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媛媛 朱智博 王玨 戚鶴立



摘? 要:隨著教育系統的不斷更新進步,教育類App的發展為傳統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線上教育是信息化社會衍生出的新型教學方式,傳統教育可以更好地控制教學質量,但時間和空間的浪費令人矚目。點教通App與線下流動教室的設立,將傳統教育模式和新型教育模式相融合,可以適應更廣泛的師生群體,有助于多樣化的學習,引入智能化教學環境,能夠合理地利用碎片化時代移動終端的大環境,實現“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理念。該文結合設計圖,詳細論述了線上App與線下移動教室的配合方式,分析了線上App與線下流動教室協同合作的優勢和具體操作形式等。
關鍵詞:線上線下教育;互聯網;流動教室
中圖分類號:G40-01? ? 文獻標志碼:A
0 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各種文化教育類的App給用戶提供了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并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1]。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教育類App的合理使用成了教學改革的新嘗試[2]。但是傳統的線下教學模式也依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部分學生和家長甚至更依賴于這種傳統的教育模式。
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各有優勢和不足[3],基于此,點教通App和線下流動教室這2種教育方式的融合,可以為時間不靈活、學習緊張且無合適途徑尋求高性價比優質教育資源的人,提供一對一及一對多等線下教育服務,同時開設不同價格檔位的線上線下課程,盡可能滿足人們的不同需求,提供使學生可以快速獲取低于補習機構和市場價格的優質教師資源,為具有教育能力和教育意向的人,尤其是新生教育者提供就業機會和平臺,使教師可以獲得更高的薪資。
同時設立流動教室,滿足部分學生線下上課輔導的需求,并通過新型電子設備、教室[4]、多媒體智能黑板、護眼照明系統、中央空調、隔音及安全裝置來保證教學質量和安全,使學習更加便捷化。
1 基于點教通App的線上教學模式
點教通App是一個集線上線下于一體的,為師生提供教育教學平臺,開啟教育教學新模式的新型智能軟件。App內包含全面且優質的教師資源,涉獵廣泛,涵蓋生活、文化、素質培養、IT等多方面的課程,給學習和任教提供了便利以及多樣化的選擇[5]。在線下設置流動教室,與線上配合使用,同時教室對外有償開設。
應用程序主界面與教師個人資料展示界面如圖1所示,可分別用于選擇想要學習的學科,以及展示教師的詳細資料,包括學歷、師資、專業認證、教學經歷和在平臺授課的次數、評分等內容。
點教通App受眾廣泛,全面召集了具有教育意愿和教育資質的人,并開設基礎生活、教育素質、審美藝術等多樣化課程,更好地滿足了學習需求。能夠吸引有精力且有教育能力的在校大學生、具備教育能力的社會人士以及在職教師等,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并獲得額外薪資緩解社會的教育壓力。可進行網上約課,采用匹配式教學,在時間相符的基礎上,學生根據個人特點及要求,選擇合適的教師,避免了時間上的沖突和浪費。同時,最大限度地解決了隨時有教育需求但無優質師資可尋的現象。點對點授課,實現了教師直達學生,真正使廣大群眾受益。學生可自主選擇老師,提高教學的新奇度和學習的積極性。使用點教通App進行課堂預約的流程如圖2所示。
2 基于流動教室的線下課堂實現
為結合線上點教通App完成聯合教學,同時滿足線下流動教室的便捷性、安全性與可流動性需要,因此設計了線下流動教室,如圖3所示。
具體設計及相關配套設施如圖4所示。
內置電子黑板、護眼照明系統、中央空調通風系統,并配有強大的除燥隔音裝置,流動教室最多可容納3人(在無約課時段可采取拼教室的模式為學生節約資金)。多媒體選用智能黑板,便于學習與記錄,無粉塵更加環保。燈光系統使用定點射燈與補光LED燈板結合,暖黃光源護眼照明燈,無死角照亮教室。溫控系統使用中央空調,采用通風循環系統,制冷通風,室內溫度可調節。隔音材料采用雙層玻璃與隔音PVC板,室內采用隔音材料建設,能夠有效吸音、隔音,在不被外界打擾的同時,也不打擾外界,并且門四周設置密封條,也能有效隔絕噪音。為確保安全性,采用配套的監控設備與防火設施,設有消防栓,如果發生火災可用于滅火,也可在突發情況時用于砸碎玻璃逃生。
3 線上與線下教育協同開展的展望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線上教育應用而生,線上線下教育聯動的必要性與重要性逐漸增強,使學習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靈活多變的獲取方式,種類豐富的內容,僅占用師生零散碎片化時間,解決了傳統教育方式資源分配不足的問題。在保留部分傳統教育模式的情況下,面對部分學校的傳統基礎教育已經無法滿足部分大學生需求的情形,點教通App與線下流動教室相結合的新模式,更能順應時代的發展并滿足更多人的需要。線上線下協同是十分必要的,只有線上線下通力配合,才能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相信在線上與線下協同開展的過程中,可發揮出1+1>2的效果,碰撞出新的教學火花,實現點教通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王靜,艾敏.移動教育APP的研究現狀分析[J].物聯網技術,2016,6(12):118-120.
[2]晉欣泉,張臨英,朱連操,等.大學生手機使用現狀調查研究——對教育APP設計開發的啟示[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6,30(6):625-631.
[3]魏穎.教育類APP在大學生非正式學習中的調查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6.
[4]張鳳丹,陳仕品.教育APP的應用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7(14):84-88.
[5]李玲.教育APP在高校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