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
摘 要:在素質教育進一步推進的背景之下,德育在小學階段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通過學校德育培養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質成為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小學體育是一門競技性強、參與度高的學科,體育學習當中的拼搏和協作精神都是對小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內容,通過德育的滲透能夠拓展小學體育教學的內涵。
關鍵詞:小學體育;德育;滲透
體育是一門學生參與度較高的學科,在傳授體育技能知識的過程當中滲透德育能夠體現素質教育的理念,帶動小學生整體素質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師應當在小學體育課堂中采用科學的策略滲透德育。
一、在小學體育課堂中滲透德育的策略
(一)挖掘學科特點,引入德育
體育學科當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內容,體育課中的個人和集體項目都對學生的道德素質有著極高的要求,因此,教師應當在小學體育課堂中通過挖掘體育課的特點將德育引入其中。例如,教師在體育課堂中展開接力跑的體育活動時可以這樣設計教學活動:“同學們,跑步是一項能夠有效提高身體素質的運動項目,而接力跑能夠鍛煉我們的短跑速度和爆發力,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進行接力跑的比賽,首先請大家自行分為四個小組,然后兩兩進行比賽,勝出的小組再進行決賽?!蓖ㄟ^這樣的方式,教師利用了體育學科當中的競技精神培養了學生敢于爭先的品質,另外,在開展接力跑比賽的過程當中,教師應當將德育引入其中,引導學生:“同學們,接力跑不僅需要個人的能力,更需要小組成員之間的配合,在交接棒的過程當中,大家一定要努力完成團隊目標,發揮集體主義精神?!蓖ㄟ^這樣的方式,教師結合了小學體育的學科特點對學生的道德風尚進行了培養。通過挖掘體育學科當中的體育精神與學生的德育培養相結合能夠使學生在體育鍛煉當中培養優秀的道德品質。
(二)重視日常規范,培養文明習慣
體育課堂當中的日常行為規范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內容和方式,通過重視體育課堂紀律能夠將德育更好地滲透到小學當中,因此,教師應當通過重視日常規范培養學生的文明習慣。例如,在每節課當中進行整隊時,教師應當針對天性活潑好動的小學生制定嚴格的紀律標準,要求學生在響鈴之后自己排好隊,使學生養成遵時、守時的好習慣。教師可以這樣設計教學活動:“同學們,在站隊的時候,經常會有一些同學落后,導致整個班級排隊的時間延長,接下來我們就以每列為一個大組,每一列的最后一名同學為組長,在集合的時候,哪一列的同學最后整好隊就將得到懲罰,懲罰的方法由最先整好隊的同學決定。”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以明確的規章制度嚴格要求體育課堂的課堂紀律,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通過在體育課堂當中進行日常行為規范的講解幫助學生養成了良好的文明習慣,同時學生的集體意識也能夠得到激發,通過引導學生共同參與到紀律整頓之中能夠在調動學生自主參與性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另外,在體育課堂當中會使用各種不同的器械,教師可以利用這個時機培養學生愛護公物的良好道德品質。
(三)開展體育游戲,滲透德育
體育游戲展現著競爭與合作的精神,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體育游戲活動能夠為德育在體育課堂當中的滲透提供新的模式,因此,教師應當通過開展體育游戲滲透德育。例如,在學習投擲移動物體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這樣設計教學活動:“同學們,現在讓我們進行一個情景游戲,大家分別分散在指定范圍的兩邊,用小沙包投擲飛機,要盡可能地打下這個飛機,設想飛機模型為抗戰時期的敵機。”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在情境游戲當中能夠領悟抗戰時期軍人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情懷,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紛紛積極參與到情境游戲之中,利用沙包進行投擲可以鍛煉學生的動作技能,在進行投擲的過程中,學生眾志成城,感受到了抗日戰爭時期民族團結的力量。另外,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是在體育課堂中滲透德育的重要途徑,游戲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學生之間的沖突,教師要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化解學生之間的矛盾,并且鼓勵學生在體育游戲過程中能夠堅持完成游戲任務,在體育學習當中更加刻苦,有的學生在長跑時可能會受到一定的挫折,教師應當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鼓勵學生完成長跑。
二、結語
在傳授體育技能知識的過程當中滲透德育能夠體現素質教育的理念,帶動小學生整體素質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師應當在小學體育課堂中通過挖掘體育課的特點將德育引入其中,通過重視日常規范培養學生的文明習慣,并且開展體育游戲滲透德育,從而為提高小學階段學生的道德素養拓展新的途徑,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楊建民.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體育師友,2019,42(2):11-12.
[2]謝新榮.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體育課堂德育滲透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20):196.
[3]嵇華敏.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德育滲透:以低年段足球訓練課程為例[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6(8):38-39.
[4]何國慶.體育課堂“三結合”:小學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實踐與探索[J].基礎教育參考,2016(9):60-62.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