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的精神文明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在此基礎上,人們對精神層次的追求逐漸提高,這也就意味著人們對電視節目和主題晚會等電視內容的要求越來越高。大型主題晚會最早興起于我國20世紀80年代左右,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與進步,其已經逐漸成為我國最具象征性的綜合藝術展示平臺。其中,導演作為決定晚會成敗的關鍵部分,也是影響晚會風格和深刻內涵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以大型主題晚會為介紹對象,分析了作為晚會導演應如何對晚會的整體風格進行策劃與把握,以此來為人們展現出更具有先進性和藝術性的新型主題晚會。
關鍵詞:導演;大型主題晚會;整體風格
在一場大型主題晚會中,往往包含多種類型的節目內容,而正是由于節目類型過于繁雜,才更要求工作人員之間保持更好的協調與配合,以此來確保主題晚會的成功舉辦。在此過程中,導演作為主題晚會的主要組織人和策劃人,具有現場指揮、把控全場的能力。同時,對晚會整體風格的把握更是與晚會的整體效果直接相關。自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傳媒方式的不斷增加,也為人們提供了更多享受娛樂的方式,進而導致人們對節目和晚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傳統、陳舊的主題晚會形式已經不再適用于新時代發展的要求。對此,導演必須密切結合群眾們的內在需求,對晚會的整體布局進行把握,并選擇貼合晚會需要和觀眾喜愛的主題,最終為觀眾們展示出一場清新脫俗、新穎獨特的現代化主題晚會。
一、大型主題晚會導演的主要職責
導演是整個主題晚會的核心所在,所以其工作內容包括設計和規劃節目方案、正確安排和處理不同節目內容之間的轉換與銜接、對節目內容中需要使用到的特殊藝術形式進行設計與創作等。
首先,對節目方案的設計與規劃是作為晚會導演需要首要考慮的一項問題。但是也要注意,節目方案必須結合晚會的主題內容以及晚會的整體風格進行把握,避免出現節目內容與晚會主題相悖的情況。一般在確定節目方案和節目內容之前,導演需要首先明確晚會的主題和舉辦意義,以及主題晚會中蘊含的社會價值和需要傳播的思想理念等,只有明確以上這些內容才能對晚會進行正確的評估與定位,并根據晚會需要和實際情況,對節目內容的編排順序進行合理地安排。通過對節目方案的設計與規劃,導演可以對晚會的節目內容進行全面的把握。之后再從整體的角度出發,對晚會的整體風格進行構思與設計,從而為上級部門提供一份更貼合主題需要的設計方案。在此設計方案的支持下,晚會編導便能夠更好地發揮出其創作和創新能力,進而對晚會的整體流程和運行節奏進行全面的把握。晚會的設計方案不僅包括演員的選取、音樂的使用、燈光的設計等各項基礎內容,其更是確保晚會能夠圓滿完成的重要基礎。因此,為了從根本上提高主題晚會的質量和效果,導演必須具有足夠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通過合理的規劃與分配晚會資源,最終實現強化晚會展示效果的目的[1]。
大型主題晚會往往由多類節目內容拼接完成,所以對于不同節目之間的轉換與銜接,也是晚會負責人需要重點考慮的一項問題。不同節目之間的銜接與晚會的整體性和連貫性直接相關,但同時節目銜接也是吸引觀眾眼球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導演可以對節目銜接處采取戲劇化和藝術化的設計與處理,并根據對時間點的把握,合理地調整直播與錄播的具體播放流程。在面對突發情況時,需要及時與主持人和相關工作人員之間進行溝通與協調,進而避免出現錄制事故,并確保晚會能夠順利圓滿完成。同時,大型主題晚會需要使用到的工作人員數量龐大,再加上服裝過多、燈光變換頻繁等,使每一環節都與晚會的舉辦效果直接相關。因此,作為晚會導演必須具備全局意識,從多方面對晚會進行整體把控,采取多重方式對節目的細節問題進行全面監管,從而為晚會的順利舉行提供根本保障。
二、導演對大型主題晚會整體風格的把握
(一)把控舞美設計
舞臺美術是戲劇和晚會演出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由燈光、道具、布景等多重內容構成。由于舞臺美術是根據節目內容和節目的實際要求而呈現的,所以不同主題晚會的舞美大多不同。但是在一個整體的晚會設計中,往往更傾向于選擇統一的藝術構思和造型手段,這樣可以使節目內容中塑造出的角色形象更貼合主題,并起到渲染舞臺、活躍氣氛的目的。
