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璟
摘 要:對于中輕度智障學生來說,其在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這種情況長期存在并不利于學生提高個人發展水平,為其今后的人生道路提供有力保障。所以培智學校在教育階段應加強對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視度,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結合語文知識板塊內容、教育目標、學生實際情況等方面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法,確保知識點難度符合中輕度智障學生的接受標準,進而實現提高學生社會交往能力的教學目的。針對培智學校語文教學如何培養中輕度智障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進行分析,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語文教學;中輕度智障學生;社會交往能力
對中輕度智障學生來說,無論是學習其他學科內容,還是與他人交往、處理生活事情,都需要掌握一定的語言知識,具備基礎的語言表達能力。但由于自身存在智力障礙,中輕度智障學生在學習和語言表達過程中,容易出現理解有誤、用詞不當、語句不通、構思混亂等現象,這樣會進一步加重中輕度智障學生的語言障礙程度,對其后期的學習、人際交往、社會發展等方面造成極為嚴重的影響。所以培智學校領導及語文教師應加強對語文教學的重視,意識到開展有效的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社會交往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最佳途徑,從而針對目前存在的教學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結合學生智力特點、語言障礙、教學目標等方面重新制定教學方案。
一、培智學校開展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獲取基礎的語言能力
對中輕度智障學生來說,想要有效改善目前與人交往的狀態,提高表達能力和社會適應力,需要掌握基礎的語言知識,具備一定的語言思維。而開展語文教學能夠幫助學生認識更多的漢字、了解更多的語句結構和組成方法,促使中輕度智障學生在說話交往過程中改善語句表達不清、語序不通等問題[1]。
(二)豐富自身的知識面
語文教學可以融合生活教育、德育、安全教育等多種知識內容,教師根據這些知識內容結合中輕度智障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法,通過對話交流、游戲活動、小組合作等方式幫助學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識,這樣既能夠達到豐富知識的教學效果,又能不斷提高學生的社交能力,促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正確價值觀。
(三)提高綜合素質水平
語文學科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開展有效的語文教學能夠幫助中輕度智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相關生活技能,懂得相關生活常識,同時又能通過解決生活中相關問題學到相應的語文知識[2]。所以培智學校開展語文教學更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結合生活實際可以提高中輕度智障學生的個人發展水平。
二、中輕度智障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一般情況下正常學生的平均智商為100左右,若經過正規準確的智力檢測,測得學生的智商在40~70之間,則判定此類學生為中輕度智障者[3]。中輕度智障學生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幾方面:(1)難以學會較多的溝通表達技巧,在與人交往和交談時缺乏一定的語言能力。(2)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但缺乏較強的社會適應力。(3)學習知識時,記憶力、感知速度、注意力、思維能力等方面較差,所學習的知識若一段時間內不予以復習鞏固,則難以全部記住。(4)與同齡正常學生相比,此類學生在自制力、管控情緒、調節心理壓力等方面能力較弱,且缺乏自信心和意志力。
三、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交流單向性
目前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仍然采取較為傳統的教學方法,即“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方式使得課堂主體地位由學生變為教師,而忽略了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中輕度智障學生在學習上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難度,加之課堂教學中僅存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單向交流,并沒有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機制,導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無法得到實質性提升[4]。
(二)實踐教學力度不足
培養社會交往能力,中輕度智障學生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語言知識,還需要通過不斷的對話訓練和實踐活動來提高自身對語言知識的運用水平,進而形成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但目前很多教師更注重理論教學,忽略了學生的智力特點和實際情況,導致大部分中輕度智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僅能保持短暫性的知識理解力,得不到有效學習訓練和實踐鍛煉,最終只會導致社會交往能力的缺乏。
(三)教學方法缺乏多樣性
中輕度智障學生本身在理解能力和學習效率方面就要低于正常的同齡學生,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無法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則會進一步降低中輕度智障學生的學習效果。但目前培智學校語文教學中教師難以綜合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游戲化教學、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開展教學。
(四)教學內容脫離生活
教師應加強對中輕度智障學生的生活教育,促使其能夠在有效學習的情況下正常生活。這就需要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所制定的教學內容更貼合生活實際,使課堂教學更加生活化[5]。但目前很多教師缺乏對語文知識板塊內容的合理分析,導致教學內容嚴重脫離中輕度智障學生的實際生活。
