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源隆

長葛高端裝備產業園
202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帶動作用,培育產業、增加就業。”
從國內外發展經驗看,在推進新型城鎮化、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帶動作用上,都市圈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為高質量發展帶來更大可能。
“今后5到10年,中國最大的結構性潛能是都市圈和城市群發展。”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初步估算,今后10年,都市圈建設每年能為全國經濟提供至少0。5到1個百分點的增長動能,不僅為應對疫情沖擊,更將為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中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在如今的時代背景下,未來城市競爭不是以前的“單打獨斗”,城市重心將轉變,發展方式從單純的人口轉移型向結構轉換型過渡,從城市的集中型發展轉向城鄉統籌發展。一些大城市周邊擁有“區位優勢”和“產業優勢”的城市,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鄭州大都市區建設背景下的長葛,就是一個這樣的典型城市。長葛位于鄭州和許昌中間,是《鄭州大都市區空間規劃》提出的按照“一核、四軸、三帶、多點”空間格局建設鄭州大都市區的核心節點城市;許昌是河南的民營產業重地,長葛具備完整的產業鏈配套基礎,并正與鄭州和許昌的經濟發展呈現出高度一體化的趨勢。
如今看長葛的發展趨勢,不禁使人聯想到大灣區的東莞與佛山,這兩個城市之所以能保持強勁發展勢頭,有兩個最為典型的原因。一方面是這兩個城市都抓住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福利,大力發展制造業,成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實現巨變的生動縮影。更為重要的另一方面是,佛山、東莞近年來的發展軌跡都少不了廣州和深圳的帶動,“廣佛同城”已經提了多年,目前已取得實質性進展,兩城已互通地鐵,東莞則接納了不少從深圳外溢過來的產業和人口。
經濟學家張五常在談到深圳時就表示,兩年前他推斷10年后深圳一帶會超越美國的硅谷,現在仍然堅持這個判斷。之所以推斷深圳會超越硅谷,是因為硅谷沒有一個像東莞這樣水平的工業區。深圳的科技企業像華為就擴張到東莞,帶動了東莞的發展。
鄭州作為河南省會,近年來開啟了“加速模式”,在政策上先后迎來鄭州航空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自貿區設立等一系列利好。在經濟發展上也超越了以前與鄭州處于同一水平線的石家莊、太原、濟南等省會城市,現如今鄭州常住人口已破千萬,地區生產總值已破萬億,2019年鄭州的人口凈流入為46萬,是當之無愧中部崛起的核心城市。
在鄭州南部的長葛,因在區位和產業上的優勢,成為鄭州都市區發展中繞不過的一部分。從地理位置來看,長葛位于鄭州之南,許昌之北,鄭州、許昌的經濟水平分別位于省內的第一和第四,無論是鄭州向南發展,還是鄭州和許昌實現一體化,都必不可少地要發展長葛。
2018年,鄭許一體化首次寫入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去年10月,《鄭許一體化發展規劃(2019—2035)》獲批,確定鄭州市全域、許昌市中心城區和長葛市等為一體化重點區域,構建“一軸、雙核、三區”網絡空間格局,形成產業、城市與生態共生共融的城市組合。按照規劃,鄭許一體化的發展格局,到2035年建成中原城市群最具活力和競爭力的組合型都市。
作為鄭許一體化的先導工程,鄭許市域鐵路(許昌段)將于年底貫通。線路以京廣高鐵許昌東站為起點,途經許昌、長葛、鄭州航空港區,最終進入新鄭國際機場GTC換乘中心,實現公交化運營,設計時速120公里,全程運營時間51—57分鐘,可將許昌納入鄭州大都市區“一小時通勤圈”。值得一提的是,這條市域鐵路縱貫長葛產業新城,設有華夏幸福城站和大周西站兩個站點,使長葛作為鄭許中間戰略支點,一肩挑兩頭的戰略態勢進一步凸顯,成為承接鄭州大都市區發展紅利的獲益者。
長葛產業新城,正成為鄭州南擴橋頭堡。
長葛地處鄭州大都市區第一圈層,其參與鄭許一體化的標志性動作,就是自2016年11月起,華夏幸福與長葛市政府聯手建設運營長葛產業新城。見機之早,動作之快,既彰顯了當地政府的決心、雄心,也體現出遠見、策略。
長葛產業新城依托雙洎河的生態資源、華夏大道交通要道等城市基底,高標準規劃建設,有序推進鄭許兩市城市功能區沿華夏大道軸帶展開。
同時,厚植于長葛制造業產業基礎,積極承接珠三角、長三角等產業轉移,與鄭州航空港區錯位、協同發展。發力戰略新興產業,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為支柱,生產性服務業、大健康產業為基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4年來,已引進了陜建機、龍盛新材料、建科百合、裕同包裝等20余家行業龍頭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按照官方發布的數據,2019年,長葛全市生產總值完成776億元(在許昌市9個區縣中排第二位),增長7。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5%,連續3年進入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考核居河南全省第一位。
