中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就如在“我終于讀懂了你”作文課上,有的學生闡述了自己與父親之間的相處過程,但是最開始的作文內容缺乏必要的環境、細節描寫,內容不夠充實,語言不夠生動,所以筆者便針對性地制定了作文修改意見,然后要求學生自主完成作文修改活動。舉個例子來說,這個學生在作文中描寫了父親的外貌,如“健碩的身材”“高高的鼻梁”等,對此,筆者提出了一個問題:“外貌描寫是否可以突出人物精神與作文主題?”之后,學生便要重新思考外貌描寫的作用,積極刪減相關內容。再者,這個學生所使用的環境描寫十分簡單,以“炎熱的酷暑”描寫了事件發生的環境背景,缺乏吸引力,難以營造良好的氛圍。因此,筆者就鼓勵學生自主修改環境描寫,盡可能還原當時的外在環境。再者,筆者也引導學生在恰當的地方加入一些心理描寫,如看到父親風塵仆仆、疲憊時的心疼心理,以及聽到父親表達愛意時的心理感受。在作文結尾,學生還要添加一些抒情語言,認真表達自己對父親的感恩、心疼與珍惜之情。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十分關鍵,而豐富且實時的作文評改則可切實提升初中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引導學生在作文學習中實現長遠發展。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優化作文評改活動,切實完善初中生的寫作思維,豐富學生的反思與修改經驗,使其在創作、反思、修改活動中掌握豐富的寫作技巧,從而切實提升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由此協調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為培養與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積累成功經驗。
參考文獻:
[1]薛彩鴻.小組合作互評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8.
[2]郭雅秀.“導學案”背景下高中生作文互評互改能力培養[D].五邑大學,2018.
[3]藍斕.初中作文合作評改教學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8.
[4]王薈.語言建構與運用視角下初中作文評改教學研究[D].鞍山師范學院,2018.
注:本文系廣州市增城區教育科學規劃2017年度課題《初中作文評改新模式的研究》(課題編號:zc2017026)的階段性成果。
編輯 喬彥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