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彩麗
摘 要:初中寫作教學中最重要的兩點就是寫作思維與能力的培養。然而,縱觀近年來的教學,依然存在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寫作思路較為狹隘、寫作中太注重華美辭藻以及重復使用舊素材等現象。為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應該合理地將思維導圖插入課堂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支持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利用思維導圖協助學生構建個人的寫作知識框架;利用思維導圖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寫作素材;利用思維導圖改善學生的思維方法,最終達到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優化寫作課堂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思維導圖;應用探究
思維導圖就是以圖文結合的方式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能把各級主題和各個層級的相關內容利用思維的規律連接起來,加深人們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與常見的邏輯思維法相比較,它更加注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這樣在初中寫作的教學過程中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對傳統教學觀念的創新,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中寫作課堂,并利用多種教學活動和教學手段促進學生寫作思維的發展,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合理利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作文是一個學生合理利用語言、文字能力的集中體現,也是初中教學中最為關鍵的內容之一。自新課改后,初中寫作教學越來越提倡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及時地對教學內容進行梳理,給學生一個清晰的知識框架。教師在進行相關的教學時一定要仔細研究教學目標和相關寫作內容的特點以確定思維導圖的結構,寫作課堂上進行思維導圖的引入,必須要突出寫作的特點,以此來吸引學生去主動學習,只有在自己興趣的指引下學生才能百分之百發揮出自己的個人能力。在上課時教師可先以趣味性的問題導入層次性的教學內容,用幽默的提示語來引導學生的思想也進入課堂。
例如,課堂上以“堅強”為題目進行寫作時,在講課前教師可將寫作內容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先制定學習框架,確定學習主題。教師在黑板上寫出“堅強”一詞,然后畫出幾個基本的枝干:堅強的含義,堅強的體現,歷史上有哪些堅強的人物,生活中親身經歷或者親眼所見的堅強的事例等,以此來詢問學生如何理解堅強,以此為契機開展課堂教學。學生積極主動地將枝干進行補充。學生認為堅強是一個人即使面對挫折和困難,仍然能夠以良好心態的面對生活,對生活充滿自信。大家經過討論發現歷史上有很多堅強的人物,比如霍金患帕金森綜合征之后依舊奉獻于物理,著有《時間簡史》;張海迪雖然癱瘓了,但是依舊堅持求學,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學生通過對堅強的深入理解漸漸突破自己的思維障礙,了解何為堅強以及面對挫折時如何堅強等。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生活經驗講述自己遇到的困難以及自己是如何打敗挫折的,要求學生講出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的收獲與心得,并且可以在學習中進行記錄,以便之后進行寫作練習,限于學生的表達能力有限,教師可對其進行總結,并適當地添加一些自己的見解,以豐富學生的作文內容。教師通過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寫作訓練,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合理利用思維導圖,為學生構建知識框架
不管教師如何創新課堂教學方式,必須要有一定的知識框架,就寫作來說要先在課前確定課堂寫作主題,在主題確定好之后,需要結合寫作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圍繞該主題進行思維發散,逐步將課堂引到主干內容上,這樣一步步為學生搭建一個學習框架。我們常說的概括性原則,意味著教師講課時在黑板上只需要將課堂上的主題詞寫出來,接下來按照分布原則寫出后續部分,使得思維導圖更加的清晰簡明。這樣不僅使學生快速地抓住課堂的教學重點,而且極大地節約了課堂的時間,為后續課堂內容的展開留下充分的時間。
例如,在進行“關于自己未來”話題的相關寫作時,教師可先向學生介紹“未來”是指什么,它并不是狹義上的對以后的看法,而是廣義上的對下一刻、明天、下個階段等的看法。另外,教師還要為學生指出它有什么相應的價值體現,作為寫作話題應該如何展開等等,在寫作前讓學生對主題詞進行詳細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思維上的發散,鼓勵所有學生將自己的理解進行詳細的敘述,最后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鼓勵性的評價,讓學生愛上寫作課堂,在感官沖動的引導下更好地接受寫作教學。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幻想和期待,有的學生認為自己可以成為一個大老板賺很多很多的錢孝敬父母,讓自己的家人過上好日子;有的學生認為自己想成為一個歌手,因為自己很喜歡唱歌,雖然爸爸媽媽不同意,但是還是想為自己的未來努力……有了前面的鋪墊也方便引出后續的內容,構建與本主題相關的知識框架,讓學生在思維導圖的框架中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結構,讓學生更加容易地進行深入學習。教師通過思維導圖引出主題詞,再接著為學生寫出主干詞,比如努力、奮斗等詞,為學生構建課堂知識結構,不僅能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能力,同時也鞏固了其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讓學生在寫作中能夠形成屬于自己的思路和獨特的見解,寫出高質量作文,為以后的進一步深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合理利用思維導圖,讓學生積極攝取素材
