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波 王婷


摘 要:本文利用常規地面觀測資料、自動站觀測資料及NCEP1°×1°再分析資料等,結合天氣動力學研究方法,對資陽市2018年4月初出現的一次寒潮降溫天氣過程進行分析,得出:在兩槽一脊的環流背景影響下,橫槽轉豎引發冷空氣在西伯利亞及蒙古地區堆積,并南下造成降溫,冷高壓出現分裂后整體南移。同時,水汽、動力及熱力條件與整個天氣過程的發展演變有著很好地對應。
關鍵詞:低溫寒潮;環流形勢;物理量場
寒潮是一種大型天氣過程,會造成沿途大范圍的劇烈降溫、大風和風雪天氣,由寒潮引發的大風、霜凍、雪災、雨凇等災害對農業、交通、電力、航海以及人們健康都有很大的影響。寒潮和強冷空氣通常帶來的大風、降溫天氣,是中國冬半年主要的災害性天氣。寒潮一般多發生在秋末、冬季和初春時節,特別是秋末冬初和冬末春初最為常見。我國年寒潮頻次分布呈現北多南少。東北、華北西北部和西北、江南、華南的部分地區及內蒙古平均每年發生寒潮在3次以上,其中北疆北部、內蒙古中北部、吉林大部、遼寧北部達6次以上。
資陽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0℃,年降水量1100mm左右,低溫寒潮是資陽市初春常見的災害天氣之一,初春大風強降溫對露地蔬菜、設施農業、林果開花坐果等會產生不利影響,應加強災害提前預報預警,降低寒潮天氣可能造成的危害。本文針對資陽市2018年4月4日—5日出現的一次寒潮降溫天氣成因分析,旨在為做好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提高氣象服務準確性提供參考。
一、資陽市2018年4月4日—5日低溫寒潮天氣概況
按照四川省天氣預報員手冊中關于寒潮標準的相關規定,每年的3—4月、10—11月期間72小時內日平均氣溫連續下降不低于8℃,或12月至次年2月期間72小時內日平均氣溫下降不低于6℃,可達到一個寒潮天氣。受地面強冷空氣和高空低槽共同影響,2018年4月4日晚開始資陽市出現了一次明顯的低溫寒潮天氣過程,其中4日晚上到5日白天出現了大風,山口河谷的風力達到了6級以上,6日平均氣溫下降8℃左右。此次寒潮降溫天氣具有影響范圍廣、持續時間短、降溫幅度大且瞬間風力強等特點,資陽市氣象局4月4日16時發布藍色寒潮預警,為政府及相關部門做好防寒潮準備工作提供決策服務,提醒公眾做好添衣保暖,做好熱帶作物、水產品防護措施,加強防風準備,并于4月7日解除寒潮預警。
二、資陽市2018年4月4日—5日低溫寒潮天氣成因分析
(一)環流形勢特征
4月3日08時,500hPa上,中高緯地區表現為兩槽一脊型的環流形勢,低槽東移,在移至新疆北部期間發展轉變為東北-西南走向,溫度場相比高度場較為落后,同時配合有-40℃的冷中心,槽后高壓脊不斷地發展拉伸,同時槽后的徑向環流強度增強,槽內冷空氣進一步的發展。4日8時,橫槽轉為豎槽,500hPa冷中心增強,中心強度達到-44℃,溫度場與高度場幾乎重合在一起,東北大槽發展成為閉合的低壓中心;到了20時左右,低槽東移南下速度加快,槽后冷空氣源源不斷地向南入侵,使得資陽市等西南地區多地氣溫出現驟降現象。
分析此次寒潮過程中影響系統生成、發展及移動情況可知,4日08時,冷空氣不斷沿烏拉爾山東部的高壓脊向南加深發展,大量的冷空氣堆積在西伯利亞一帶并形成了地面冷高壓,冷高壓中心強度達到了1042.5hPa。與此同時,冷空氣繼續加強并東移南下,地面冷鋒也沿冷空氣移動方向前進。到了20時,冷高壓已經到達新疆東部地區,冷鋒處于四川北部地區,此時有顯著增大的氣壓梯度,風力快速的增大,導致氣溫突降;隨著冷高壓的繼續南壓,冷高壓在向南移動過程中其分體逐漸消失,受其影響,資陽市一帶最低氣溫驟降,并出現了較大的瞬時風力。
