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安
(東蘭縣綠蘭林場,廣西 東蘭 547400)
在快速發展的林業生產背景下,森林面積也在不斷擴大,然而森林病蟲害的威脅卻也不可小覷。落細、落實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有利于森林生態環境的改善及生態建設的進一步發展。要想為造林綠化成果及生態安全提供保障,就必須要全面貫徹落實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
因相關措施缺乏有效性的緣故,也就難以科學、合理地控制森林病蟲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面積森林。同時,因未能有效預測森林病蟲害的發生,相應也會使森林防護工作開展難度加大。在季節變化及氣候影響之下,往往會有個別季節性病蟲害產生循環往復的狀況,致使森林受災面積進一步擴大,國土生態安全受到一定威脅。
當下,全球生態系統有著遠超以往的受損狀況,相比20世紀,森林病蟲害種類進一步增多,且多數都是由外地或外國入侵我國,導致當地森防部門短時間內基本無法找出針對性的治理方式。再加上尚未有效控制傳統的天牛及毛蟲等害蟲的緣故,使得在日益增多的病蟲害種類背景下,進一步加大了森林管理的難度與投入。
對天牛、松毛蟲、松材線蟲及黃連尺蛾等一系列頑固性蟲害而言,其造成的災害程度較為嚴重。同時,由于這類蟲害還會寄宿于林木體內、土壤并繁殖,盡管全面落實了大面積清除工作,卻也依舊無法徹底杜絕該類蟲害。面對這類病蟲害問題時,依靠已有的技術手段尚無法有效地監測、防治與控制,相關預防與治理工作的開展也受到一定影響,導致頑固性蟲害問題依舊嚴重影響著森林資源的保護與利用。
首先,森林病蟲害監測預警機制不夠完善,以致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開展不具備合理的預警指導支持,所開展的防治工作僅是在災害發生后再進行的補救性的治理,缺乏主動性;其次,盡管我國在研究森林病蟲害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技術水平總體還是偏低,尤其是個別新技術、新成果無法實現大面積推廣應用,多數地區在滅殺病蟲害時依舊選擇劇毒農藥進行,不但無法取得理想效果,且還會有各類后續問題產生;最后,缺乏資金投入,無法及時更新并補充相關設備及技術,病蟲害發生初期不具備充足的撲滅手段,以致病蟲害逐漸擴大了危害范圍。
針對森林病蟲害防治問題,預測預報是一項基礎性工作,其對于主動防治并提高防治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具體分析:一方面,各級森防部門要在統籌協調部署下,著力構建針對森林病蟲害防治的預測預報網絡體系,依托于預測預報體系,全面系統地掌控森林病蟲害的規律、趨勢,從短期與長期2個方面預報病蟲害情況,落實預測預報工作;另一方面,要不斷加大科學技術及儀器設備的投入力度,將遙感等高新技術與設備合理應用于實踐工作中,進一步提高監測預報能力,同時針對當地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完善基礎資料,加強數據庫建設,為預測預報工作的有效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森林病蟲害問題有其自身特殊性,因此在應用具體防治技術時,既要做到因地制宜,也要加強技術創新,這樣才能取得理想效果。例如,噴淋技術在實踐工作中一直都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有些林區林木相對較高,噴淋技術有時難以順利落實,制約了防治工作的開展,雖然有些地區采用飛機噴淋技術,但由于其成本相對較高,難以推廣。對此,可以考慮借助無人機創新防治噴淋技術,在很多地區具有較高可行性,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另外,針對森林病蟲害防治問題,防治藥物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加強藥物研究對于保障防治工作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想要從根本上做好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必須要以健全完善的工作機制作為依托,將森林病蟲害防治問題擺放在重要位置,明確治理主體責任,形成制度體系保障。一方面,針對森林病蟲害防治各項內容,主動構建相應的責任體系,將具體的防治責任、防治任務落實到相關部門及工作人員身上,明確防治工作要求,確保病蟲害防治可以順利落實;另一方面,結合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執行情況,有針對性地構建監督檢查機制,確保防治主體職責能夠得到妥善貫徹,驗收防治工作成效,為高效開展防治工作提供必要保障。各地應當結合自身防治工作實際,構建適合引導防治開展的工作機制。
在防治森林病蟲害問題時,加強植物檢疫是一項不容忽視的環節。當前林業發展與生態建設的需要,國際、省際的植物引進較以往更為頻繁,這在增加林木種類、豐富林木結構的同時,也增加了森林病蟲害發生的概率,加大了病蟲害監測防治工作難度。因此,要從病蟲害問題源頭處進行把關,動植物檢疫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動植物檢疫工作,加大該項工作的投入力度,嚴防危險物種入侵,提升病蟲害檢疫水平。同時,結合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相關要求,進一步健全《植物檢疫條例》等各項法規,為植物檢疫及病蟲害防治提供必要的支持與保障,加強相應宣傳教育工作,使社會公眾對于森林病蟲害監測防治的重要性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病蟲害防治不應該等到問題發生后再去被動采取措施,而要站在全局角度加強源頭治理,針對林業苗木實施全過程管理,構建系統的防育體系。首先,要將全過程管理理念貫徹到林業保護工作中,結合林業苗木特性與區域環境條件,科學選育樹種,豐富種植結構,實現森林生態系統平衡;其次,不斷推進生物育種技術研究,培育種植優良樹種,借此來增強苗木抗病蟲能力,為病蟲害防治打好基礎;最后,要規范落實苗木種植培育管理,在松土、施肥、澆水、枝葉修剪等各環節嚴格執行,通過加強苗木撫育管理,進一步提升病蟲害防治工作水平。
森林病蟲害防治是一項系統復雜且任務艱巨的工作。隨著我國林業事業快速發展,病蟲害防治形勢也愈發嚴峻,因此必要的保障措施是取得防治成效的重要基礎。其中,資金與科技的投入及支持毫無疑問是關鍵環節。
一方面,要針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設置專項的資金保障,確保有穩定可靠的資金來源持續投入到防治工作中,避免因資金缺乏而影響防治時效與成效;另一方面,針對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發展,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創新及改進病蟲害防治方法,將最新科技成果運用于實踐工作中,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
防治森林病蟲害的重要意義需要引起更多重視,尤其當前我國林業發展迅速,病蟲害防治形勢愈發嚴峻,現有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仍有很大提升空間,這需要各級森防部門、林場及林業經營者結合森林病蟲害防治實際現狀,有針對性地采取優化對策,既需要從宏觀角度統籌規劃好各項工作機制與保障措施,也需要在具體防治工作中采取科學有效的技術方法,實現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相信隨著森林生態保護日益受到各界關注,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開展將會取得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