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健 李瀚 馬軍山 趙唯神



摘要:康復景觀是20世紀50年代興起于美國的一種基于“健康”和“休療”理念的園林景觀。這種新型園林有別于傳統的園林模式,注重的是對于人身心的一種修復。以上海華為研發基地的康復花園為案例,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工廠企業附屬綠地)的角度出發,去探索康復景觀對于生產效益的作用。旨在推進健康的景觀更多地走進人們的生產與生活中,為人們創造一種更加治愈的戶外活動空間。
關鍵詞:康復景觀;康復花園;企業附屬綠地;園藝療法
隨著科學的發展和人們的認識水平的提高,公眾對于健康的認識和研究也在不斷進步。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社會,無論意識形態有多么大的差別,人類對于環境是十分具有敏感性和自我意識的。自人類文明誕生伊始,園林或者花園就和人類的文明進程相伴。園林景觀從它誕生起就不僅僅是純粹作為觀賞用途的,在古希臘時代,歐洲人就將睡眠花園作為治療病患的一種手段,也就是對于受用者的康養作用。可見,不同的時空環境下,東西方文明對于園林這個以植物為主要載體的外部空間的認識上,是何其的相似。這不是歷史的巧合,而是未來園林景觀發展的必然趨勢。
康復花園的出現和興起,有其社會和時代背景。如果說,在傳統園林的營造中更多考慮的是為人們創造一個戶外休閑活動場所的話。那么,康復花園更多的是考慮為人們創造一個外部空間,讓人們休憩、活動是一個方面,更深層次的是一個人為自然化的治愈空間。自歐美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出現康復花園一詞,人們主要將康復花園的受益人群放在受疾病影響的人群上(這里的病人是一個泛指的概念,包括了心理、精神和身體患病的人群)。在當今社會,成年和青少年群體更加需要從其所在環境的角度進行關注。雖然他們正值壯年,但是面對社會各方面的壓力,他們一直處在一種介于健康與疾病邊緣及亞健康的狀態。
1康復景觀的治愈方式和設計原則
1.1康復景觀治愈方式
這里所提到的“康復”或“治愈”并不等同于“治療”。園林景觀是無法治療身體上所受的缺陷,如四肢的損傷或癌癥等。但是,從康復景觀對受益者的影響角度出發,它至少可以發揮以下作用:①減緩壓力,使身心得到放松以達到良好的平衡;②創造一種良性的環境;③為忙碌一族提供減輕壓力的場所;④為訪客和工作人員提供寧靜祥和的互動空間。
康復花園具有多種目的,如面向弱勢群體,以康養為目的,以景觀為元素,以社交為媒介。康復花園面向受益人群,以植物來塑造的景觀,為使用者提供多重景觀感受的綜合性景觀場地。
德萊尼曾經說過:“在成為景觀設計師的過程中,意識到花園是一個承載人們心靈和精神的庇護圣所”。據觀察和臨床資料表明,生活環境、天氣、空氣質量等都對人的情緒和健康產生影響,不良的環境能引發人們的負面情緒。我們在戶外環境的改造中注重心靈的感悟、感官刺激等方式,釋放人們的壓力,從而達到預期療愈效果。
1.1.1心靈的寄托。人的信念會影響其生理和心里狀態,在某些時候人需要堅定的信念。在很多外國的康復花園中都注重信仰或哲學理念在花園中的詮釋。這不是盲目地使人去進行宗教崇拜,而是一種轉化,引導使用者擺脫現實的束縛,進入不同的心靈層次,“人的身體確實具備將心靈感受轉化為生理反應的天性”。
日本的“禪意”園林、西歐的修道院園林都是基于宗教理論或宗教場所修建的。治愈性的景觀環境必須要重視精神層面的建設,通過一系列的元素,讓使用者能夠用自身文化與精神的相關儀式做情緒表達。利用造景元素的特性,創造出不同的帶有心理暗示的空間氛圍,幫助使用者釋放壓力,找回對生命的熱情。