三、物理量場影響分析
(一)水汽條件
降水天氣的出現需要降水區域上空具備充足的水汽來源及水汽堆積,同時,降水能促進降溫。分析此次寒潮降溫天氣的水汽通量散度可以發現(圖1),4月5日02時,資陽市與簡陽市兩市交界處上空850hPa為一水汽通量散度區,最大散度值為-9×10-5g·cm2·hPa-1·s-1,與該時段該地區出現短時強降水天氣過程相對應。
(二)動力條件
對此次寒潮天氣過程沿30°23′N、104°33′E的隨時間演變垂直速度和散度進行分析(圖2),隨著冷鋒不斷南下,4日20時,近地面層至400hPa均為強烈的上升運動區,上升強度不斷增強,并持續到5日14時,其中5日08時左右,上升運動最強中心位于800hPa上,中心強度達到了-1.4Pa/s,與此同時,近地面層至800hPa為強盛的輻合區,強輻合中心位于900hPa一帶,中心強度達到了-5×10-5/s。強烈的上升運動使得近地面形成較強輻合,促使資陽市等地出現大風降溫。之后隨著冷鋒過境,到了5日14時,近地面層轉為下沉氣流影響,風力逐漸減小。
(三)熱力條件
溫度變化主要受溫度平流及非絕熱因子的作用影響,其中溫度平流考慮的是暖平流和冷平流性質及強度,非絕熱因子則重點是輻射、水汽凝結、蒸發及地面感熱對氣溫造成的影響。此次寒潮降溫天氣過程,資陽市等地上空云層覆蓋,所以太陽輻射和地表輻射引起的氣溫日變化不明顯,而且降水對氣溫的變化影響也不大,所以可以確定是冷平流引起的氣溫下降。4日14時,850hPa上,我國新疆至貝加爾湖一帶即青海北部、甘肅北和內蒙古以西地區出現一冷平流,呈現出帶狀分布,冷平流存在著兩個中心,其中一中心值為-40×10-5℃/s,位于新疆北部和內蒙古西部,另一中心值為×10-5℃/s/s,可見此次過程中冷空氣影響勢力較強。資陽市位于高壓脊前西北氣流底部的暖平流,由于寒潮冷鋒過境,資陽市轉而受到冷平流的影響,到了5日02時左右,冷平流強度進一步增強,中心強度達到了-30×10-5℃/s,隨著地面冷鋒的快速向東南移動,20時以后,影響資陽市的冷平流移出境內。
四、結束語
受地面強冷空氣和高空低槽共同影響,2018年4月4日—5日期間資陽市出現低溫寒潮天氣過程,此次過程發生前期有一定的升溫現象,在今后寒潮預報時可作為參考指標。
寒潮天氣發生在兩槽一脊的環流背景下,橫槽轉豎引發冷空氣在西伯利亞及蒙古地區堆積,并南下造成降溫,冷高壓出現分裂后整體南移。同時,水汽、動力及熱力條件與整個天氣過程的發展演變有著很好地對應,是寒潮降溫天氣形成的有利的物理量場。
參考文獻:
[1]四川省氣象.四川天氣預報員手冊[M].成都:新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4:216.
[2]康嵐,顧清源,蔡新玲.“2003.3.4”強寒潮天氣過程分析[J].四川氣象,2004,24(4).
[3]唐錢奎,魯燕.2018年4月成都地區兩次寒潮天氣過程對比分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44(3).
作者簡介:王劍波(1987—)男,漢族,四川雙流人,本科,助理工程師,從事氣象天氣預報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