譙堯
摘 要:在新課標理念的倡導下,現如今小學科技課程更注重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在學生對科學課程認知的初期,重視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不僅可以讓學生對科學課程有了深入的了解,還可以為學號其他各門課程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本文就通過科技課程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做出了一定的分析與總結。
關鍵詞:巧觀察;小學生;科學探究;意識
任何學科的教學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學習學到一定的知識,但知識獲得的過程就更為重要。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指出:三、四年級科學課以觀察活動為主,五、六年級科學課以探究性實驗活動為主。可見觀察活動在三年級學生中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的觀察活動一般都是讓學生用眼睛直接去觀察,但這種觀察不僅僅是讓學生用眼睛去看,而是要有一定的觀察方法。用科學的方法去觀察和記錄,可以是學生主動參與到科學原理的探究過程中,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科技探究意識的目的。
1 “巧觀察”的運用
以三年級《螞蟻》這一課為例,談談教學中“巧觀察”的運用。
1.1 給學生提供觀察的材料
1.1.1 讓學生到自然中觀察
在小學三年級科學課中讓學生們學習和了解的動植物都是比較常見的,但是學生們都沒有認真仔細的觀察過。所以,教師在授課時就可以帶著學生到校園的每個角落去觀察,這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親近大自然,還可以跟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在教授《螞蟻》這一課時,先是帶著學生到校園里面去尋找螞蟻,并讓學生觀察螞蟻生活的環境。學生們通過尋找螞蟻、觀察螞蟻的生活環境,不僅輕松地通過自己的觀察學到了科學知識,并且增長了一定的生活經驗。
1.1.2 讓學生從網絡媒介中學習
螞蟻的生長和日常生活不是通過一次實際的觀察就可以讓學生徹底的去發現。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全面直觀的了解螞蟻,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媒介將螞蟻的生長和日常生活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看。從而可以讓學生更深入的認識到螞蟻這個小動物。
1.1.3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
螞蟻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小動物,學生們雖然經常見到,但是并沒有對螞蟻進行過細致的觀察。教師創設一定的情境,可以是講個小故事,可以是做個小表演,當學生們逐漸的進入角色,再把螞蟻請到課堂中,引發學生對觀察螞蟻的興趣。通過一定的情境創設,學生們看到螞蟻后情緒更加高漲,對本課學習內容更加感興趣,老師不用多說孩子們就很想觀察了。
1.2 指引學生運用科學的觀察方法
在科學探究過程中,觀察能力是一種基本的能力。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什么時間去觀察,觀察時要準備什么材料,還需要教會學生們觀察的方法,訓練他們敏銳的洞察能力。在《螞蟻》這一課的觀察實驗中,教師只是給學生拿螞蟻標本讓他們看,不提供任何指導的話,學生的觀察就會無從下手,漫無目的。所以在上課的時候,我先進行提問,“同學們,如果讓你來觀察小螞蟻,你該如何如觀察?”“按照順序去觀察。”“仔細觀察。”“小心翼翼的觀察。”……根據學生的回答,先要給學生講觀察的順序,在觀察中學生會發現有些是肉眼看不清楚的,這時候教師展示放大鏡,一邊講解一邊演示放大鏡的使用方法。
這一環節的“巧觀察”,就能夠讓學生從什么都不知道到掌握用什么工具、按什么順序去觀察些什么,做到了有目的、有方法地去觀察,增強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課堂的效率。
1.3 有的放矢的進行觀察
“巧觀察”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利用自己的各種感官,通過不同的方式方法,去探索科學知識的過程。在課前教師要讓學生知道這一節課要用到的什么觀察方法和觀察中應該注意什么,在課堂上給學生足夠的觀察空間,教師必須要參與到每一個小組的觀察與討論中,給學生解答一些學生知識領域還沒有涉及的拓展知識。
2 “巧觀察”的益處
2.1 利用“巧觀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小學生在接受知識最基礎的反應,好的興趣可以開發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習內驅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最積極的內在學習動力。在《螞蟻》這一課的觀察中,學生們都是用積極主動的方式進行學習。在觀察活動中,充分的發揮出“觀察”二字的含義。
2.2 在“巧觀察”中獲取正確的學習方法
在《螞蟻》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前就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和觀察用的工具。學生們通過這一節課學到的觀察方法就可以運用到其他的觀察課中,從而踧踖各個學科的學習。
2.3 利用“巧觀察”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在小學科技活動課的觀察中,利用“巧觀察”就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在《螞蟻》這一課中,觀察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許多自己動手的時間。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觀察、研究,培養了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從而使他們的科學素養得到了提升。
3 結語
觀察能力是人類最基本的心理特征,也是學生在探索科學知識中必須要掌握的學習能力。作為小學科學教師,要根據新課標理念,在課堂中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利用好“巧觀察”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探究科學的活動中,增強探知科學奧秘的興趣,為我國科技事業培養后備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桂春.論小學科學教學觀察實驗設計的依據和方法[J].才智,2019(25):53.
[2]毛鑫.小學生科學觀察能力存在問題及策略研究[D].渤海大學,2019.
[3]陸夢琪.多感官聯動,全方面觀察——小學科學觀察教學方法初探[J].江西教育,2018(30):77-78.
[4]李穆雯,葉寶生.小學科學教學中觀察實驗方法的指導[J].基礎教育研究,2018(17):76-77+80.
[5]薛青.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引領學生科學觀察[J].寧夏教育,2016(09):62-63.
[6]任鳳芹.小學科學教育知合力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
[7]孟海濱.小學科學觀察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4(19):31-32.
[8]范輔軍.重視小學科學觀察實驗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11):132-133.
[9]夏敏軍.小學科學“觀察實驗課”課型解析[J].教學儀器與實驗,2014,30(03):9-12.
[10]李軍.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引領學生有效觀察[J].學周刊,2013(09):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