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瀟瀟
摘 要:世界范圍內溫室效應日益加劇,溫室氣體正在逐步地侵蝕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這對于人類不但是一種警示,更是一種告誡。介紹碳會計的概念及研究現狀,分析現階段碳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議,以期能夠從根本上提高我國的碳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為實現環境可持續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關鍵詞:碳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F830.91?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16-0091-02
一、碳會計相關概念界定
碳會計是依據環境相關法律、法規,通過貨幣、實務單位計量或文字表述等形式來對企業責任履行、節能減排和環境整治情況進行確認、計量、披露的量化過程。相對于傳統的財務會計、成本會計以考核企業經濟效益為目的,碳會計則另辟蹊徑,它專注于考核企業對自然資源的利用程度,披露并監督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是21世紀一門新興的會計科學。
碳會計是2008年由Stewart Jones et al教授所提出的“計量由二氧化碳排放量或是生物截留而形成的碳排放限額的機制就是碳會計”所引申出來的概念,區別于財務會計運用貨幣價值計算和衡量,碳會計因其獨特性又被稱為碳排放及碳固會計。碳會計通過衡量國民生產總值和企業的經營利潤來全方位的評價企業的發展能力及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國內研究學者也進行了深層次的研究。其中,周志方、肖序(2009)在文章中闡述了低碳大環境下企業碳會計的確認、計量、會計處理、信息披露等相關問題,并提出碳會計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如今,上市公司對碳會計信息的披露集中體現在社會責任報告,外部使用者通過社會責任報告來了解和評判企業履約情況。在碳會計學術領域,碳排放和碳固的會計核算是學者們的重點關注對象。在碳排放會計核算方面,以碳排放權交易的會計核算研究較為集中,隨著研究的深入,有越來越多的組織也出臺了相應的可供參考的核算指南,從而來指導企業如何運用碳會計進行會計核算。從目前的實施情況來看,這種核算方式的推廣初見成效,但是絕大部分的操作指南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問題。因此,碳會計核算領域急需更加科學、規范的操作指南。在企業的日常運行中,企業財務系統會受到各種因素、指標的影響,不僅僅是來自于碳排放權交易,碳排放成本的核算、碳排放物質流測算標準也對企業財務系統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圍繞碳會計的相關概念還有碳排放配額以及近些年流行的碳金融。碳排放配額即碳排放權分派到各個地區和國家的額度,單位以“噸”計。碳排放權作為商品在碳交易市場上自由流通,因此它不受市場調控,而是由政府控制。碳配額分配過程中應該遵循效率與公平原則、環境效果原則和競爭力保護原則。碳排放配額的分配方法主要包括兩種:無償分配和有償分配。所謂的無償分配,要求政府通過收集數據進行有效分類,分為祖父法和基準法。根據碳排放配額分配應遵循效率與公平原則,祖父法由于流程簡單符合效率原則,而基準法更符合獎懲分明的公平原則。有償分配要求污染者承擔,相較于無償分配,有償分配更好地體現了效率和公平原則。碳金融即碳交易活動與金融交易活動結合的產物,主要包括碳現貨交易、碳期貨交易、碳期權交易、咨詢服務及保險等多種交易活動。國際上對碳金融還沒有出臺官方解釋,尚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碳金融指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而開展的各類金融交易活動和相關金融制度安排等,包括最初的碳配額和碳排放項目的碳現貨交易,碳金融衍生產品的交易等投融資活動,這個過程由商業銀行提供相應碳金融衍生產品,政府部門成立碳基金項目,中介機構提供保證上述活動順利進行的擔保、咨詢等中介服務。狹義的碳金融是碳現貨、碳期貨、碳期權等金融,以及金融衍生產品。
二、碳會計信息披露
我國于2013年陸續將上海、北京、天津、湖北、廣東、深圳、重慶7個城市納入碳交易試點市場,自試點碳市場陸續上線以來,我國7個試點碳交易市場累計成交量突破2.5億噸,累計成交金額約60億元。從7個試點碳交易市場的發展軌跡上可以看出,國內碳交易市場總體規模巨大,中國碳匯市場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隨著碳交易在中國的進一步深入,如今在碳匯交易領域衍生出了各種碳匯產品,它不但具有良好的生態效應,能協助中國完成節能減排,減緩環境污染帶來的各種危害,還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低碳生活正在以它自身獨特的優勢進入人們的生活。碳信息披露又稱碳會計信息公開,是碳會計的主要表現形式,同時也是碳會計的一個重要內容。桑軍朝(2010)認為,企業要有針對性地設置與碳會計信息披露相關的報表事項,如在資產負債表中增設“低碳固定資產”“應交環保稅”“低碳基金”等明細科目;而對于企業無法以貨幣進行計量的相關事項,應在附注中對這些信息進行詳細說明和具體分析。
三、我國上市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問題
