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今,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讓孩子從幼兒階段開始學習鋼琴,其目的在于培養其樂感及早期的音樂審美能力。但目前的鋼琴教學課堂上普遍缺乏對幼兒節奏意識的培養,致使鋼琴學習并未達到理想效果。本文擬從節奏教學入手,對幼兒鋼琴教學的模式進行闡釋。
關鍵詞:節奏;幼兒鋼琴教學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8-0203-02
一、前言
節奏是音樂的骨骼,人無骨骼則不立,而音樂無骨骼則無律。因此,節奏的學習,會貫穿音樂學習的始終。作為“樂器之王”的鋼琴,以其悅耳的音色和易上手的特性,博得了越來越多家長的青睞。許多家長,從孕期就開始對孩子進行音樂胎教,培養孩子的音樂審美,而孩子出生之后,更是愿意從小對其進行鋼琴教育直至成人。而節奏是音樂的生命來源,沒有好的節奏訓練,就無法培養完整的音樂審美能力。
首先,組織起來的音的長短關系稱為節奏,我們通過聆聽以節奏為主的音樂元素,便可以識別曲子的風格,是進行曲、圓舞曲還是瑪祖卡舞曲。其次,我們要認識到,節奏不僅存在丁音樂中,還體現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如走路、跑步、唱歌等活動中,而我們聽到的風聲、雨聲、讀書聲,均體現著節奏,節奏伴隨著我們的生活,依托丁我們存在的場域,表現著我們的情緒和情感。
本文所討論的幼兒是指3-7歲的學齡前兒童,他們在這個年齡尚未形成完整的認知系統,故鋼琴教學的方式也應有所轉變,節奏在這個階段的教學也應以特殊的姿態呈現。
二、節奏訓練的重要性
一個人節奏感的形成始丁音樂學習的起始階段,而幼兒在這時雖并不能將教師講授的內容真正內化丁自己的知識系統,但卻可以通過接受教育,使音樂的旋律、節奏、音色等要素在內心樹立起初步的感知,因此,在幼兒初學鋼琴的階段對其進行節奏的教育至關重要,從而為日后的鋼琴演奏奠定初步的基礎,有了節奏感的積累,才能擁有更好的音樂鑒賞能力,提高鋼琴演奏的技能。
當今社會,學鋼琴者甚眾。而其中節奏不穩、樂曲演奏毫無旋律線條的學生大有人在,其原因主要出白三方面。第一,在初學階段,教師對其節奏的訓練不夠,教學方法存在弊端;第二,幼兒(或家長)不注重鋼琴彈奏中的節奏,練琴時認為只要把音彈出來即可,節奏不重要,從而導致演奏出來的樂曲毫無旋律線條;第三,幼兒在練琴過程中不能平心靜氣,存在心浮氣躁的情況,容易被周圍的事物吸引注意力,從而導致學習效果低下。故,節奏訓練必須引起每一位鋼琴教師的重視,只有樹立正確的節奏感,才能擁有正確的音樂感知,只有擁有了正確的音樂感知,才能喚起幼兒對丁音樂的興趣,進而開發其音樂潛能。
那么,在幼兒鋼琴教學中,鋼琴教師應如何進行節奏訓練,本文將從以下方面討論。
三、鋼琴教學中的節奏訓練范式
現階段,我國各城市均有鋼琴教學機構,鋼琴教師數量更是可觀。但鋼琴教學方法,須隨時代的進步發展而不斷調整,更應適丁每位琴童。針對幼兒鋼琴教學,每位鋼琴教師都應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不能存在“我彈一句,你彈一句”“我說什么,你記什么”的教學情況,這樣的教學無益丁幼兒的發展和進步。3 7歲的學齡前幼兒,處丁認知的基礎階段,鋼琴教師應利用好該時期兒童的心理特點進行教學。
(一)善用教具