四、在語文教學中培養中輕度智障學生社會交往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樹立正確教學觀念,全面評估學生
培智學校語文教師需要意識到中輕度智障學生與同齡正常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不能按照原有的教學思維和教學方法對中輕度智障學生開展教學,所以在重新規劃設計教學內容前,需要深入了解中輕度智障學生的具體情況,結合中輕度智障學生在學習生活方面存在的難點和發展需求制定最佳教學方案[6]。(1)全面評估。教師一方面需要明確了解到班級每一位學生具體智力障礙程度,性格和學習能力上的差異,另一方面需要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生活習慣、社會交往能力、語言表達水平等。(2)深入分析。教師需要對語文教學素材內容進行深入分析,有效劃分知識板塊和知識難易度,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記錄標注。(3)綜合考慮。教師將了解的學生信息、分析完畢的教學素材,結合教學目標、中輕度智障學生發展規律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對教學過程進行合理部署,最大化體現語文教學的多樣性、綜合性和適用性。
(二)給予學生鼓勵支持,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給予中輕度智障學生更多的鼓勵和支持,促使其增強學習自信心和學習有效性。比如,在教學基礎的漢字時,首先應幫助學生認讀生活中常用漢字,如學生自己的名字、學校名字、家中長輩的名字、基礎的禮貌用語等。并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激發中輕度智障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要求學生寫出自己的名字以及組內另一位學生的名字,同時學會認讀組內其他成員的名字。這種方式可以將課堂學習交給學生,學生在關注漢字的結構、讀音、字形的同時也通過相關交流詢問獲取了一定的語言知識。
(三)開展游戲教學,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能力除了包括能夠正確表達出想要說的話,還包括能夠將其他人或課本中所表達的話語進行完整轉述。所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游戲模式提高學生的轉述能力,達到培養學生社會交往能力的教學目標[7]。敘事性文章里包括基本的人物、地點及時間,但很多中輕度智障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表達一件事情時常常缺乏三要素,導致話語不完整。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時,讓學生先接觸敘事性文章,幫助學生了解到構成文章的基本成分,在閱讀結束后引入游戲環節,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比如,將學生按照班級座位順序分為幾個小組,教師將所學習的課文內容凝練為幾句話,傳達給每組第一位學生,然后采取依次傳達的方式,最終由最后一名學生進行回答。這種游戲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文章內容的記憶力和句子的理解程度,還能通過轉述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結合生活元素,促使語文教學生活化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合理結合生活元素,讓中輕度智障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生活,進一步拉近語文知識與學生的距離。比如,教師可以開展主題交流會,以我的家為主題要求學生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員、家庭生活以及家庭趣事。通過分享、表達和交流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表達思維,對語文學習起到十分重要的幫助作用。教師還可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融入生活常識和生活小技能,結合語文教學素材將生活知識有效貫穿,促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提高自身的社會交往能力。
(五)圖文結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中輕度智障學生通過寫作能夠表達自身對學習、生活、其他事情的看法和情感,有效的寫作能夠提高學生的創造思維和表達能力,對今后的生活和社會發展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中輕度智障學生的寫作教學,教師不應局限在單純的作文上,應將賀卡、日記、小便條等方式都納入寫作教學中,借助圖文結合的方式讓學生逐漸適應寫作學習,并在不斷訓練中提高寫作水平。當學生樂意表達時自然會積極主動學習語文、善于觀察和了解他人,社會交往能力也會得到實質性提升。
綜上所述,在培智學校語文教學階段想要提高中輕度智障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促使其在離開學校后能夠正常與人交流、獲得較好的人生發展,需要現階段教師提高對語文教學的重視度。一方面在教學前深入了解中輕度智障學生的各項情況和學習能力,另一方面找尋目前教學存在問題、明確教學目標和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將二者結合進行綜合考慮制定最佳教學方案,并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為培養中輕度智障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提供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糜增芳.提高智障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8(2):18-19.
[2]謝靜靜.輕度智障學生習作教學的初探[J].新課程(中旬),2016(11):37,39.
[3]陳秀鳳.智障生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實踐探究[J].考試周刊,2017(68):46.
[4]張洪微.淺談智障學生語文課堂教學的生活化[J].魅力中國,2019(34):208.
[5]魏紅芳.加強智障學生語文教學的策略[J].文學教育(上),2019(5):97.
[6]趙慧.針對智障學生如何進行有效語文教學的研究[J].魅力中國,2018(43):80.
[7]陳芙蓉.語文教學環節智障學生自信心的培養方案研究[J].課外語文(上),2018(10):36-37.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