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攀,張玉釧,古 鋒
(瀘州市龍馬潭區農業農村局,四川 瀘州 646000)
我區在沒有非洲豬瘟傳來前,整個生豬市場相當穩定,生豬出欄保持逐年穩定增長。2018年我區生豬存欄5.66萬頭、同比2.8%,出欄10.37萬頭、同比3.2%,能繁母豬3410頭、同比0.86%,仔豬14254頭、同比-10.8%。全區生豬出欄10頭以上的養殖戶198戶,其中年存欄30頭以上的能繁母豬養殖戶11戶,生豬2018年產值40473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1.76%。
非洲豬瘟是一種嚴重的病毒性疾病,它的感染發病率和致死率高大100%,“非瘟”期間,種豬成為重點感染體,導致“非瘟”后,能繁母豬的存欄急劇減少。
2019年我區生豬出欄8.63萬頭、同比-16.8%,生豬存欄4.40萬頭、同比-22.1%,能繁母豬數量924頭,同比-72.9%。年生豬產值33064萬元,占農業總產值17.69%。
自2019年8月31日來,各級政府相繼出臺各種扶持政策恢復生豬生產,且去年下半年以來生豬價格的高位震蕩,養豬利潤可觀,養殖戶補欄積極性得到一定的提高。截止4月30日,全區已有4家規模養殖場,165戶養殖專業戶,14578戶散戶恢復養殖。其中出欄生豬100頭以上養殖戶的140戶,存欄30頭以上能繁母豬的養殖戶6個。全區能繁母豬存欄1720頭,仔豬存欄11000頭,架子豬8800頭,育肥豬24963頭。
(1)落實扶持生豬生產發展政策
按照中央“保種豬穩基礎、保規模穩供應、保安全提能力”的要求,我區政府堅持當前和長遠相結合,疫情防控和生產保供同步抓,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統籌利用好各級財政支農資金,支持種豬場、規模場穩定和擴大生產。2020年以來,能繁母豬、生豬存欄已連續4個月環比上漲,產能恢復持續向好。
(2)著力穩定和恢復生豬生產
以種豬場和規模場為重點,全面排查全區生豬當前規模養殖場、養殖戶、散養戶的存欄量以及設計存欄量,盤存量、擴增量、挖潛能。鼓勵和引導生豬養殖場在加強生物安全防控的前提下積極補欄,補充后備母豬,穩定提升現有的生豬產能。
(3)促進生豬生產的綠色發展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導向,深入推進生豬生態、健康養殖,根據《2018年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專項工作方案》、《關于印發<龍馬潭區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實施方案>等四個實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一是嚴格把關項目審批。我局積極配合環保、國土部門進行項目審批,對新建、擴建的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項目,執行嚴格的并聯審批制度,確保項目選址符合規劃定點和防護距離等相關要求;二是督促養殖場在新建、改建、擴建時,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生產設施與治污設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使用的環保“三同時”制度。
有的同志認為,我區生豬養殖體量小,經濟、社會貢獻值小,同時帶來的環境污染壓力大,信訪矛盾突出,要不要生豬產業對全區產業布局無足輕重,生豬產業發展意愿極低。
非洲豬瘟已經在我國定殖,個別省份疫情反復發生,病毒污染不斷加重,短期內難以根除,將長期威脅生豬產業。隨著生豬生產逐步恢復,外省調入持續增加,當前又進入冬季疫病高發期,疫病風險壓力較大。
非洲豬瘟傳播途徑復雜,病死率高,防控難度大,嚴重影響養殖戶復產擴產信心。盡管目前生豬的價格不斷走高,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的鼓勵政策,但調查發現當前我區養殖戶對復養仍然信心不足、愿望不強。眾多養殖戶仍在觀望狀態,擔心疫情再次爆發,一是在等豬瘟疫苗,二是等這個冬天過去,疫病問題是補欄復養信心不足的主要原因。
我區農戶歷來無母豬養殖習慣,全區60%以上的豬源靠引進,前期母豬產能削減幅度大,加上生豬調運尚未解禁,導致豬源緊缺,供應偏緊,且價格高漲,即使想恢復生產也無法實現,導致設施閑置,復產擴產計劃落空。
把疫病控防工作放在首位。強化基層畜牧獸醫體系建設,嚴禁以機構改革為名弱化畜牧獸醫技術推廣、疫病防控、執法監督等職能職責;堅持養重于防、防重于治、綜合施治原則,切實做好免疫工作,幫助養殖戶克服畏懼心理;加強產地檢疫,生豬調運、交易和屠宰等環節監管,在疫病得到有效控制情況下盡快恢復生豬流通與調運。
一是在我區推行中小規模,標準化,規范化,設施化養殖,生豬產能能保證龍馬潭區70%市場供應。
二是建設功能分區明顯,種養高度融合產業園。建議以金龍、胡市片區為主,劃定一定區域適度發展生豬養殖,結合有機高粱、特色果蔬基地建設,綜合解決環保、信訪問題,突出亮點。
一是落實“菜籃子”首長負責制,將生豬產業發展納入地方政府目標責任考核;
二是科學合理規劃布局,制定法規保護養豬業有序發展;
三是解決養殖用地問題。允許蓋高樓養豬,廢除限制養殖業建筑物層高規定,在保證基本農田保護的情況下合理規劃養殖用地,同時放寬設施農用地規模標準,簡化審批流程;
四是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鼓勵母豬發展,恢復能繁母豬補貼制度,對現有豬場提檔升級和新建豬場給予資金補助;
五是推進生豬保險降低養殖風險。積極完善保險與補貼相結合制度,支持保險機構開展業務,鼓勵養殖戶做到應保盡保,增設保險產品,提高保費標準,完善投保、理賠機制,做到及時足額賠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