1.1.2感官刺激。人是視覺動物,視覺是直接的感官,優美的環境可以讓使用者感到心情愉悅,而衰敗的環境則讓人感到失落和壓抑。在治愈性空間的營造中,強調用自然植物配置與景觀設計元素結合起來,針對人的五感來設計。植物的顏色、釋放的氣味、外在形象等,都對人大有益處。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植物營造對于康復景觀建設的重要性。
1.2康復景觀的設計原則
康復景觀是與一般性景觀有所區別的,一般景觀可能具備生態、健康、審美、公共活動等多種功能,而康復性景觀始終堅持健康優先原則,當其他功能與其存在沖突時,應以促進健康為主。
1.2.1環境的安全與舒心。在康復景觀空間設計中最為基本是安全性,也是使用者最重視的一個方面。康復空間需要創造出一個讓人感到安定的氛圍。在此目標下,其景觀空間中植物的栽植、設施及建筑物都必須進行合理的規劃和設計,以達到預期的目標。
在綠化植物的選用上,必須盡量選用無毒無刺的植物,以免產生意外。從視角高度上來講,植物應超過視線高度,形成一定圍合空間,產生封閉感,創造寧靜祥和的空間感受。根據蘆原義信的9:1的外部空間理論,更加注重建筑與其外部空間的尺度關系,上海華為研發基地的建筑與其外部的康復花園設計形成了完美的空間比例關系。
1.2.2多角度的感官刺激。在康復景觀環境中應該實現植物種植的多樣化,樹木、花草等自然元素的多樣與統一,不但美化了環境,同時也讓使用者內心感到滿足。華為研發基地的康復花園從使用者的視覺感受出發,植物的選用突出易被察覺的紅色、黃色、橙色的彩色葉種植物。如茉莉、梔子、桂花、銀杏、梅等季節彩葉樹種。希望在植物的造景中增加鮮艷色彩,提升視覺感受。
1.2.3創造富于變化的自然景觀。景觀療法,也稱環境療法(Environmental Therapy),景觀治療是基于景觀元素所組成的環境作為刺激感官的工具,也可以稱之為將環境當作治療的工具。康復花園正是基于景觀療法的原理進行設計的。豐富的戶外場所可以愉悅人的心情,轉移人的注意力,有利于緩解過度疲勞。
正如許多研究指出的,自然景觀可以給人類帶來多方的益處,因此合理的康復花園最好是模仿自然環境,適生適境,這樣更能激起人們心中與環境的共鳴,更好與環境融合。
1.2.4豐富的體驗感。像華為這樣從事高新技術產業的員工們,大多從事腦力活動較強的工作,長時間處于精神高強的工作氛圍中,可以讓企業員工們親自參與花園或景觀的日常修理養護工作,分散他們的關注度,使他們從高度緊張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1.2.5營造便于交往的互動空間。每個人都需要他人來成就自我、活化自我。當我們脫離社會而獨立活動時,我們可能會感到無趣;人類是群居動物,當與別人交流溝通時,我們會充滿活力,更加積極向上。工作壓力和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使得我們很少能夠有機會停下匆忙的腳步,與周圍的人交談或觀察世界的一舉一動。康復花園或者說康復性的景觀就是促進人們在一起交流的場所。
2案例分析
2.1案例概況及背景
上海華為基地位于上海浦東新區,項目總占地約33萬km2,主體建筑主要包括1棟地上6層的軟件生產區、辦公區及地下2層停車場等。整個項目建筑為主體,水系環繞,綠地包裹(圖1)。
