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輝
(安徽理工大學能源與安全學院,安徽 淮南 232001)
煤礦通風是保障礦井安全的主要技術之一。一個良好的礦井通風系統,可以保障礦井安全生產,減少煤礦通風費用[1-2]。當煤礦發生災害時,通風系統能及時而有效地控制風向和風量,并配合其它災害防治措施,控制災害發展,防止其進一步擴大[3]。
目前,井下通風問題基本依靠技術人員憑借經驗進行排查,易受井下環境和人員因素限制。本次模擬目的是結合富力煤礦目前生產情況,對礦井通風系統中通風巷道的風量和阻力分布情況進行測量,將測量數據輸入進Ventsim三維通風仿真軟件中,對全礦通風系統進行模擬并找出存在的問題,為礦井通風系統優化提供技術資料和依據[4-5]。
Ventsim作為通風領域較為先進的軟件系統,相比于傳統流體模擬軟件,此軟件專門服務于礦井通風,其采用風流動態模擬的方式來展現礦井通風過程,所有內建風路均可具有真實尺寸與形狀,系統內建70多種通風相關的基礎數據,采用可視化的方式管理內建數據??梢院芊奖愕倪M行通風設計、網絡解算和通風過程模擬。
富力煤礦是抽出式通風,兩條回風井筒分別位于井田中部和北部,共有四臺主要通風機。其中南風井安設兩臺FBCDZ-No.28型主要通風機,額定功率2×450 kW,北風井安設兩臺BDK-8-No.28型主要通風機,額定功率2×450 kW。兩條回風井回風量之和為16490 m3/min,南風井斷面12 m2,回風風量為7940 m3/min;北風井斷面11 m2,回風風量為8550 m3/min。入風井筒三條,總入風量15655 m3/min,其中立井斷面33 m2,入風量9120 m3/min;材料井斷面 12.5 m2,入風量 5500 m3/min;皮帶井斷面11 m2,入風量1035 m3/min。
現井下共有獨立風流45處,其中采煤工作面3個(包括一個回撤工作面),掘進工作面4個,開拓工作面5個(包括一個停工頭)。硐室10個,其他用風地點配風23個,富力煤礦目前不存在串聯通風情況。井下現有密閉60道,其中采后封密閉14道,盲巷封密閉46道,擋風墻36道;風門25處/51道(其中井上電控風門3道、通行風門20道、通車風門28道)。
首先研究礦井開拓和通風特點,然后根據測定任務,先大致確定測量路線和測點。選擇風量較大、測定內容較多、且人員和儀器易于通過的路線。測定路線選定后,到井下實地查看線路是否合理,并作記錄。最后,對原選定的路線和測點進行修改補充,并于通風系統圖上標明,對測點依次編號,然后根據標好測點的通風系統圖,繪制形狀與其相同的通風網絡圖。將所有測點分成適當的幾組,每組測點組成一條阻力測定路線,然后組織人員對每條阻力測定路線進行測量。
本次測量采用精密氣壓計分別測出各測點間的絕對靜壓差,再加上動能差和位能差,以計算通風阻力。井下測量記錄巷道斷面形狀、壁面完好情況、堆積物、積水情況、斷面積、風量、所測阻力數值等。
首先在CAD中打開富力煤礦最新的采掘工程平面圖,新建圖層并根據巷道層位關系繪制相應中線;將所有巷道中線繪制完成并導入Ventsim三維通風仿真軟件,生成相應的二維模型;然后輸入采掘工程平面圖上對應的標高,形成相應的三維模型圖,根據其通風系統圖隱藏廢棄巷道、安設風門風窗等,對三維模型進行修改優化,最終形成與富力煤礦通風系統相應的三維模型。
對所測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將摩擦阻力系數、主要通風機數據、風門風窗和巷道斷面等輸入三維模型,對通風系統進行模擬,檢查各巷道內的風量和實際通風情況是否一致,對與實際情況不同的巷道進行局部調整,直至通風情況與現場一致,最終形成與實際通風系統相吻合的三維通風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三維通風系統模型圖
在計算機上運行軟件系統,對通風系統進行模擬,待模擬成功,生成相應的通風網絡系統報告,分析富力煤礦通風系統存在的問題,為后續通風系統優化提供參考依據。主要模擬報告如圖2所示。

圖2 主要模擬結果
經軟件模擬得出,富力煤礦通風巷道總長度為87983.3 m,主要通風機提供的通風總功率為1119.2 kW,摩擦損失功率為862.4kW,其中風筒損失71.7 kW,通風網絡效率為70.9%,整個礦井的總阻力為3102Pa,礦井總風阻為0.04915N·s2/m8。
經計算得出富力煤礦通風系統進風段、用風段、回風段的通風阻力的比例分別為41.5%、12.7%、45.8%,風量能夠滿足礦井生產的需求,但是北一石門與北二石門生產集中,個別巷道風量分配不足,需要進行優化,而且北二石門區域回風阻力較大,經現場觀測,此處冒頂嚴重,巷道需修復,以降低其通風阻力。
目前井下通風設施較多,路線較長,全礦通風阻力較大,通風系統復雜。主回風路線中,通風約占全礦阻力的50%,說明該礦井通風能力還有一定提升潛力,其中北風井區域回風阻力最大,回風巷道需修復,以降低其阻力。
經循環風檢測發現,富力煤礦進風側存在3處循環風,應該作為關注的地點,但是這三處循環風,都處在新鮮風流側,對礦井安全影響不大,對這些巷道進行一側增阻或減阻的方式,解決局部小循環。
對全礦巷道阻力進行分析,發現66條高阻巷道,除去通風構筑物后,還有8條巷道,分別是:北風井;南風井;新材料井下部;-240中七層回風上山;矸石皮帶井-530處;二層回風上山;二水平二分段-240南六大巷;五層暗井頂部。南北風井作為回風井,其通風阻力大,嚴重制約礦井通風系統能力的提升。
通風系統測阻由原來的定點計算,變為定點矯正、全礦測阻力的方式,易于掌握礦井通風阻力的具體分布和不同區域內的能耗,提升礦井通風阻力測定的準確性和實用性。
Ventsim三維通風仿真軟件模型是完全按照礦井通風系統實際情況建立的,其運行情況與實際通風情況基本符合,使用此軟件輔助研究富力煤礦通風系統,可以更加全面了解其通風系統中存在的問題,本次模擬結果可以真實反應礦井通風系統運行情況,所以此模擬結果中通風系統存在的問題,可以作為后續制定通風系統優化方案的依據,且軟件系統也可以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一些優化建議,可作為參考。
由于富力煤礦開采水平較多,通風線路長,通風系統復雜,相比于通風技術人員排查通風系統存在的問題,利用Ventsim三維通風仿真軟件模擬分析,不僅提升了準確性,而且節省了大量時間和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