1.碳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不高。我國上市公司對于碳會計信息披露還沒有做到普及化、規范化、定量化,有關環境保護、生態治理披露方面的報告有環境報告書、可持續發展報告和社會責任報告,但這些報告也只有部分上市公司按照個人意愿進行披露,國家在這個過程中并沒有加以強制,只是起到引導作用。這樣就導致外部使用者不了解大部分企業的現實狀況、相關數據值和行業現狀,對行業發展、企業發展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難以引導企業步入發展正軌。
2.碳會計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不高。縱觀社會各行業碳會計信息披露程度,其中信息技術行業碳會計信息透明度最高,最低的是能源行業。從相關數據來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開始著重提高碳會計信息披露透明度,采取各種各樣的相關措施支持碳會計事業的發展,支持政府工作。但不得不承認,即使企業花大力氣提高信息透明度,由于種種客觀原因,碳會計信息透明度依舊不盡如人意。
3.碳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和方式不規范。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有關碳會計信息披露的實踐多數是以文字描述形式來表現的,其內容幾乎無差異,有的企業為表現自身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將同樣的碳會計信息在報告中的不同章節中多次披露,使得年報冗雜。另外,企業披露的碳會計信息內容無具體規定和要求,這就使得上市公司在進行信息披露時任意為之,沒有固定的格式、內容不具備可比性。
4.缺少碳會計核算的專業人才。碳會計歸屬于環境會計范疇,環境會計在我國的認知范圍不廣,更多的人只了解財務會計范疇,這就直接導致了環境會計人才的稀缺。同時,在我國的大學教育中,很少有大學開設環境會計相關課程,環境會計受重視程度不高,很少有老師能勝任環境會計的講授工作,環境會計因其自身的難度系數,難以在大學課程中占據一席之地。沒有碳會計人才的輸出,碳會計核算自然很難得到開展。這是碳會計發展之路最需要關注的問題,如果相關部門能齊心協力,一定能從根本上掃清障礙。
四、提高我國碳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相關建議
1.完善與碳會計相關的法律法規。隨著低碳環保意識的日益深化,低碳經濟必然會成為大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相關法律法規的指引和約束,很可能產生經濟亂象。所以,政府目前最應該加大關注在法律法規的制定上,這樣才能在根本上實現碳會計的獨立性和完備性,讓個人有法可依,讓企業有法必依。
2.推進碳會計理論的發展。碳會計相對于傳統財務會計而言,在方法選擇、數據獲取、計量單位選擇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要想把碳會計理論建立起來,就必須要由來自環境、財務、實務界的專業人才共同商討,不能僅憑一己之力完善理論體系。碳會計理論界急需復合性會計人才參與其中,共謀碳會計發展大計。政府應出臺相應的激勵機制,可以設立碳會計發展專項基金,用于相關人才的研究支出以及科研經費投入。企業也應制定相應的人才引進政策,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進駐企業,凝心聚力,共謀發展。
3.建立健全碳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從目前的財務信息體系的發展來看,我國財務信息披露機制相對完善,而碳會計信息披露機制還沒有一套完整的披露體系。因此,沒有相關準則的約束和規范,要想在企業之中推廣碳會計信息披露行為是舉步維艱的,各個企業也很難配合相應工作的開展,碳會計意識深化之路阻礙重重。所以,建立完善碳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確保碳會計信息規范化、制度化,是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
4.加大對碳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力度。加大對碳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力度,一方面,政府的監管力度需要加大;另一方面,培育群眾監督意識同樣重要。這就需要政府出臺相應政策督促企業及時披露碳會計相關信息,對不能及時披露碳會計信息或主觀不愿意披露相關信息的企業采取懲處措施。同時,政府還應做好宣傳工作,例如印發宣傳手冊、懸掛宣傳標語等,深化群眾的碳意識,讓更多的群眾參與監督工作中。做到政府有態度、群眾有行動,才能讓企業更自覺地進行清潔生產,從而在源頭減少碳排放。
參考文獻:
[1]? 崔也光,周暢.京津冀區域碳排放權交易與碳會計現狀研究[J].會計研究,2017,(7):3-10.
[2]? 楊方蕾.高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研究[J].財會通訊,2018,(25).
[3]? 錢燕,管怡秋.碳會計信息披露的問題研究——以電力上市公司為例[J].中國商論,2018,(7).
[4]? 徐靜.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暨審計質量分析[J].金融經濟,2017,(18).
[5]? 郭宏,胡蝶.碳會計國內外研究綜述[J].商業會計,2018,(20):71-73.
[6]? 錢梅朵.低碳經濟視角下的低碳會計核算探析[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19,(3):184-185.
[責任編輯 馬 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