學齡前幼兒最大的特點便是無意注意的高度發展,由丁他們不具備自我控制的能力,所以易被身邊的事物吸引。而節奏在鋼琴學習中的訓練又至關重要,因此,鋼琴教師要善于使用身邊的各類可以便攜、富丁節奏感的道具,如啞鼓,小鈴鐺等,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教師通過教具創制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啟發幼兒進行模仿,當幼兒模仿數遍之后,再引導其利用小教具自行編創節奏,訓練其節奏感。對于鋼琴課本中內容的節奏訓練,教師可以采取先用“手”這個特殊的教具,來啟發幼兒對樂曲樹立基本的節奏感。拿《約翰·湯普森簡易鋼琴教程》第一冊(即小湯一)中的《老爺爺的鐘》為例,教師可通過“鼓”“手”結合的形式引導幼兒體會四四拍的節奏特點和強弱規律,第一拍和第三拍用手敲小鼓,第二拍和第四排用手拍腿。這樣不僅告訴幼兒,每個四分音符的時值都是一拍,還使其體會到了四四拍的強弱特點,因幼兒手中的“鼓”已是“玩具”的一種,故幼兒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被外界吸引的可能性。
另外,教師可利用與美術結合的形式,幫助幼兒樹立節奏感。每節鋼琴課上可讓孩子帶來自己的水彩筆。例如,用黃色的水彩筆將四分音符涂成黃色,用綠色的筆將二分音符涂成綠色等,這樣的方式不僅能使幼兒對鋼琴譜有更大的興趣,還能潛移默化引導其樹立對音符時值的感知。長期訓練之后,幼兒能對鋼琴書中的節奏有很直觀快捷的反映。
(二)游戲體會
鋼琴,是世界上入門最簡單的樂器,它以其優美的音色博得了眾多學生家長的喜愛。幼兒的鋼琴學習大都從5歲開始,而有些家長希望孩子從3-4歲便鋼琴音樂學習,這時候的學習大部分可通過聆聽、模仿的方式進行。在幼兒低段(即3-4歲)的鋼琴學習中,教師可通過自己彈奏音樂(以三拍子音樂為主),讓幼兒進行聆聽,跟唱,隨著節奏舞動等活動,由丁三拍子的舞蹈性較強,因此通過三拍子的音樂活動,有利丁_幼兒在內心對音樂的節奏樹立初步的感知,激發幼兒的鋼琴學習興趣。
從5歲開始,便進入到了幼兒中段(5-6歲),有意注意開始產生,創造能力也有所發展。這正是孩子學琴的初級階段,此時由丁其大腦發育仍不完善,而節奏練習、音樂知識的學習有很固定很枯燥,所以鋼琴教師在對5歲左右的幼兒進行鋼琴教學時,要以游戲式的教學為主。此時我們可以將節奏訓練與奧爾夫的聲勢教學、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教學相結合,創設趣味性的鋼琴音樂場景,啟發幼兒學習。舉小湯-《公主圓舞曲》的例子來說,該曲四三拍,是典型的圓舞曲節奏,具有較強的舞蹈性。在幼兒學習本課之前,教師可以通過自己先演奏的形式,引導幼兒手腳配合進行律動,感受三拍子的節奏規律;之后,可以采用擊掌聲勢表演,每小節的第一拍拍手(意為強),第二拍第三拍拍腿(意為弱),以此,幼兒可在聆聽與律動中樹立起對節奏的感知;再舉本書《軍號響》的例子,本曲為四四拍,在鋼琴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教師彈奏,幼兒走路、踏步的形式,第一拍和第三拍的時候學生踏步,而第二拍和第四拍的時候學生走路,通過身體的律動米感受四四拍中強、弱、次強、弱的節奏特點。幼兒在這樣的鋼琴游戲教學中,能夠通過聆聽音樂和自身的律動米增強節奏感和音高的修養,并且這樣的課堂具有趣味性,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其對鋼琴學習的興趣,而在此之后,再教授鋼琴的彈奏,就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6-7歲的幼兒,己處丁幼兒高段,他們比低段和中段時更具創造力,此時鋼琴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在鋼琴學習之余,自己編創節奏進行練習。