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軍
摘 要:新時期,我國十分重視農業科技推廣工作,加強農業科技推廣是促進我國農業科研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徑,也是我們培養高素質、高水平農業人才的根本途徑。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我們應該在青少年身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強化對青少年群體的農業科普教育,從而使青少年能夠懂得更多農業方面的知識,充分發揮廣大青年的主力軍作用。
關鍵詞:新時期;農業科技推廣;青少年;農業科普教育
青少年通過學習了解我國農業科技的內涵知識、對農業生產進行觀察體驗,有利于其身心實現健康發展、增強青少年的智力發育,有效培育其科學創造精神、提升其對科學知識的研究興趣與探求欲望,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對我國青少年產生的積極影響。
一、組織不同類型的青少年農業科普活動
組織趣味農業科普活動是強化青少年農業科普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教師應該結合農業科技的不同發展特點,從而使農業科普活動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教師可以組織以觀察為主題的農業科普教育活動,活動內容就是教師帶領青少年觀察農業科技試驗或動植物的飼養過程,從而讓青少年的農業知識變得豐富,也提升青少年的觀察能力。
教師可以組織以體驗為主題的農業科普教育活動,活動的內容就是讓青少年親自參與農業的生產和管理過程,如可以讓青少年在農忙時期進入田地內幫助農民完成玉米、水稻、小麥等植物的種植,讓學生親自播種、澆水、插秧,并且讓青少年掌握一些簡單的農業生產機械設備的操作方法。
教師可以組織以探索為主題的農業科普教育活動,活動的內容就是帶領青少年針對農業科技的某一個領域進行實驗研究,青少年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搜集資料、進行實驗、寫實驗記錄,最后總結實驗成果。
教師可以組織以應用為主題的農業科普教育活動,活動的內容是讓青少年根據自己學習到的農業知識以及個人興趣愛好去選擇一種植物或動物進行飼養,然后從中總結飼養心得。
通過組織不同類型的農業科普教育活動,不僅能夠有效培養青少年的實踐能力,而且也能夠讓青少年在最短時間內了解到更多方面的農業知識。
二、大膽創新課程教育的模式
創新課堂是個老生常談的教學模式,其目的就在于挖掘知識的“農業性”和提升學生的認知。如,在學校的語文課堂中,教師可以講授《農業變化真大》這類科普性的文章,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文章內容有目的地引入農業知識,介紹科學概念,讓學生提出有關農業的問題,在質疑中了解農業。再比如,學校也可以開設校本課堂,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彌補教學的不足。可以開設《肉雞養殖》《花卉種植》等課程,設定固定的授課時間,以每周兩節課為宜,讓學生自行參與,學生需要學習肉雞的養殖技術和不同種類花卉的種植技術,學校要盡量設定多門課程,讓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進行學習,如此一來,極大地豐富了學校的農業科普教育,使學生在趣味中學會了農業知識。
三、開發校外農業科普教育資源
與校外農業機構建立聯系,組建校外農業科普基地。想要針對青少年進行農業科普教育,僅僅依靠校內的學習是不夠的,教師必須借助校外農業機構的力量,帶領學生進入校外農業科普基地進行實踐學習。如教師可以與城市內的農業科學研究所、農業實驗室、農場、采摘園等建立聯系,從而組建校外農業科普基地。
與科學技術協會保持聯系。科學技術協會本身就需要向公眾普及科學知識,同時科學技術協會也是學校進行科普教育的主要支持單位。因此,學校針對青少年進行農業科普教育,可以與科學技術協會取得聯系,尋求科學技術協會的幫助。例如學校可以組織青少年共同參加科學技術協會組織的一些與農業相關的科普教育活動,從而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接受教育。
四、運用靈活多樣的創新農業科普知識傳授方法
為了營造科普的氛圍,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沙龍網站、科普櫥窗、科普長廊、科普館等有效的科普知識載體,以及通過組織科普講座,借助報紙雜志,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互動交流等手法,宣傳和傳授農業科普知識,宣傳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農業資源的重要性,以激發廣大青少年對農業的認識、興趣和關懷,使農業科普教育內容生動形象,形式多樣,符合青少年的閱讀習慣。同時,加強氣象科普站、植物組織培養室、無土栽培觀察室的建設,讓學生了解當代農業的栽培技術,讓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保護植物。另外,也可建設蓄水工程,通過水生植物凈化水質后將水資源儲存并利用起來,并通過觀察和實驗水循環系統等一系列活動,推廣節約用水、減少能源消耗和環保概念。
科普館圖文并茂地介紹有關農業科技、基礎農業、農耕技術和農作物的演化史,農作物在人類生活中的不同用途,以及如何合理開發利用農業資源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等多種科學知識,青少年通過科普館可以學習到許多農業科學知識,并了解到我國農業資源和生物多樣性及生態學的現狀。
五、寓教于樂,讓青少年在快樂學習過程中學習農業科普知識
對于大部分青少年來說,他們對于農業了解的程度并不高,而且多數人對于農業方面的知識也不太感興趣,因此為了增強青少年農業科普教育的效果,教師應該選擇寓教于樂的教育方式。例如在農業知識科普教育活動中,教師在講解完農業知識以后,隨機抽取學生回答與農業知識方面有關的問題,回答正確地學生可以得到一張農業科普小卡片,卡片不僅有許多農業方面的知識,而且還繪制了幾個可愛的動漫人物,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反復閱讀小卡片,牢牢記住卡片中的農業知識。另外教師還要加強農業科普教育的宣傳工作,可以在走廊內張貼動植物的海報、農業科技小知識等內容,從而強化青少年對于農業科普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讓青少年萌生對于農業知識學習的興趣。
六、結束語
總而言之,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我國最為重要的發展領域之一,青少年作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必須了解更多農業方面的知識,因此,加強對青少年的農業科普教育是十分關鍵的。教師應該組織不同類型的農業科普活動,大膽創新學校課程教育的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多多滲透農業科技方面的內容。同時還要積極開發校外農業科普教育資源,帶領青少年共同參與實踐活動,從而讓青少年在快樂學習的過程中掌握農業科普知識。
參考文獻:
[1]馮兆濱,余傳元,申琪鳳.加強農業科技平臺建設提升科技創新服務水平——以江西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科技平臺建設為例[J].農業科技管理,2012(06):28-31+34.
[2]陶小潔,霍仕平,許明陸.淺談農業科研單位在農業科普工作中的作用[J].農業科技管理,2008,27(2):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