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匠 王沖 趙魯邦 夏少杰 張東



摘要:通過對洛川縣蘋果種植戶生產調研,分析了政府模式、企業模式、合作社模式以及科技小院模式4種蘋果管理技術推廣模式對蘋果生產的指導效果。研究結果表明,科技小院模式的農戶技術獲取和技術采用情況最好,不同模式的產量差異不明顯,合作社模式的果園產量最穩定,政府模式下的果園經濟效益最高。本研究對當地農業技術推廣有一定指導意義,對當地蘋果種植戶的技術到位率有促進作用。
關鍵詞:蘋果產業;農業技術推廣;技術到位率;產量
蘋果是我國主產的水果之一,蘋果的生產和銷售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了重要地位,是我國的優勢農產品。黃土高原產區的洛川縣是全國的優勢農產品(蘋果)產業化建設示范縣,該地區位于我國黃土高原溝壑區,海拔高,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是世界上公認的蘋果最佳優生區。2017年全縣蘋果總產量超過90萬t,鮮果總收入達45億元,果農人均蘋果純收入連續5年達到萬元以上,洛川的蘋果產業已經成為當地的主要經濟支柱。洛川縣蘋果已有70多年的種植歷史,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眾多企業與當地果農建立合作關系,蘋果俱樂部的成立和高校、科研院所的技術支持,推動洛川蘋果管理技術的不斷發展,一度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農業科技的進步,離不開農業技術的推廣,兩者有著不可分離的聯系。推動農業向前發展的進程中,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能夠使農業成果的轉化效率最大化,為農民帶來切實的收入。在洛川縣的蘋果生產中,一直都存在著果園粗放管理、農戶種植技術缺乏、技術推廣服務機構不完善等問題,加上市場上的農資產品紛繁復雜,效果好壞不一,農民選擇困難。隨著產業化程度的加深,傳統的農技推廣模式往往忽略了農村發展的實際情況,不了解農戶的真實需求,存在著技術供給和農戶需求的不匹配,農業技術推廣的最后一公里難以突破,顯露出諸多弊端。
近年來,有研究指出洛川蘋果的品種結構、區域規劃等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當地的蘋果種植以小農戶為主,難以形成規模化的果園管理,蘋果的品質難以保證,同時機械設備推行困難,果園收益不高。農村信息閉塞,信息獲取的渠道有限,往往不能及時了解最新的農業動態,新技術的普及也會有延遲,果農往往參考自己的經驗管理果園,缺乏科學依據,遠達不到標準化生產水平。通過實地調研,整合數據,分析比較不同模式下對蘋果生產的經濟效益的影響,為當地農業技術服務體系的發展提供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調查方法與內容
2016年12月,依托中國農業大學洛川科技小院,對洛川縣主要種植鄉鎮進行生產調研。根據政府、合作社、企業和科技小院主導的4種模式的界定,政府模式以各個鄉鎮政府設立示范園為主,企業模式以相應企業的重點客戶為主,合作社模式以合作社的社員為主,科技小院模式主要以科技小院所在村選擇科技小院輻射農戶為主。以農戶為調研樣本,每種模式選擇20戶,調研方式是通過問卷的形式入戶調研。調查內容包括農戶的基本信息、洛川蘋果產業技術推廣情況、蘋果種植管理情況、果農經濟效益情況等。調查區域和樣本分布如表1所示。
1.2數據處理
采用Excel 2010軟件進行數據整理以及圖表的制作,用軟件SPSSl 8.0進行差異性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模式下技術獲取及采用情況分析
當地農戶的技術獲取渠道主要通過農民培訓與田間指導。從表2中可知,科技小院模式指導的農戶參加培訓次數顯著高于其他3類技術推廣模式,每年農戶參加培訓次數能達到3.45次。其次是合作社主導的推廣模式,企業主導的推廣模式最低,每年參加培訓的次數僅有1.2次。科技小院模式下的農戶接受田間指導的次數顯著高于其他3類,科技小院模式每年的田間指導次數達到2.1次,其他3類均低于2次。
由圖1可以看出,農戶在秋施基肥的技術采用上,科技小院和合作社的比例分別是65%和55%,其他2種模式均低于50%。科技小院和政府主導的2種技術推廣模式下,農戶采用果園覆蓋技術的比例高,分別為55%和80%,合作社和企業主導的模式下,農戶采用覆蓋技術的比例低,均只有15%。
2.2不同模式下產量和投入占比分析
果園的產量和投資的農藥、化肥等,能夠直接反映出果園的產投情況。圖2不同模式下的產量和投入占比,可以看出,不同模式的產量都集中在30.0~37.5t/hm2之間,合作社模式下的果園產量主要分布在30.0~45.0t/hm2之間,小于30.0t/hm2的和大于等于52.5t/hm2的沒有分布。從不同模式下的果園投資占比情況來看,投資在52500~67500元/hm2的農戶最多,只有企業主導的模式下有超過75000元/hm2的投資,政府主導的模式投資集中在52500~67500元/hm2。
2.3不同模式下產量和經濟效益分析
根據調研數據對不同模式下的果園產量和經濟效益作了比較,通過表3的數據可以得出,不同模式下的產量沒有顯著差異,均在37~38t/hm2之間。果園一年的投資中,科技小院和合作社模式指導的農戶投入要顯著高于政府和企業2種模式。果園的經濟效益=產量×商品率×銷售價格,政府主導的推廣模式下,果園的經濟效益顯著高于企業和合作社模式,其他2種模式之間沒有顯著差異。
3討論
3.1不同模式下技術獲取及采用情況
洛川當地的技術獲取主要通過農民培訓、田間指導、技術宣傳手冊的發放和手機電視網絡,通過以往的研究發現,農民對“面對面”的技術服務途徑有著強烈的需求意愿。科技小院的技術人員扎根農村基層,對種植戶進行零距離的交流和指導,而且能夠針對出現的生產問題及時做出有效的應對措施,為農戶提供適用的技術指導和咨詢。農戶對秋施基肥技術的采用普遍偏低,這與長期的種植管理經驗有直接關系,科技小院和合作社模式下相對較高,這也正體現了技術的到位率,這2種模式下農戶與技術服務人員接觸更多,更有利于新技術、新觀念的普及推廣。當地蘋果產業局每年為了推行技術,會免費為示范戶提供地膜等生產資料,對技術采用有很好的鼓勵作用。因此果園覆蓋技術的采用中,政府主導的推廣模式最高。科技小院模式的采用情況遠高于合作社和企業主導的模式,在沒有政府補貼的情況下,農戶的真實采用意愿還是以科技小院模式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