更具體來看,大周產業集聚區和長葛市產業集聚區被評為河南省優秀產業集聚區,分別居第二位和第五位;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9%,連續6年進入全國工業百強縣,居33位,比上年前移13個位次;2019年,長葛新增新三板、股交所掛牌企業154家,總數達到232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1家,總數達到35家。
此外,長葛擁有銷售收入超百億企業4家,中國民營企業500強3家(黃河、森源、金匯),形成了四大主導產業(現代裝備制造、超硬材料及制品、再生金屬加工、食品),五大特色產業(衛浴潔具、建筑機械、包裝印刷、人造板材、蜂產品),四大新興產業(電子信息、現代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先后被命名為中國中部衛浴產業基地、中國蜂產品產業基地、全國小型建筑機械產業基地、中國中部纖維板生產基地、中國中部不銹鋼產業基地、中國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全國工業百強縣市。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2019年長葛注冊商標、有效專利數量居許昌首位,繼續保持全省領先。而此前的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之前,企業專利申請量、授權量曾連續9年居河南全省各縣(市)第一位。

先進經驗 華夏幸福多年來在產業新城PPP模式方面的探索和實踐,對縣域補短板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圖為長葛產業新城樂舞公園
“長葛聲名在外,你們要總結好本地發展經驗,廠內的事企業自己辦,廠外的事交由政府管。” 3月31日,河南省省長尹弘深入長葛市部分企業調研制造業轉型升級情況,強調要加快從“制造”向“智造”轉變的步伐。尹弘還要求當地政府,在市場準入、要素配置、降低成本、提升開放度等方面,努力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
“長葛產業新城目前已成為長葛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的最大增長極。我們將堅持以超常的力度和舉措,一手抓產業發展、一手抓城市建設,全力把長葛產業新城建設成高端產業發展的引領區、新型城鎮化的先行區、生態宜居的示范區和中原布局的樣板區。”長葛產業新城相關負責人表示。
5月29日,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加快開展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環境衛生設施提級擴能、市政公用設施提擋升級、產業培育設施提質增效等任務,并要求通過推廣PPP等模式帶動民間參與。
業內人士認為,華夏幸福多年來在產業新城PPP模式方面的探索和實踐,對縣域補短板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通過調研發現,近年來河北固安、浙江嘉善、河南武陟等地方政府與社會資本深度合作(簡稱“政社合作”),探索將國外PPP與我國制度背景與治理體系相結合,產生了“PPP模式+中國創新=開發性政社合作”的創新實踐,形成提升區域價值的空間開發新業態,劉尚希稱之為“開發性政社合作模式”。
“這一模式以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政府和社會資本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實現激勵相容,社會資本方承擔開發性風險和主要運營管理責任,有很強的造血機能,可促進地方政府職能轉變,并降低地方財政風險。”劉尚希說,實踐證明,基于實踐探索而產生的開發性政社合作模式,可以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優勢,避免傳統開發模式資金、能力不足的約束,特別是在大力發展中心城市、都市圈的背景下具有強大生命力。實踐這種新模式的地方,都在較短時間內實現財政收入大幅增長,經濟社會發展長足進步,城市環境顯著改善,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
“如果說在其他地區的產業新城發展中,產業導入和產業集群的構建主要是通過對包括中心城市在內的縣域之外的區域產業承接完成的話,那么在長葛這樣本身就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的地區做產業新城,還有一個值得期待的前景,”方塘智庫創始人葉一劍分析表示,“那就是立足于本地既有的強勢企業和產業集群進行產業鏈的優化和產業生態構建,并同步推進產城人文的融合發展。”
在葉一劍看來,這將不僅體現出“開發性政社合作模式”下的產業新城模式優于傳統的產業園區發展模式和房地產化的新城營造模式的本質所在,更是體現出產業新城對綜合性帶動長葛轉型發展的獨特價值,而長葛高質量的綜合轉型發展又將反過來對鄭州大都市區的發展,尤其是鄭許一體化發展形成重要支撐,最終推動整個區域的發展進入良性循環。
華夏幸福研究院院長顧強介紹,伴隨河南區域高質量發展,除了長葛產業新城,華夏幸福還在武陟、新鄭、獲嘉、新密、祥符五大環鄭縣域布局產業新城。4年間,通過產業集群導入、生態底板打造、城市功能完善等多措并舉,華夏幸福已成長為河南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百城提質建設工程的一支重要的市場力量。
顧強表示,在河南持續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高質量建設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的新征程中,華夏幸福堅持產城融合發展理念不動搖,引鳳筑巢和筑巢引鳳相結合,為中原更加出彩增添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