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幫賢
(平塘縣甲茶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貴州 平塘 558300)
朝天椒是辣椒的一個變種,也稱為三櫻椒,具有適應性強、穩產等優點,由于其本身具有豐富的營養和濃厚的辣味,成為了絕佳的調味品,深受消費者的喜愛,所以市場需求量也十分巨大。無公害朝天椒由于栽培投資少,所獲收益高的優勢,越來越成為農民致富的重要項目之一。
無公害朝天椒與普通朝天椒相比,對生長環境有著較高的要求和標準,應盡量選擇在生態條件良好且無污染的地區,比如遠離工礦區、遠離鐵路線以及遠離城市污染較為嚴重的區域,最終選擇的地址周圍的環境要能夠滿足無公害農產品基地所制定的大氣質量標準、水質標準以及土壤標準等[1]。
(1)建造苗床:在進行育苗前,首先需要對苗床所用的床土進行消毒,通常情況下會選擇福爾馬林作為殺菌劑,敵百蟲作為殺蟲劑。然后將消毒后的床土按照一定的規格堆成饅頭堆,并用塑料薄膜進行密封,時間為一周,留作備用。
(2)進行壯苗的培育:朝天椒具有很強的根系再生能力,因此很多時候都會選取育苗移栽。育苗移栽是一項能夠促進高產的措施,與直播相比較,存在以下優點:第一,能夠延長朝天椒的生育期;第二,能夠有效控制朝天椒幼苗生長所需的環境,利于培育出壯苗;第三,能夠節約種子并縮短朝天椒的占地時間,從而能夠降低成本,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并最終實現朝天椒的增產。
春椒定植必須要在斷霜以后,通常會選擇4月下旬作為春椒的定植期,選擇這一時期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如果定植期較早,很有可能會受到晚霜的危害,還有可能會因為溫度低,導致幼苗發根慢,不利于返苗。如果選擇將4月下旬作為春椒的定植期,則應該在2月中下旬進行播種。
(3)整地定植:朝天椒幼苗在定植時,應選擇旱可澆、澇可排的地塊最為適合,并使該地塊實行輪作倒茬。在進行幼苗定植前,需要對土地進行整地和施肥。無公害朝天椒在生產時,需要嚴格執行無公害施肥的原則,避免施用有害的肥料,比如硝態氮肥,可以選用氮磷鉀復合肥,也可以使用最為常見的農家肥。朝天椒定植時,要對土壤進行精耕細耙,并在適當的時間進行移栽。具體的朝天椒定植期需要根據不同地區的氣候進行確定,通常最為適宜的時間范圍為4月下旬初到5月上旬尾。由于朝天椒有較多的品種,要根據定植期的早晚確定適合的定植密度,一般情況下,朝天椒的定植密度為1300-1500株/666.67m2。當無公害朝天椒定植完成以后,需要及時進行澆水,從而保障朝天椒幼苗能夠得以存活[2]。
(1)中耕培土:對于定植完成后的朝天椒幼苗,需要及時進行中耕培土,這樣不僅能夠很好的提高土壤的溫度,還能夠極大的促進朝天椒根系的生長發育。當土壤中所含水分較多時,中耕培土還能夠使土壤中的水分蒸發,從而更有利于促進根系的生長。
(2)追加肥料:如果土壤中含有充足的肥料,可以結合植株的生長狀態適當追加肥料,追加的肥料主要為硫酸鉀、碳酸氫氨以及過磷酸鈣等。除此以外,也可以在植株葉面噴灑氮磷鉀復合肥的水溶液。
(3)澆水排水:無公害朝天椒根系較淺,既怕旱,也怕澇,尤其是在盛果期,如果出現嚴重的旱澇,會直接影響到朝天椒的產量。為了避免此類情況的出現,需要對朝天椒勤澆水,但是每次澆水的量又不能太多,只要讓土壤濕潤就可以。需要注意的是,高溫天氣下禁忌午間澆水,這樣很容易造成土壤溫度出現較大變化,最終導致落花、落果情況的出現。
對于病蟲害的防治來說,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分別是農業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化學防治。對于農業防治而言,可以選擇較高抗性的品種,種植區域實施輪作制度,一旦發現植株染病,需要及時拔除;對于物理防治而言,可以使用殺蟲燈消滅害蟲,殺蟲燈包括黑光燈、雙波燈、頻振殺蟲燈等;對于化學防治而言,是病蟲害防治的主要手段,主要是根據不同的病蟲害選擇相應的化學藥物進行防治,不僅防治快,而且防治效果也要優于農業防治和物理防治[3]。
無公害朝天椒主要的病害包括疫病、病毒病以及炭疽病,相應的防治方法為:疫病早期可以噴灑58%的雷多米爾錳鋅或者64%的殺毒礬,在7-10天內交替使用;病毒病發病初期可以使用病毒靈或者病毒1號等藥物輔以植物生長劑進行噴灑,一周噴灑一次,連續噴灑2-3次;炭疽病發病初期,可以噴灑80%代森錳鋅或者75%百菌清。
無公害朝天椒主要的蟲害包括蚜蟲、菜青蟲以及棉鈴蟲等,所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為:蚜蟲主要采取吡蟲啉噴霧進行防治;菜青蟲主要運用Bt乳劑噴霧進行防治,而棉鈴蟲則運用敵敵畏乳油噴霧進行防治。
農業專家經過多年的種植實踐,證明了無公害朝天椒栽培技術的成功,且有著較好的發展前景,面對無公害朝天椒種植期間出現的病蟲害問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不僅能夠降低病蟲害的發生,還有助于提高作物的產量,在滿足人們生活需求的同時,還能夠使農民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