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思伊
關于歙縣洪水的報道發表后,當地的豐樂水庫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所有的調度安排都是由黃山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統一調度,何時騰空庫容不是下游說的算。
此前我在文中提到:在下游歙縣看來,他們更關注的并非豐樂水庫的泄洪量,而是泄洪時機,受制于歙縣四水匯集的特殊地形,豐樂的泄洪最好不要和另外三條支流產生洪峰疊加效應。
對河流下游而言,有此顧慮是理所當然,但上游水庫對下游的態度,也令我實在有些吃驚。這反映出我國中小河流治理的一個典型問題:治理上各自為政,上下游之間缺乏統籌調度,這也是歷年水患嚴重的重要成因之一。
最典型的就是圩區極少主動進洪,各地普遍采取“能保就保”,等待其他地區的圩子破潰,因為損失在其他地區,而決堤后總體的水位上漲壓力減弱。這種背景下,小洪水被憋成了大洪水。
各基層政府不會從全流域角度主動選擇犧牲小我,因此需要從更高層面進行統一調度,但由于涉及的利益眾多,中央層面也確實不容易協調。今年夏天各地的洪水災情中,江西開了個好頭,在全省范圍內強制要求所有單退圩主動進洪。但據了解,這個創舉的背后因素,是今年鄱陽湖漲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已經到了不主動進洪就會馬上決堤的份上”,再加上中央明確提出了要求,最后,省里終于做出了這個決定。
這再次提出拷問:圩區主動進洪,能否形成一套常態化制度?各圩區每到進洪水位,都會有序主動開閘?而多位專家指出,無論是防洪,還是中小河流治理,都一定是個全流域概念,而流域治理一定需要更高的層級進行系統協調。

26/2020 總第956期
@史努比:這是一組客觀、有深度的報道。它是抽絲剝繭深入到問題的核心,讓我知道了防洪從來都不只是技術問題。
中國新聞周刊編輯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國新聞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對于病痛折磨生不如死的人來說,安樂死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在法律層面一定要做到嚴格把關,不然,“安樂死”的另一面就是“謀殺”。(@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