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洛琴
摘 要: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必要性不言而喻,融入終身體育理念后,引導學生們朝著正確方向突破自我,鼓勵他們實踐中積累豐富經驗,進一步提升綜合素質水平,最終實現個性化的成長目標顯得格外重要。教師做好教學工作,實施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引導高校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并且產生終身運動的健康意識,在和諧互動關系的支持下,課堂教學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高校教育即可實現可持續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終身體育理念;分析;探究
國家非常重視體育教育,在新課程理念的全面滲透過程中,終身體育理念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推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呼吁更多學生參與訓練活動,不斷提高身體素質,幫助他們養成終身運動的好習慣,也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我們教師應在教學方案的優化設計以及教學活動的科學規劃上下足功夫,確保體育教學工作計劃得以高效執行,使學生們熱愛體育鍛煉,善于挑戰自己,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后,努力創造出更加精彩的人生。
1 終身體育理念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作用
以終身體育理念為指導,不斷推進高校的體育教學改革意義重大。二者的有機結合,具體作用表現為:首先,促進高校學生體育鍛煉積極性的提升,及時完善教學體系,由教師安排特色的、有趣的、新鮮的運動項目,給予學生們突破自我的機會。能讓學生樂在其中,體育教學更容易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1]。其次,引導高校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終身發展的好習慣,徹底打破傳統的教學局面,體育活動以生為本,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教師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鼓勵學生不斷提升運動能力及水平。最后,讓學生自己意識到終身體育鍛煉的作用,使其明白擁有一個健康體魄才能實現全面發展。教師做到有的放矢,想方設法影響學生們的體育鍛煉、小組活動、個性成長,教學改革產生更大的促進作用,高校教育事業長遠發展目標的實現就有了有力保障。
2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很不利于高校學生突破自我、完善自我、挑戰自我,甚至限制他們主體優勢的充分發揮。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相關問題可以簡單總結為:第一,教學體系不完善。各大高校將教學重心放在了語文、數學等學科知識內容的補充上,要求學生把全部精力放在文化知識的系統學習上,過分忽視體育鍛煉,通過組織籃球、足球和田徑等運動項目,應付學生們的“健康發展”需要。此外,在各種因素的干擾下,完善高校教學體系非常困難,體育教學改革過于形式化、表面化,無法深入進行,形勢不容樂觀[2]。第二,終身體育有誤解。高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均屬于綜合教育的重要內容,終身體育理念具體指:學校為學生提供終身體育鍛煉的機會和選擇,教師根據學生們的實際發展情況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確保學生熟練掌握體育技能,并且產生終身的健康意識。部分學校領導以及體育教師對于終身體育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錯認為終身體育只是一件事物,學生參與或者不參與沒有太大影響,不如在有限的時間里將精力放在文化知識的學習上,不斷豐富知識體系最重要,私下鍛煉也可以實現身體健康。高校體育的課堂教學質量偏低,學生們產生了嚴重的抵觸情緒,終身體育理念的“全面滲透”因此變得阻力重重。第三,缺少了思想引導。高校體育教師普遍采用自由化的管理模式管理學生,學生參與體育鍛煉、運動練習時自由散漫,積極性不高,終身運動習慣的養成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建立十分困難。學生思想的引導工作不到位,體育教學改革難以走向更大的成功,體育教育無法達到預期效果,更容易制約高校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甚至限制他們未來發展空間的擴大。
3 終身體育理念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措施研究
3.1 宣傳終身體育理念
有效實施終身體育理念,促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創新發展,通過宣傳“終身體育”,引起學校領導、學生個體的高度重視,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變得順利,才能取得良好的體育教學效果。具體實踐過程中,體育教師要先端正自己的專業態度,傳授學生體育知識、體育技能的同時深入挖掘他們的運動潛能。應該考慮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結合他們實際的理解能力、身體素質等,有效開展趣味性強,針對性強的體育鍛煉活動[3]。潛移默化中滲透終身體育理念,鼓勵學生加入宣傳,幫助身邊的人樹立終身體育觀念。可以利用多媒體、網絡化的宣傳方式,借助互聯網平臺宣傳終身體育理念,定期組織辯論活動,加深學生對終身體育理念的理解,促使他們主動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這樣的體育課堂教學將會特色盡顯,體育教學改革能夠創造新的奇跡。
3.2 優化體育教學改革
在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中全面滲透終身體育理念,完善教學體系是前提,優化教學過程是關鍵。體育教師必須利用多樣化的改革措施,結合主要教學內容設計特色的教學方案,專門為學生呈現出豐富的、多彩的教學過程,充分激發他們的鍛煉興趣,進一步提升他們的終身運動積極性。再者說,可將運動技巧與娛樂活動結合在一起,并為不同專業的學生布置下難度不同的運動任務。身體素質差的學生可以選擇感興趣的運動項目,身體素質好的學生嘗試在特色活動中挑戰自己。一邊鍛煉形成終身的體育意識,一邊體會體育運動帶來的無限快樂,課堂教學魅力盡顯,將有更多學生熱愛這門課程,提升了認知水平后,得以形成正確的體育運動價值觀。
3.3 培養學生興趣習慣
興趣是高校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最大動力,培養學生們的運動興趣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體育教師充分發揮指導作用,通過豐富教學內容,主動創新授課方式,強調課堂的有效互動,給予學生自由選擇體育運動項目的機會。另一方面,體育教師還要嘗試“與時俱進”,把終身體育理念指導下的體育課堂創設的生動和諧,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看法,及時發現不同學生的強項,鼓勵性評價語言的有效實施,可以增強高校學生的體育鍛煉信心,在他們擁有了體育運動的無限動力后,不妨開展課外活動,再強調與課內教育的完美結合。具體來說:在學生理解了體育理論知識后,組織他們到“體育鍛煉俱樂部”感受不一樣的氛圍。課外拓展過程中添加一些新穎元素,詢問學生對于“終身體育”有何新的看法。構建社會教育和高校教育為一體的終身體育教學體系,盡力彌補改革不足,同時加強體育教師的專業培訓,讓專業教師為高校學生提供最優質的教學服務,影響學生終身體育習慣的養成,不斷促進他們終身健康意識的提升。
4 結束語
總之,終身體育理念在高中體育教學改革中的有效應用非常必要,有序推進改革工作,組織學生體育鍛煉,對于他們綜合素質、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來說必然產生積極的影響。終身體育理念指導下,高校體育教學還有很大的創新空間,我們教師學會把握更多機會,積極探索其他路徑,為了學生們的終身健康提供強大助力。期待更多學生終身發展,最終為了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建設做出很大貢獻。
參考文獻
[1]于瑞斌,王海洋.終身體育理念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與創新的研究[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11)199-200.
[2]常紅軍,楊蘭蘭,黃佳.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終身體育理念的滲透研究[J].大眾教育:電子版,2019(02)221-222.
[3]賴奇,張萬利.終身教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路徑[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14)7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