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首先編創一條簡單的節奏,并通過游戲的形式引導幼兒“玩耍”,結束之后,可以讓幼兒進行自我編創,并進行節奏演繹,之后再在鋼琴上用自己喜愛的音符彈出。這樣游戲與創造相結合的形式,使幼兒不僅會彈書本的內容,還能自己創造,彈出自己喜歡的曲子,這無疑能更好的激發幼兒的鋼琴學習興趣,培養其創造力,從而為鋼琴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聽辨識別
筆者曾遇到一位學生家長,孩子還未滿3歲,就來找老師上鋼琴課。幼兒未滿3歲時,甚至不處丁幼兒低段,自然不具備鋼琴學習的能力,而筆者給出的建議是多多聆聽。事實上,不論幼兒處丁哪一階段,都應以聆聽音樂為主,彈奏鋼琴為輔。
在幼兒低段,鋼琴教師和家長要多讓孩子聆聽古典鋼琴音樂,莫扎特亦或是貝多芬的作品均可,引導幼兒在內心樹立音樂感知。若家長認為幼兒鋼琴教材中的音樂不好聽,可替換成幼兒喜愛的中外兒歌,如《歡樂頌》《鈴兒響叮當》《康城賽馬》《快樂少年》等,讓幼兒隨著音樂的節奏哼唱、舞動,樹立基本的節奏感知。
到了幼兒中段,進入鋼琴的學習,此時的聆聽要將更多的注意力轉移到鋼琴教材上。此時鋼琴教師要多通過自己的彈奏,引導學生聆聽、模仿,教師在彈奏的時候可以使用“故意彈錯幾個音”的方式,啟發學生說出哪個音聽起來不對,這樣一米,幼兒不僅在聆聽和模仿的過程中感受到了節奏,還提升了樂感。
在幼兒高段的聆聽中,教師可在鋼琴課堂上利用3-5分鐘的時間彈奏一些教材之外的節奏感強的音樂,使幼兒通過聆聽,模仿,增加節奏感受。
在聆聽過程結束之后,鋼琴教師要通過教師朗讀節奏、幼兒以手配合進行跟讀,之后自己再進行節奏的敲擊,這樣才能更好的掌握樂曲中的節奏。在節奏的敲擊結束之后,才能在鋼琴上進行彈奏,彈奏的時候要注意慢彈,培養幼兒慢彈的能力,之后的鋼琴彈奏才能更具旋律線條。
四、結語
節奏的訓練在鋼琴教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甚至是居丁鋼琴教學的首位。教師在課堂上要以幼兒身心特點為基準,通過利用各種有趣的教具,創設各種游戲及音樂場景引導幼兒對鋼琴節奏的學習樹立興趣,在幼兒學琴的三個階段,都要以聆聽音樂、模仿和創造為主,開發幼兒的音樂潛能,從節奏人手培養其音樂綜合能力;要創新鋼琴教學課堂,改變以往傳統老舊的教學方式,用趣味教學代替枯燥的理論指導,利用節奏訓練與幼兒創建良好的互動場景,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做好鋼琴音樂啟蒙。
參考文獻:
[1]劉琬琬,師暉.淺談節奏在幼兒音樂啟蒙中的重要性[J].新西部,2012(06).
[2]土慧,節奏在幼兒音樂啟蒙教育中的重要性探討[J].成才之路,2019 (03).
[3]劉靜,體態律動在鋼琴啟蒙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黃河之聲,2018(03).
[4]孫音.節奏對幼兒音樂啟蒙的重要性[J].北方音樂,2017(11)
作者簡介:高悅斌(1994-),女,北京人,碩士研究生在讀,天津音樂學院,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音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