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毅


摘要:本文結合L大學實際情況,對2017—2019年“雙一流”建設省級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展開分析,探究資金管理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促使學校用好管好“雙一流”資金,服務好“雙一流”建設,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取得更大成效。
關鍵詞:高校;“雙一流”建設資金;使用管理;對策
引言
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是黨和國家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撐。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下,L大學于2017年啟動“雙一流”建設工作,已累計投入專項資金1.94億元,形成支出9734萬元。
一、“雙一流”建設資金預算投入及實際使用情況
(一)整體情況。2017年L大學啟動“雙一流”建設,L大學入選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B類);國內一流建設學科:林學;國內一流培育學科:生物學、生態學、林業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風景園林學。2017年省財政下達L大學“雙一流”建設省級專項資金6186萬元,2017年實際支出3042萬元(支出統計截至2019年8月31日,下同),支出占比64.9%;2018年預算投入6700萬元,支出3957萬元,支出占比59.1%;2019年6500萬元,支出2770萬元,支出進度42.6%(如圖1所示)。三年共計投入預算1.94億元,實際形成支出9769萬元,剔除學科建設2017年的1500萬元后,支出占比56.6%。
(二)按六大計劃職能分類的投入預算及使用情況。L大學將“雙一流”資金按照部門職能分類投入六大計劃:人才隊伍建設(人事處牽頭)、學科建設(研究生院)、創新人才培養(教務處、研究生院)、學術交流合作(科技處、社科處)、科學研究計劃和產學研平臺計劃(科技處、社科處)、傳承創新優秀文化(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宣傳部等)。三年來,人才隊伍建設投入7282萬元,形成支出3007萬元,支出占投入比41.3%;學科建設投入4945萬元,支出2285萬元,支出占比46.2%;創新人才培養投入3290萬元,支出1832萬元,支出占比55.6%;學術交流合作投入36萬元,支出18萬元,支出占比50.6%;科學研究計劃和產學研平臺計劃投入3469萬元,支出2565萬元,支出占比73.9%;傳承創新優秀文化投入93萬,支出29萬,支出占比31.1%,上級部門戴帽專項下達270萬元,支出33萬元,支出占比12.3%(如圖2所示)。
(三)按6個一流建設(培育)學科統計的預算投入及使用情況。三年來,共投入6個一流學科建設4310萬元,占“雙一流”總投入22%,形成支出2737萬元,支出占比63.5%。其中,學科建設專項(研究生)三年共投入一流建設(培育)學科1910萬元,人才隊伍建設專項(人事處)三年共投入一流建設(培育)學科2400萬元,用于高層次人才和優秀博士引進。6個一流建設(培育)學科中,林學三年投入1391萬元,支出829萬元,支出占比59.5%;生態學514萬元,支出248萬元,支出占比48.2%;林業工程1238萬元,支出728萬元,支出占比58.8%;風景園林學150萬元,支出157萬元,超預算4.5%;生物學314萬元,支出240萬元,支出占比76.4%;食品科學與工程703萬元,支出535萬元,支出占比76.1%。
根據我省“雙一流”學科建設項目管理辦法規定,對國內一流建設(培育)學科在建設周期內按照國內一流建設學科700萬元/年、國內一流培育工學農學學科600萬元/年、國內一流培育理學學科400萬元/年最低預算標準予以支持,對比L大學預算投入情況差距仍然較大。
二、“雙一流”建設基本成效
三年來,L大學堅持盤活用好“雙一流”資金,“雙一流”建設投入,根據學校財力水平已盡最大努力,截至2019年8月31日,形成支出9769萬元,但與完全意義上的“雙一流”建設資金每年6500萬元還有較大差距。相關學科、職能部門圍繞學科建設發展方向,積極開展學位點建設,做好高端人才引進和培育,對標國家學科評估標準,積極推進“雙一流”建設,取得一定成效。
對學位點進行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新增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總數達6個。新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總數達18個;新增3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動態調整6個專業學位類別,L大學碩士專業學位類別總數達到15個。17個專業入選2019年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L大學“雙一流”建設專項資金按部門職能切塊后再二次分配,涉及學校14個部門對切塊后的資金進行分配,資金管理和使用過程中未能很好地理順職能部門與一流建設(培育)學科之間的關系,存在如下主要問題。
(一)資金投入分散,支持重點不突出。“雙一流”專項資金分配后存在投入面散、項目多、資金少等情況,如:學科建設專項2019年預算813萬元,分別支持19個學科項目、22個學位點建設、4個ESI學術團隊建設等,其中6個一流建設(培育)學科480萬元,占“雙一流”2019年預算比例7%;人才隊伍建設專項投入師資培訓、“樹人學者”人才選拔與培育等10個子項目;創新人才培養專項由教務處、雙創學院、研究生院分別資助55個子項目;科學研究和產學研平臺專項則由科技部門分配資助科研項目超過100項等。
(二)項目安排交叉重復,存在資金浪費現象。“雙一流”資金學科掌握一部分,職能部門也掌握一部分,其使用范圍大同小異,財務會計在核算“雙一流”資金時也難準確辨別列支項目。如:學科建設專項預算項目分為條件建設、學科梯隊建設、科學研究與產學研平臺、學術交流、創新人才培養、日常運行和傳承創新優秀文化,但在實際報賬中,一筆實驗室試劑耗材費報銷,既可以從學科梯隊建設中列支,又可以從科學研究或日常運行中開支,學科建設專項內部預算項目設置交叉。同時又與職能部門二次分配的其余五大計劃實施存在交叉重疊,如:教務處和研究生院掌握分配的創新人才培養專項中支持一流學科進行本科教學改革和研究生教育改革,而學科建設專項中的人才培養項目同樣用于此方面開支,存在投入重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