眾所周知,華為、富士康等企業,員工工作壓力大,甚至曾發生跳樓等極端事件。總的來說,心理及工作壓力大的人群,更加需要通過與人交談、參加體育鍛煉、親近自然等方式來疏解情緒,減少壓力,從而以更好的心態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由于員工跳樓事件的頻發,這些企業也意識到自身的管理和環境存在的問題,積極為員工提供心理咨詢和輔導;同時以園林景觀來改善員工的工作環境;通過設計的形態、色彩、質感、大小等景觀要素,在調整心情、降低壓力等方面產生積極的作用。在這樣的大環境背景下,華為康復花園應運而生,成為國內企業附屬綠地中康復類型景觀的典型案例。
2.2設計內容
華為集團在設計上海研發基地時就引入了康復花園的理念。設計方案主要目的是讓使用者從主動和被動2方面都獲得益處。設計者充分考慮將基地的建筑與外圍景觀融合在一起,整個景觀以中心的水景為主體,水岸線被布置成曲折蜿蜒的形狀,更加接近自然的狀態。道路被巧妙地布置,與全園的結構構成整體。
2.2.1建筑與水的融合。經過筆者的測算,整個華為康復景觀的水體與陸地面積比約為3:2,雖然是以建筑為主的造園布局,但是可以看出,水系是貫穿全園的活的景觀元素。水流動的聲音可以讓使用者仿佛置身于自然界中一樣,在忙碌的工作環境下放松身心,分散工作的壓力。
花園中的水與建筑中大面積的落地玻璃窗戶相結合,讓室內景觀也豐富多彩,生機盎然。溪流狀的水體直接伸入到觀賞者的眼前,層層的跌水與水杉葉子,不同季節的色彩變化都給園區工作者帶來了視覺的沖擊(圖2~3)。由源泉至大的湖面,水體流動的過程中以“隨意”擺放的形態、自然的花崗石寓意溪流中的卵石小景,這里采用了以大的景觀構造來模仿小的自然景觀。這種豐富的水體層次,讓水體更為靈動自然,使人放松心情。
2.2.2園路與植物造景相結合。華為康復花園雖然面積不大,但是地形起伏卻有很大的變化,在有限的空間范圍內,園路隨地形的起伏而有明顯的高低錯落關系。為了增加自然氣息和鄉土氛圍,常常伴隨道路的兩旁放置一些塊石,在起伏的道路上突然出現一些塊石。體量小而質量大的巖石與體量大而質量輕的樹木形成鮮明的對比(圖4)。
道路兩旁的植物種植也非常講究色彩的變化,落葉與常綠植物相互配合,并在重要節點位置增加宿根花卉,增加景觀的豐富度(圖5)。在植物配置方面,也注重植物散發的氣味對游園人身體健康的作用(表1)。
2.3景觀評價
康復景觀在中國雖然已經有所普及,但是仍然面臨著諸多的問題和值得推敲的布局。就以本案為例,華為中心的康復花園雖然是康復性質的景觀,但其在注重景觀對使用者的康復性的同時,還以近幾年比較流行的LID理念加入其中,將康復花園與雨水花園相融合。創造出了生態與健康相結合的園林景觀。當然,華為康復花園也有其不足之處,由于其地處上海鬧市區,雖然在設計花園時考慮了其與外界的分隔,利用了流水、跌泉所產生的聲音來緩解城市的喧鬧聲。但由于場地面積有限,尺度的不足導致了其無法更好地體現其特色。在景觀功能設計方面,園中缺少一些休閑設施,阻礙了游人在花園長時間逗留。
3結語
通過對康復景觀設計的研究,我們了解到當代都市人們生活壓力過大,生活節奏過快,情緒經常無處發泄,長期堆積在內心,心理陰暗面過大,特別是年輕一代自殺率過高。面對生理和心理2方面的雙重打擊,都市年輕人群的抑制程度并不亞于中老年人。面對年輕人日益嚴重的亞健康狀態,在人居環境中營造出適合他們緩解壓力、釋放負面情緒的治愈景觀空間,對于減輕都市人群抑制程度和提升生活質量都有所幫助。
從華為康復景觀花園著手,分析其設計理念和實施手法,為以后的企業附屬綠地的康復景觀的實施提供了借鑒和經驗。現在的康復景觀空間在都市中的發展還不夠完善,其發展最重要的就是被大眾認可,以健康理念為根本的景觀設計,輔以園藝的治療理念,提升使用者對康復景觀的親切感,設計出不同的符合大眾需求的戶外活動空間。
(收稿:2019-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