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鄉村振興政策的不斷推進落實,如何建立起農村文化建設長效機制,滿足廣大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是擺在鄉鎮農村文化建設面前的一個重要的課題。
關鍵詞:鄉鎮農村文化;建設
鄉鎮農村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文化由于地域、風俗、民族的不同,農村文化變得豐富多彩。農村文化涵蓋面相當的廣泛,是民族文化的根和源,同時也是現代文化的基礎,面對農民群眾對精神文化需求的越來越高,農村文化建設變得越發的重要。
一、當前鄉鎮農村文化建設現狀
1.政策扶持,迅速發展。近年來,鄉鎮積極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有關文化建設相關文件精神,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同時,不斷推進鄉村文化建設。
2.群眾性的精神文化活動不斷增多。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活動方式方法在不斷的更新、增多,從以往的沒有場地到現在的有小區必有活動場所,從沒有組織散亂的群體活動到有廣場舞團隊等,從沒有農業生產知識書籍到有農家書屋等,群眾精神文化不斷在更新、豐富。
3.文化站建設不斷完善。基于文化政策及政府對文化建設的支持,文化站建設不斷完善,基礎設施不斷增多,基層文化站的作用在不斷的凸顯。
二、鄉鎮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領導重視不足。在農村普遍存在重經濟收入而輕精神文化建設的現象,導致文化建設可以擺一擺、放一放、拖一拖,只要有基本的形式,在年底的報告中有所提及文化建設方面的內容就可以的不重視思想出現。
2.專業性文化人才缺乏。鄉鎮農村文化建設工作專業性較強,但就目前鄉鎮文化站來說,已出現人員年齡結構老化、能力不足、文化程度低、文藝創作人才更是青黃不接,部分人員已不適應文化建設的需要,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進步,導致存在專業性文化人才嚴重缺乏的現象。
3.文化建設資金投入不足。由于受到財力、物力、人力的限制,及認識不到位等的多種因素影響,鄉鎮文化建設普遍不被受到高度重視,隨即導致了財政投入不足,出現鄉鎮文化站“吃不飽、也餓不死”的現象,進而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現狀出現,想干事,干成事的動力與激情一度被慢慢磨平。
4.培訓力度不夠。對新進入文化系統的人員,缺乏專業性的培訓,有些人員在進入文化系統之前并未與文化專業性有任何的交集,這就導致了不能迅速進入文化工作者狀態,僅通過自己摸索、總結,需要很長的時間來對文化工作進行了解掌握,進而導致文化建設工作難以及時開展,或開展之時經常出現瓶頸的狀態,阻礙了文化建設工作的進程。
5.活動缺乏創新,方式方法少。文化活動較為單調、單一,僅為文化活動場所文化器材的娛樂活動、廣場舞,沒有深度結合鄉鎮文化特色,如節日特色、美食特色、非物質文化特色等組織開展各樣文化活動,導致文化活動接地氣不夠,參與度不高,影響力不大。
三、強化鄉鎮農村文化建設的舉措
1.提高思想認識。要高度樹立沒有文化的大繁榮就沒有農村經濟的大繁榮;沒有農村文化的全面發展,也就不可能有城鎮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的思想。要充分加強對農村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充分認識文化繁榮有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和推動農村經濟持久發展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加強鄉鎮農村文化干部培訓。一是要配齊配強文化站人員,對有志于文化事業的人員要組織開展專業性的培訓,針對崗位進行崗位技能培訓。對新進入人員要設置必要的入門培訓,在具備相應的基礎技能后,經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證上崗。二是人員培訓時長要保證。能夠有充足的時間及精力投入到培訓之中去,堅決做到磨刀不誤砍柴工。保證培訓人員有充足的精力學本行、干本行、愛本行。通過不斷的“充電”,提高文化建設工作人員的文化素養、業務能力和技術水平,牢固樹立政治意識、服務意識、創新意識、責任意識。
3.引進文化專業性人才。針對出現人員不足,文化建設知識參差不齊的現狀,要加大引進文化專業性人才的力度,以帶動整個文化站、乃至整個文化建設的進程。
4.加大文化建設資金投入。資金的投入,是文化建設“活”起來的基礎,要加強對有規劃、有方案、有實際成效預測的文化建設項目的資金投入,如文化旅游景點的投入,實現文旅的更深度融合。
5.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
(1)強化農家書屋建設。通過調查研究,提供適合本地發展的相關經濟作物書籍,打開農村人對文化知識的視野,找到新的增加收入的路子,不斷推進文化傳播與收入增加的完美結合。全方位體現出農家書屋打造建設的必要性和實用性。
(2)組織開展節假日文體活動。有效利用節假日,如春節、中秋節、國慶節等,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通過村組出節目、黨支部出節目、社團出節目、鄉村企業出節目等方式,使文化建設做到全民參與、全民共享。增進全民身心健康,感受生活的美好,實現全民大團結,進一步實現文化建設大融合。
(3)搞活地方特色文體活動。結合鄉村文化底蘊,扎實挖掘鄉村物質文化及非物質文化,將文化建設工作與農村群眾認知深入融合在一起,提高群眾的參與度與認知度,同時確保文化建設的實效性,真正做到文化建設與群眾對精神文化需求的高度一致。
參考文獻:
[1]張明亮.發揮鄉鎮文化站作用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J].神州旬刊,2017(6):280-281
[2]桂勝、趙冰.農村文化建設若干問題探討[J].湖北社會科學,2012(05)
[3]張國盛.大力發展文化事業滿足群眾文化需求——對群眾文化工作的思考[J].群文天地,2017(08):15-17
作者簡介:
郭艷蘋(1981--)女,漢族,2004年9月參加工作,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鄉鎮(街道)文化工作。現就職于保山市隆陽區永盛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