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愛香 劉倩
【關鍵詞】新生兒;家庭訪視;問題指導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識別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5-0239-01
前言:新生兒期是指胎兒臍帶結扎到28d之間,新生兒從母體脫離獨立生存,由于適應能力有限,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容易受到護理方法的影響,產生其他并發癥。產婦及其家屬缺少喂養護理經驗和知識,很難掌握正確的護理方法。家庭訪視作為公共衛生服務,是對家長展開護理指導,可有效提高新生兒護理質量。為研究家庭訪視的應用效果,本文于興豐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2017年1月~2019年1月的新生兒中,隨機選取120例分析:
1.1 一般資料
以本中心120例新生兒為樣本,對照組60例,性別:男/女=31/29,年齡(13.64±1.43)天。觀察組60例,性別:男/女=30/30,年齡(12.86±1.45)天。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常見問題
(1) 由于家長缺少護理經驗和知識,容易造成保暖不當或者氣溫過低,引發新生兒發熱。(2)臀部護理不當出現紅臀。(3)新生兒口腔粘膜薄弱,擦拭容易受到損傷出現感染。(4)家長用手挖出新生兒鼻腔結痂,容易損傷新生兒鼻道等問題。
1.2.2 護理指導
對照組按照常規護理內容指導,集中對產婦進行教育,普及護理知識等。
觀察組采取家庭訪視護理,針對常見問題提出針對性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 喂養指導:產婦哺乳前要清洗雙手,并用溫水清洗乳頭,采取左右交替方法哺乳。哺乳后豎抱輕拍背部,嗝氣后墊高頭部,避免溢乳。喂養時間控制在3h內為佳。指導母親結束哺乳后,輕壓下頜,讓乳頭自然脫出。若母乳分泌不足,使用人工喂養,要選擇直式奶瓶,方便清洗。奶頭要軟硬適中,倒立會連續滴出水滴[1]。哺乳前消毒奶具,并用手背試乳汁溫度,抱起嬰兒哺喂,喂奶時要將奶頭充滿,避免吸入空氣出現溢乳的情況。
(2) 日常護理:觀察新生兒面色、體溫以及精神狀態,詳細講解鼻腔、眼睛、臀部以及臍部的護理。保證新生兒的房間具有充足陽光,室內溫度保持在20~22℃,濕度保持在55%。給新生兒穿著柔軟輕松的衣物,不能穿著過多或者包裹太緊,影響新生兒髖關節的正常發育。并密切關注新生兒體溫。
(3) 皮膚護理:新生兒皮膚嬌嫩,可每日沐浴,關注耳后、腹股溝和肘部的清潔。清潔后用毛巾擦干。勤換尿布,不能使用塑料布或者橡皮布墊,避免出現紅臀等問題[2]。清潔臀部后,要使用軟布擦干,保證皮膚干燥清潔。觀察新生兒紅臀和黃疸等癥狀,及時發現及早處理。
(4) 臍部護理:臍部血管連接血液系統,未脫落前要保證干燥清潔,使用碘伏擦拭臍帶,直到臍帶脫落。尿布不能遮蓋臍部,避免尿液污染臍部。
(5) 眼口鼻耳護理:定期清理新生兒眼部分泌物,使用柔軟棉簽,擦拭鼻腔,保證耳道清潔,避免嘔吐物或者淚水流入耳道,引發新生兒出現中耳炎。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軟件處理數據,P<0.05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新生兒并發癥對比
觀察組黃疸3例(5.0%),紅臀1例(1.7%),面部濕疹1例(1.7%),臍炎1例(1.7%),與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表1?兩組新生兒并發癥對比
2.2 兩組家長護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對比
觀察組母乳喂養(90.62±3.59)分,皮膚護理(89.74±4.65)分,沐浴護理(90.60±5.92)分,臍部護理(87.48±4.53)分,眼口鼻護理(94.41±4.39)分。與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2:

表2?兩組家長護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對比
家庭訪視作為醫院護理指導的延伸,可直接幫助家長護理,滿足家長育嬰需求,提高醫院服務水平。經本文研究,觀察組黃疸3(5.0%),紅臀1(1.7%),面部濕疹1(1.7%),臍炎1(1.7%)。觀察組母乳喂養、皮膚、沐浴、臍部、眼口鼻護理評分與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證實家庭訪視問題指導可有效提高家長護理知識水平,讓新生兒護理質量顯著提高,促進新生兒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新生兒家庭入戶訪視,可有效提高家長護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加強新生兒保健護理知識的普及程度,提高家長保健意識,在臨床上推廣應用可根據不同家長存在的不同問題提供針對性護理和保健指導,最大程度上提高新生兒護理及保健質量。
參考文獻
劉成芳.社區產后家庭訪視對產婦母乳喂養的影響[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9,6(09):43-44.
印玲.產后訪視護理對產褥期產婦和新生兒的影響[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7(09):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