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華
摘 要:現階段群眾文化的建設過程和社會的實際發展差距較大,群眾文化無法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這對群眾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嚴重的阻礙。在文化的創新過程中堅持主流文化的引導,能夠以此為出發點,開展有效的文化活動,在此過程中需要做到趨利避害,促使文化的協調發展。國家必須要制定統籌發展的戰略,將文化建設的高度進行統一,合理的進行文化資源配置,能夠將更多的優質資源分配在農村等資源匱乏的地區,可以幫助一些落后地區的人民群眾,當前我們必須要重視民俗文化的整合與統一,能夠突破地域的限制,大力宣揚各種優秀的民族文化,發展民族文化的鮮明特征。本文主要分析社會轉型期群眾文化建設的實質、困境與解決策略研究。
關鍵詞:社會轉型;群眾文化;實質;困境;解決措施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發展轉型的重要時期,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使得群眾的物質生活相較于以往有了極大的提升,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日益增長,加快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進程,成為了當前發展的主要方向。隨著世界格局一體化進程的推進,文化作為國家軟實力的體現,在綜合國力以及民族凝聚力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必須要重視文化建設。群眾文化作為社會轉型時期群眾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要從實際出發,做好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促進群眾文化的轉型與發展,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們要立足實際,構建合理的文化空間,促進群眾文化的轉型。
一、群眾文化建設的實質分析
1.發展的多樣化
我國的經濟水平發展頗為迅速,人們的日常生活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有著很大的改善,社會結構和經濟條件等都在進行不斷的變化,人們的思想方式和溝通交流方式都產生了相應的變化,正在朝著一種多樣化的趨勢發展,由此可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國轉型階段中的一個重要任務。
2.網絡環境對于群眾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信息與技術的發展,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產工作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群眾文化在虛擬的網絡環境下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互聯網上的信息資訊是十分豐富的,處于這樣的背景下,人民群眾的眼界有所開闊,傳統的群眾文化已經無法滿足群眾的內心需求,這對群眾文化的建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精神文化需求呈現出多樣化趨勢
現階段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人民群眾開始對精神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群眾文化活動需要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必須要和傳統的文化活動在本質上有著一定的區別。[1]改革開之前人們的思想十分單純,對于文化需求較為單一,當前受到不同文化的沖擊,人們的文化需求呈現出了一種多樣化的趨勢。
二、當前群眾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與當前的發展趨勢不符
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很快,經濟體制和社會結構在本質上出現了變化,這一趨勢下,必須要提升城市化的發展進程,促進群眾文化的形式產生有效的改變。當前的文化管理人員對于群眾文化重要性的認識不夠充分和全面,無法確立出正確的群眾文化發展方向;群眾文化缺乏科學的指導,雖然在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是建設的重點不突出,方向不明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的浪費;現階段群眾文化的建設過程和社會的實際發展差距較大,群眾文化無法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這對群眾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嚴重的阻礙。
2.群眾需求和社會服務不協調
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對于文化建設要求較高,當前的社會服務機制卻和群眾文化的真實需求相背離,群眾文化難以發揮其真正的作用。群眾文化發展呈現出了一種不協調的趨勢,當前的群眾文化服務對象主要針對的是居住在城鎮中心附近的人們,農村的群眾文化服務十分欠缺,城鄉發展不均衡;基層文化的創新力度不足,文化活動內容較為單一枯燥,無法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群眾文化建設的效果不顯著,無法滿足文化建設的需求,難以提升文化服務的質量,導致群眾需求和社會服務不協調。
三、開展群眾文化建設的有效措施
1.創新群眾文化建設工作
創新是發展的驅動力,文化建設工作要想取得顯著的效果,就必須要進行創新,相關部門需要明確文化建設內涵,在文化建設的方式上進行改進,能夠從社會轉型時期的關鍵點出發,探究文化創新的新路徑。在文化的創新過程中堅持主流文化的引導,能夠以此為出發點,開展有效的文化活動,在此過程中需要做到趨利避害,促使文化的協調發展。文化建設可以抓住時代發展的特征,引入信息技術,豐富文化活動形式,可以在互聯網上開展文化活動,激發文化所具有的活力。
2.做好統籌發展
城鄉間的統籌發展是需要我們密切關注的問題,當前的文化發展不均衡,城鄉發展差距較大,城市的發展十分迅速,農村則是受到地理位置、人口素質等因素的限制,難以達到預期的發展效果。在此時國家必須要制定統籌發展的戰略,將文化建設的高度進行統一,合理的進行文化資源配置,能夠將更多的優質資源分配在農村等資源匱乏的地區,可以幫助一些落后地區的人民群眾,降低當地群眾和城鎮居民在生活、學習等方面的差異,力求實現整體發展的均衡,在此過程中注重文化的創新和融合,實現城鄉發展的共同進步。[2]
3.促進民族文化和民間文化的融合
我國的地域遼闊,民族分布眾多,我們都知道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的國家,各個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較大,當前的社會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民族文化的發展,導致民族文化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當前我們必須要重視民俗文化的整合與統一,能夠突破地域的限制,大力宣揚各種優秀的民族文化,發展民族文化的鮮明特征。我們必須要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文化之間要做到互相包容,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促進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在社會轉型期進行群眾文化建設的實質、困境與解決策略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文化建設對于社會發展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我們必須要重視群眾文化的建設,提升群眾的文化修養,轉變傳統的文化結構,將群眾文化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結合起來,在此過程中做好文化的傳承和大戰,整合優質的群眾文化,做好文化內容和文化形式的創新,促進群眾文化又好又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姜芳洲.社會轉型期群眾文化建設的實質、困境與方略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5(21)
[2]李秋霞.社會轉型期群眾文化建設的實質、困境與方略研究[J].黃河之聲,2014(17):1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