寫作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去感悟和理解生活,但作為初中生的他們并沒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利用思維導圖能夠合理為學生提供學習框架等特點來給學生在課堂上提供如何去積累素材的教學。首先,教師應該利用思維導圖讓學生清晰地看到各種話題應該如何展開、如何鋪墊、如何給人以感悟。在上課時教師要根據寫作主題為學生示例各種主題詞應該如何去尋找合適的案例,并通過對主題詞的解析讓學生了解別的優秀作者是如何用文字來表述生活的。
例如,在進行“感恩”一詞的相關寫作時,教師可以提前給學生講解,感恩不只是單純的親情上的感恩,也可以是對自己喜愛的動物的感恩,感恩動物給自己的感動或者給自己帶來的快樂;也可以是對天空的感恩,感恩天空的多姿多彩給自己帶來的各種各樣的心情;也可以是感恩身邊的其他人在某件事、某個動作上給自己帶來的感動。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僅讓學生可以積累更多的作文素材,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對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對周邊的事物充滿感恩之情,學生在以后的寫作中會擁有更加開闊的思路,而不是僅僅局限于感恩人。正是因為教師在主題詞的展開上對學生進行深入的指點,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對主題詞進行剖析,使學生在寫作上有更為廣泛的領悟。在進行寫作時,教師可以給學生示例如何寫出優秀的美文,比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自己喜愛的事物進行主動的探索,用自己的心去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妙之處,在探索過程中仔細感受該事物給自己帶來的精神上、感官上的刺激和推動作用,充分體會“生活來源于藝術”的哲學道理。某位學生的優秀范文中提到自己最想感恩的是祖國母親,加上這位學生本身用詞用語較為優美,將自己對祖國母親的深深眷戀描寫出來,讓讀者很有代入感,后來詢問得知該學生平時閱讀散文詩比較多,因此對優美詩文寫作較為熟練,再加上教師的引導,因此才有了這樣的寫法。教師利用思維導圖進行作文指導,不僅能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還能提高其寫作質量。
四、合理利用思維導圖,改善學生的思維方法
學生要想有優秀的綜合寫作能力,不僅課堂上要認真地跟隨教師的腳步,也要學會如何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因此,教師在上課時要以提問的方式導入教學內容。在學生思考和學習時,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歸納和總結學過的知識和討論過的話題,經過長時間的歸納總結學生會有一個強大的知識積累。
例如,在進行“傳統節日”的寫作教學時,教師以中國傳統節日為出發點,為學生講述各種節日的由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組織學生將自己的節日經歷分享給大家,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發言談談自己小時候的感悟和經歷,通過師生共同參與活躍課堂氣氛,以能更好地引出后序的寫作教學內容。教師組織學生對傳統節日寫作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主動的討論,以此來規避寫作經常犯的普通錯誤,并且試圖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比如學生在進行寫作時不知道如何描述節日的氛圍,不知道如何在其中引入合適的案例,不知道如何在寫作過程中給人以感悟以及不知道如何讓自己的寫作內容得到升華等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自己去討論如何對自己的不足進行修改,學生認為可以多看一些描寫傳統節日的優秀作文,對于節日氛圍的描述等可以進行模仿寫作,寫著有感覺了就可以進行創新。然后教師在后面進行及時的補充回答,引導學生從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談談自己的感悟,從更高層面理解傳統節日,這樣會讓自己的作文具有一定的高度。教師感覺到學生逐漸接受這種觀點之后就對文化繼承展開進一步的闡述。這時候學生可以將教師講的重點內容在思維導圖上總結出來,為以后的學習做積累。一方面促使課堂順利開展,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養成歸納總結的良好習慣。教師通過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不僅能加深學生理解和記憶,還能使學生在學習時有較清晰的思路,引導學生不僅要延伸教師的觀點和思路,還要延伸自己的想法,不斷從宏觀和微觀視角思考問題。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也符合我國當前的教育目標。教師在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時要注意對學生進行知識框架的構建,使學生在學習時有清晰的知識結構,在提高學生寫作思維能力的同時加強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并且對寫作題目有深入的理解和剖析。
參考文獻:
[1]楊嬌,徐采娟,楊俊曄,等.思維導圖對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選材立意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中),2017(6):32-33.
[2]肖明杰.概念圖和思維導圖在議論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8(7).
編輯 李 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