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魯
摘 要:玉米原產于中南美洲,于1531年傳入我國廣西,現在已經大面積種植,成為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其產量直接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進一步提高玉米的質量和產量,需要我們對玉米種植過程中常見的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治,希望本文對玉米種植過程中病蟲害的防治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玉米種植;病蟲害;防治技術
在農村地區,玉米已經成為重要的經濟作物。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如果受到病蟲害威脅,會嚴重影響玉米的產量和質量,進而損害農民群眾的經濟利益,也會引起一些不合理地藥物使用,影響食用者的安全。針對這種情況,需要結合我國玉米種植現狀,掌握病蟲害的特點和規律,構建全方位的防治系統。
一、玉米種植技術
近幾年來,隨著地理環境變化,玉米種植的情況已經有了很大改變,種植技術也有所提升。在種植之前,要保證種植土壤的通透性,頻繁的翻耕作業可以保證玉米種子被完整覆蓋,避免種植過程中種子翻出的情況。謹慎選種,玉米種子的挑選需要結合當地的土壤和天氣情況,細化選擇。同時要使用曬干、浸泡或者藥物輔助等手段保證種子發芽率,改善種植效果。在施肥過程中要注意玉米種子的生長狀態,及時發現病蟲害并加以防治。施肥過程中,要注意灌溉和化肥的使用,嚴格保證劑量在規定限制之內,在玉米生長過程中的不同階段要控制肥料的種類和比例,既要保證玉米的健康生長,也要防止農業藥物的濫用。在收獲環節上,一些地區已經開始了大規模的機械化,大幅度提高了效率。
二、玉米種植中病蟲害的防治
(一)玉米病害的種類及影響
玉米種植過程中,病害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一旦沒有及時進行防治,將會造成病害的大規模擴散,嚴重影響玉米的質量和產量,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影響農民群眾的生活。
絲黑穗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紋枯病和青枯病都是玉米種植過程中常見的病害。絲黑穗病會導致雄花基部膨脹,不能形成雄穗,在玉米生長的幼苗期便會產生威脅,導致植株生長發育不良,畸形病變。大小斑病會導致葉面出現黑色斑點,并大面積擴散,在后期會使葉面干枯、撕裂。玉米紋枯病主要集中在莖稈部位,在爆發會后會讓植株腐爛,導致玉米快速死亡,造成大規模減產。青枯病是大部分農作物都可能會出現的疾病,會導致玉米顆粒的顏色變成褐色,整株玉米空心化,內部干枯,缺失水分,玉米直接死亡,讓農民面臨極大損失。
(二)玉米病害防治技術
種植過程中,病害會嚴重危害玉米的生產,針對各種常見病害進行防治已經越發重要。防治絲黑穗病需要進行輪作式耕種,種植玉米以外的其他作物,避免土壤中病菌的傳播。施肥時采用有機肥,一定要充分腐熟,通過高溫發酵殺死病菌孢子后再施用。在種植早期階段,要趁早篩選,消滅病株,減少菌源。防治大小斑病需要根據氣候、土壤、水源等條件合理選種,在初始階段提高種子的抗病能力,種植階段時科學控制灌水量和施肥量,使用針對大小斑病的特殊化肥。種植時降低密度,保持田間通風。收獲后要對土地進行重新翻新,保持土地活力,降低大小斑病復發的概率。針對玉米紋枯病需要在防治過程中將患病部位直接切除。也可以采用井崗霉素稀釋液,通過噴灑的方式進行防治。在田間病株率達到3%~5%時,可以用5%井崗霉素水劑400~500mL,或40%紋霉星可濕性粉劑50~60g兌水大面積噴灑。青枯病屬于危害嚴重的病害,應從幼苗期開始檢查,盡早發現,在發現之后需要將發生病變的葉片摘除。同時應該控制土壤的濕度,保持玉米植株間的行距合理。進行二次種植時要考慮到第一次種植的影響,重新規劃間距和濕度。
(三)玉米蟲害的種類及影響
玉米種植過程中,蟲害同樣是玉米生產的可怕危害。常見的蟲害包括紅蜘蛛、蚜蟲、玉米螟等地下害蟲。其中玉米紅蜘蛛會先毒害下半部分的葉片,漸向上部轉移,使葉片退綠變黃,嚴重時葉片會完全變成灰白色并且逐漸干枯,造成玉米顆粒縮水,重量下降。玉米蚜蟲在幼蟲時期便會危害植株,蛀空玉米莖稈,阻礙玉米內養分和水分的吸收。在危害作物健康之外,還會造成玉米葉片卷曲,導致葉面上出現霉污。玉米螟這種蟲害的爆發極為常見,一年中會出現6~7次,一般6~9月發病最為嚴重。這種害蟲適宜在溫度20~30°左右生存、相對濕度在60%左右繁殖發育。玉米螟會將卵寄生在玉米葉片背面,幼蟲長出來之后會先啃噬卵殼,在半個小時之內迅速吃光玉米葉片,嚴重阻礙植株的光合作用,而且擴散快,傳播范圍大,每次蟲害爆發都會嚴重影響玉米生產。
(四)玉米蟲害防治技術
為了保護玉米的產量和質量,需要根據蟲害的規律、生命周期、繁育時間及危害大小,兼顧農業和化學,進行細化、科學的防治。在防治玉米紅蜘蛛時應及時清除田間的雜草,減少玉米紅蜘蛛的食料和繁殖場所,降低蟲源基數,并避免與花生等豆類作物相鄰,發生轉移。殺蟲時可以使用殺螨劑或者光譜性殺螨劑重點噴灑下部葉片。或對每畝地使用20%噠螨靈乳油50mL,兌水40~50kg進行重點噴霧。若天氣持續干旱,蟲源量大,螨株率達40%時,應立即進行全田防治,間隔10~15天噴霧1次,連施2~3次,可使用三唑錫,阿維菌素,噠螨靈等。防治玉米蛀蟲時應注意田間的管理,等到玉米苗生長出來后,做好除草和育苗等工作。如果植物出現了一些病癥,那么前期就要對其噴灑針對性藥劑加新高脂膜進行防治。防治玉米螟應該采取冬季深耕的方式,徹底消滅玉米螟幼蟲,還可以調整播種期降低玉米螟的存活率。在設備上可以使用頻振式殺蟲燈、黑光燈、高壓汞燈等誘殺玉米螟成蟲,一般在5月下旬開始誘殺,7月末結束。
三、結束語
我國是玉米種植大國,玉米的生產關系到我國的糧食安全,我們要充分了解當前玉米種植過程中常見的病害和蟲害,及時發現隱藏的危險,并采用先進技術和藥物進行針對防治。保證玉米產量、質量,提升農民的經濟收益,促進國內農業的現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菊平.玉米高產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J].農家參謀,2020(11):57.
[2]張敬濤.玉米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技術[J].農家參謀,2020(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