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莉花
摘 要:初中階段的學生,大多處于青春期,對于家長和老師的教導也多以叛逆的態度對待。這一段的教育教學對于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意義重大,其中以道德與法治課為重。如果疏于引導,會使學生在缺乏正確示范的作用下走入歧途,進而影響終身發展。因此,如何使正處于叛逆期的初中生接受并內化道德與法治觀念,是每一位初中階段的老師都應思考的主要課題。
關鍵詞: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
道德與法治觀念的教育教學,對于自我認識尚處于混亂期的初中學生來說至關重要。教學得當,學生能夠將道德與法治觀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對于學生以后成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是一個良好的契機。將道德與法治課進行生活化教學,可以使學生對其學習的興趣大大提高,從而有助于其內化道德與法治觀念。
一、當前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1.講授為主
傳統教學模式下,課堂是以教師講授課本知識為主,強調老師的教,學生在整節課的學習中,都只是被動接受知識,在老師安排的緊湊的教學任務中,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消化課堂中的知識,課下由于繁重的作業也未能及時鞏固,知識的掌握效果并不明顯。例如,在講解第二課《創新驅動發展》的第一框——創新改變生活內容時,老師如果僅僅是對課本中的知識進行口頭講授,而沒有用相關生活實際變化的例子加以輔助講解,學生可能無法產生較為深刻的理解和記憶,創新所帶給我們生活的巨大變化和極大便利也就無法深刻體會。
2.課堂單調
法治知識并不像歷史學科富含豐富的文化知識來擴充學生的知識容量,也不像語文學科中包含豐富的故事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它是一條條知識性的概念組成的長篇文字,本身也比較抽象,不易理解。單純依靠老師口頭講解和粉筆等傳統教具,授課效果并不是十分明顯。學生對于抽象的知識一旦陷入理解的困境就容易走神、分心,使得課堂專心程度下降,不能有效地接收老師在課堂上所發出的知識性信息,也就無法對所學知識進行內化,也就不能很好地用以指導自己的行為。
3.注重成績
在升學壓力下,老師普遍會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容易忽視學生學習方法上的創新性和背后的邏輯性的培養。尤其在考試上,只要最后的結果是好的,老師就會認為學生已經掌握了所蘊含的知識點,缺少背后邏輯性的梳理與培養,容易出現“表面形勢一片大好,實際上糟糕得一塌糊涂”的現象。例如,在學習《參與民主生活》一框中,老師會對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督三個名詞進行解釋講解,然后舉出事例讓學生進行選擇用以判斷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但由于只有三個選項,學生也可能在不是真正理解知識的情況下“做對”該題,所以僅從結果上來看,老師并不能知道學生對該知識點的真正掌握情況。
二、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措施
1.形成良好的課堂互動
課堂之上,老師無時無刻不與學生進行互動,而一種高質量的互動關系可以更有效地將信息在兩者之間進行傳遞,也有利于學生有效接收信息。新課標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老師要更多地對學生進行方法上的指導,做學生發展的引路人。但無論老師的角色怎樣轉換,老師是知識的傳授者這一角色永遠都不會改變。既如此,老師有效地發出信息、傳遞信息,促進學生有效地接收信息,離不開一種高質量的互動。因此,老師可以借助豐富多樣的課堂教學形式,形成多樣的互動方式,促進知識在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傳遞,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有效接收與理解。
2.授課方式靈活多樣
道德與法治課堂要求教學內容具有延展性、生活化,以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延展生活情景,既可以促進知識的傳授,也可以推進教學進程,有效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因此,選擇靈活多樣的授課方式,既可以促進學生理解法治知識,又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及時進行知識的鞏固與復習。例如,在講解第八課《中國人 中國夢》一文中,就可以讓學生進行朗誦比賽,讓學生自主學習本篇,理解知識,進行模擬演講,設計情景,通過生動的情境創設以及同學之間的競爭,學生可以對該知識有一個深刻的理解,更好地掌握知識。
3.善用多媒體教學
與粉筆、黑板、尺子等傳統教具不同,多媒體教學具有生動、靈活性,將各種素材進行優化組合的優勢,老師也可以在課件中添加圖片、動畫等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課件中增加與課本中知識相符合的動畫,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學習《踏上強國之路》一課中,為了使學生更加理解改革開放所帶給我國的實質性發展以及共同富裕,老師可以在備課的時候事先在網上搜集并下載好相關的影視資料,并在教學開始時進行播放,以此吸引學生的興趣,將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到最大,此時再進行知識的講授,效果會好得多。
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是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與法治觀念,形成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開發學生思維、提高各方面能力的重要階段。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需要注重課堂教學的生活化,使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學習過程中,真正使道德與法治觀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參考文獻:
[1]莫以麗.淺析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廣西大新縣某中學為例[J].法治與社會,2019(33):193-194.
[2]汪海瀾.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探討[J].教育觀察,2019,8(30):119-120.
[3]洪麗.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策略探析[J].課程教學研究,2019(8):73-76.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