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雪娜
摘 要:通過對林業育苗現狀進行深入分析,發現當前工作中普遍存在著工作理念、育苗設備和技術手段落后,苗期管理缺乏全面性的問題,導致苗木生長狀況不佳,死亡率較高,其所創造的價值大打折扣,給林業生產造成了不小的經濟損失。本文將針對林業育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闡述行之有效的解決對策,希望能夠促進林業育苗技術的優化和創新,大幅提升苗期管理水平,保證樹木幼苗的茁壯生長,從而擴大林業生產綜合效益,加速我國林業產業健康發展。
關鍵詞:林業育苗技術;苗期管理;問題;對策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的創新給林業育苗工作注入了勃勃生機,促使林業育苗技術和苗期管理工作都發生了巨大變革,秉持先進管理思想,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為樹木幼苗提供充足的陽光、水分和養料,創造了良好的生長發育環境,種子發芽率和成活率顯著提高,育苗工作取得了卓越成效,創造了極為可觀的效益,林業生產因而得以穩步有序地開展,充分展現了林業育苗工作的價值內涵。基于此,必須注重加強林業育苗技術的創新,做好苗期管理工作,以此來推動林業產業在創新中前進,這是相關工作人員不可推卸的職責和使命。
一、林業育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育苗理念陳舊
林業育苗工作的專業性較強,對于工作理念、技術手段、育苗設備、人員素質都提出了較高要求,然而工作人員的主動學習意識淡薄,習慣于應用傳統思維開展工作,不能反思當前所用林業育苗技術的缺陷,使得育苗工作效果遠遠無法達到預期水準,極大地制約了林業發展步伐。
以育苗環境創設為例,應該基于深入分析并充分把握樹木幼苗生長需求的前提下,進行育苗地和育苗技術的選擇,為樹木種子的成功發芽和幼苗生長創造優質環境。可是相關工作人員往往沒有做好調研和分析工作,對于樹木幼苗生長習性的了解不夠全面和準確,育苗工作質量也難以提高。
(二)育苗設備落后
在林業育苗工作開展過程中,應該借助現代化設備隨時監控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情況,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原因,制定應對之策,最大限度地降低樹木幼苗的死亡率。但是目前林業育苗工作所用的育苗設備是比較落后的,如塑料袋、蜂窩紙等,還需要將幼苗二次移栽,既費時費力,又不利于對樹木幼苗生長環境的調節和控制,種子發芽率和成活率很難得到保證。
(三)監管機制不健全
這一問題會造成工作人員在實施林業育苗工作時態度不積極,操作隨意,違規行為屢屢發生,即使發現了問題也不能及時處理,使得樹木幼苗生長環境與其生長需求嚴重不符,育苗工作效果將不甚理想。與此同時,監督機制的不健全還容易引發育苗工作成本上升的弊端,整個育苗階段缺乏成本控制意識,資源配置不合理,資源浪費較為嚴重,林業生產效益就會急劇下滑。
(四)苗期管理不全面
樹木幼苗生長期間對于陽光、水分和養料的需求是在持續發生變化的,苗期管理的關鍵要點就是定時定量澆水、施肥、噴灑農藥,還要強化對病蟲害的防治。然而我國林業育苗工作實施過程中對于苗期管理要點缺少必要把握,沒有給樹木幼苗創造適合于其生長的良好條件,病蟲害防治工作也沒有落實到位,導致樹木幼苗的生長狀況極差,死亡率居高不下,林業育苗工作效益大受影響。
二、優化林業育苗技術和加強苗期管理的對策
(一)加強育苗基礎分析
要想保證林業育苗工作能夠得以保質保量開展,必須充分認識到育苗基礎分析的必要性,對于不同類型樹木種子的發芽和幼苗生長條件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育苗環境創設時才能有的放矢,取得良好成效。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相關工作,將參數輸入到特定軟件中,動態模擬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過程,實時調節環境溫濕度、土壤疏松度等數據,查看種子發芽率是否有所提高,得出最優育苗方案,對其可行性加以論證。將最終得到的育苗方案應用到林業育苗工作中,為工作人員提供指導依據,可以規范他們的行為,對育苗環境予以徹底改善。
(二)科學選擇育苗樹種
一般來說,我國不同地區的氣候環境有所不同,在選擇育苗樹種時應該優先考慮那些能夠適應本地區氣候環境的、不會破壞當地生態系統平衡的優質樹種,遵循定向性、可行性、適地適樹性原則,確保育苗工作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最大化。此外,選擇樹種時還可以對當地原有樹種進行調查,對立地條件、種子來源和育苗技術等因素進行對比分析,確定數種類型,得到的結論就會較為科學可行,有利于促進林業育苗工作的長效開展。
(三)利用先進技術設備
先進技術和設備在林業育苗工作中的應用是一種必然趨勢,摒棄傳統落后的育苗容器,積極使用諸如無紡布等透水透氣性好的容器,對容器育苗技術予以大力革新。無紡布的應用會讓苗床內溫度變化趨于平緩,澆水也比較便利,樹木幼苗期罹患病蟲害的概率大大降低,且成本較為低廉,育苗工作投入將會明顯減少,是現代林業育苗工作中值得推廣應用的一類育苗設備。在林業育苗工作中還可以考慮運用稀土育苗法,據實驗顯示,將種子浸入稀土生養素中4h左右,可以提高種子發芽率,樹木幼苗長勢更加茁壯,對于育苗工作的順利開展大有助益。
(四)加強苗期的管理
此階段中,應當嚴格遵循相關管理規范與條例,以促進苗期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實。首先,做好準備工作,包括處理種子、制作苗床、消毒土壤以及科學播種等,確保苗床濕度適宜,能夠給林苗提供充足的水源,并且還需定期澆水。其次,當幼苗出土后,及時均勻噴灑農藥和消毒液,以避免林苗遭到蟲害。再次,當幼苗長出真葉后,需每間隔30d除草1次;當苗木出齊后,需根據400~500株/m2的規格進行間苗。最后,結合幼苗生長狀況合理施肥,對于新種植的林苗,通常以追肥3~4次/a為宜,當苗木長齊后,每10~15d追肥1次。
(五)加大監管力度
建立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高素質的監管隊伍,對林業育苗工作實施全過程、動態化的監管,那么任何潛在問題都將無所遁形,可以得到及時解決,林業育苗工作效果將極為顯著。利用監督機制對資源使用情況進行監控,科學配置各類資源,在確保樹木幼苗健康生長的前提下,盡可能地降低資源投入,避免資源浪費,是林業育苗工作長遠發展的重要保證。需要工作人員可以樹立節約意識,以維護本單位利益為己任,切實履行自身責任,不斷優化自身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為育苗工作的高效開展貢獻最大力量。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林業育苗技術的創新和苗期管理優化是增加育苗效益,提高樹木幼苗成活率的重要舉措,有利于縮短我國林業育苗工作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推動我國林業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因此在林業育苗工作中應該重點加強基礎分析、樹種選擇、苗期管理等工作,還要積極運用先進技術和設備,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致力于為樹木幼苗的生長發育創造一切有利條件,將各種不良問題扼殺在萌芽之中,從而達到節約資源投入,降低育苗成本,擴大育苗效益的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1]楊希恒.林業育苗及苗期管理技術的分析[J].種子科技.2018(10).
[2]賈羽平.如何提高林業育苗技術及苗期管理[J].農業與技術.2019(10).
[3]王艷妮,李芳.關于提升林業育苗技術及苗期管理工作的幾點探討[J].種子科技.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