舞臺美術是最能吸引觀眾眼球的部分,同時舞臺設計的整體效果又與晚會所呈現出的整體效果直接相關。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為觀眾們展示晚會的主題,一般需要在舞美設計中增加有關晚會主題的設計內容,利用藝術性和抽象性的手段,使觀眾更好地理解晚會主題,并增強舞美展示的視覺效果。隨著高新技術在舞臺設計領域的引進和使用,傳統的舞臺美術設計方法逐漸被相關設計人員所拋棄,而高新技術支持下的虛擬技術、LED顯示等設計方法卻獲得了設計人員的廣泛使用和一致好評。也就是說,在高新技術的支持下,不僅使傳統的舞美設計效果實現明顯的提升,還為增強舞臺的藝術性和先進性提供了較大的幫助。但是在運用高新技術時,晚會導演需要嚴格把控尺度的問題,避免由于畫面安排不合理或飽和度過高等因素而拉低節目的展示效果。針對這一問題,需要導演自身具備較強的藝術感知力和判斷力,以及對舞臺整體風格的控制技術[2]。
以“新青年,耀青春”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晚會為例,該大型主題晚會通過青年代表演講、表演等多種藝術形式,為觀眾們展示出充滿正能量的節目作品,而該晚會舞美為兩個時空的雙舞臺,一個舞臺演繹過去、一個舞臺展現當下,用過去與現在的時空對話來連接百年。過去舞臺上的跨時空演繹,以舞臺劇/情景朗誦/故事講述為主要呈現形式,當下的舞臺上,則以“青年說”TED演講/青春創意歌舞秀等多種形式來展現,為觀眾們呈現出一場來自視覺和聽覺雙重作用下的感官盛宴。三次跨時空演繹為創新探索的亮點:第一次跨時空演繹:1919年,百年前的新青年的吶喊。第二次跨時空演繹:講述+表演《等待》——鄧稼先和夫人的故事。第三次跨時空演繹《珠峰攀登者》同時,晚會中通過TED演講“青年說”的節目環節,不僅展示出我國當代青年的精神面貌,更呈現出青年一代所具有的社會擔當,以及強烈的五四精神。
(二)彩排過程的控制
大型主題晚會的節目數量較多、歷時較長,所以在錄制過程中存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而為了盡可能地規避這些問題便需要提前安排節目彩排。彩排對于任何電視節目和主題晚會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環節,但是由于大型主題晚會的工作人員數量過于龐大,以及外界始終存在著不可控因素,這些都為晚會現場的彩排控制工作帶來極大的壓力和不便。面對這些問題,晚會導演必須及時處理好晚會中人員和物資的關系,并根據節目方案合理協調節目的彩排時間,確保每一個節目通過彩排后都能夠發揮出其最佳效果。除此之外,當所有節目彩排完畢之后,導演、編劇等相關負責人員也要結合彩排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尤其需要重點關注彩排中節目帶給觀眾們的視覺體驗,并借助舞美、布景等內容對節目效果加以輔助。
(三)統籌安排節目的藝術風格
想要對晚會的整體風格進行把握,就必須從晚會節目的藝術風格等方面著手。根據不同節目的藝術風格,對其進行合理地規劃與設計,并以科學的方式對其進行藝術定位。在節目彩排的過程中,導演必須與晚會主辦方之間保持密切的溝通與聯系,從而繪制出更加細致的晚會流程表,并通過適當的增加符合晚會主題的藝術內容,突出晚會的主題和特殊氛圍。除此之外,大型主題晚會一般以舞臺為中心展開,所以導演也可以通過利用舞美、布景等相關元素,進一步凸顯出晚會整體的藝術風格,最終強化晚會的觀賞性和藝術性特點。
比如在“四海同春”2020全球華僑華人春節大聯歡晚會中,導演組將舞美打破常規,以“唐人街”為主要舞美理念,將現實中的唐人街搬上舞臺,整個舞臺就是一條有縱深的極富空間感和設計感的唐人街。華僑華人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唐人街”,用這個最具海外中華特色的標識,喚起所有華僑華人心中的最大共鳴和最暖記憶。晚會利用舞臺升降,多屏互動,打造出一個既新潮時尚又傳統大氣的令人眼前一亮的全新氛圍。其中,碎屏打造霓虹招牌營造真實街道感、牌坊加A屏后區B屏前區實景打造沉浸式“唐人街”,臺左二層臺設置創造真實樓層觀感,6塊升降屏與地屏結合為節目增添強烈的可看性,不失為整個舞美的亮點。
這樣的舞美設計獨具匠心,一改往日普通舞美給觀眾帶來的觀感疲勞,首度將沉浸式舞美搬上華春舞臺,晚會首創的獨特體驗是我們對晚會中心思想的恪守,也是對節目質量、整體觀感的極高要求。
三、結束語
時代的進步與舞臺設計水平的提高,使傳統的主題晚會制作工藝不再適用于新時代發展所提出的各項要求。對此,導演必須協調好晚會中每位工作人員之間的工作與聯系,確保晚會的整體風格與晚會主題保持一致,并通過利用新型舞臺設計工藝,使晚會呈現出更佳的舞臺效果與藝術效果。
參考文獻
[1]宋強.論晚會導演的策劃與表現——以南京市文化館老年大學《美在夕陽》晚會實踐為例[J].科技風,2018(27):230.
[2]蘭春萍.電視綜藝晚會的節奏與氣氛——以青島電視臺2017年春節晚會為例[J].青年記者,2018(2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