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長春市第一零四中學 孫先艷
在初中數學教學當中,教師過分注重教學過程,忽略學生的參與意識,導致學生的參與性不強,因此,為了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教師應當正確認識到培養學生參與意識的重要性,制定相應的教學措施,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參與意識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因為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的引導作用以及學生的主體作用都相互影響,教師通過恰當的教學措施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形成主體意識,學生可以主動地參與到課堂討論和學習當中,參與到課堂交流當中,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所以,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是促進當下初中數學教學更好發展的重要教學要求,通過形成學生的參與意識,可以有效地帶動整體課堂的教學氛圍,在實際教學中凸顯學生的課堂地位,激發學生課堂表現的信心。
社會教學注重創新化發展,緊抓學生的發展為主。因而,當前教學對于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出了一系列教學要求: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情況,實時調整教學方法,重視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好學習計劃,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奠定堅實的教學發展基礎。新素質教育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提高學生在初中數學課堂上的參與意識,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在課堂上肯定自身的學習能力,從而在課堂上踴躍參與教學的探討。
培養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參與意識,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現學生不預習、不思考和不復習的問題。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上,要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教師必須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作為引導者的角色,和其他學科相比,初中數學更加枯燥難學,所以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并不高。如何構建高效的數學指導課堂,往往要求教師從實際教學入手,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地位,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以引導為主,調整當前教學的教育指導;為學生留有參與教學的空間,進而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性。所以,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引導學生如何進行自主學習。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如何進行自習,參與到學生的課后作業當中,細心地指導學生完成作業,針對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解答,在形成良好師生關系的同時,在指導的過程中解決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疑問,促進學生將知識點進行吸收利用。
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是為學生積累數學素養的重要階段。因而,教師更要在課堂教學中時刻以學生為主,把課堂表現的機會交給學生,時刻為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提供發展空間;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能力,實時調整教學方法,注重引導激發學生自我探索數學教學的能力,從而有效地提高整體教學質量。所以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每位學生的課堂看法,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肯定學生想法,時不時進行思維引導;鼓勵學生一道題型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因為許多數學問題的解題過程并不是唯一的。教師緊抓這一課程特點,在學生進行問題的解答時,引導學生跳出書本方法去尋找更多的解題思路和解題過程,豐富數學教學的知識點,擴展學生思維空間。比如:在進行新的知識教學時,可以先拋出一個簡單的舊知識點進行復習,從中激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在學習全等三角形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分析不同三角形的性質,如等邊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從中引起學生對于三角形性質的記憶,進而更好地開展新知識教學。在進行新知識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如何將舊知識和新知識融合在一起,這樣既可以起到復習的作用,又能起到新知識學習的作用。
培養學生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參與意識,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因此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要做好對學生獨立思考的引導,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學生思考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恰當的指導,引導學生如何利用所學習的知識來解決問題,要求學生發散自己的思維,不要局限于課堂上所學習到的知識。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要積極做好激發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思考的教學準備,在課堂上以提出教學課程話題為主,促進學生通過問題的思考培養自我主動思考和獨立思考意識,從而更好地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只有引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才能推動學生自己去發現課程之外的知識點,不斷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素養能力。同時,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在課堂解題時的思路過程,加強對學生的思維引導。在進行全等三角形證明的時候,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質,然后借助性質來進行證明。比如全等三角形的對角相等,對邊相等,只要學生能夠證明到三角形的兩條對應邊相等,則可以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
課堂是為學生所開設,所以必須要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意識,才能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必須要意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對學生的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動手能力。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如何借助數學工具去開展數學實踐活動,比如在進行軸對稱知識學習的時候,學生可以多動手去畫一下,進一步提高自己對軸對稱知識的了解。當學生不知道如何去解決數學問題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思考問題,在思考過程中要動手。比如在證明三角形全等的時候,學生就要結合不同的證明定理來進行證明,如果條件不足,學生就要從已知條件中找到更多的條件,從而滿足證明三角形全等的條件。因此,在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必須要提高自身的動手能力,從而更好地提高在數學教學中的參與意識,提升學習效果。
在提高學生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參與意識時,教師要做好幾個注意事項。首先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教師要結合新的教學任務以及新的教材,制定新的教學目標,樹立創新的教學思想,正確認識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不僅是一名引導者,更是一名參與者,所以教師要和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互動狀態,通過互動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特點,然后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制定教學計劃,更好地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中心地位。其次,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教師要致力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趣味性,比如將枯燥的數學知識更加形象化和生動化,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從學生思想方面入手,首先為學生樹立好“學習數學在初中學習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的意識,從教學源頭樹立發展目標,這樣一來,學生才會認真地進行學習,才能做好預習、復習,在課堂上才會更加認真地聽講。所以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的意義和作用,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重視程度,為提高數學學習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課堂上,要充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要始終以學生為主,緊抓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發展空間,在為學生提供思考空間的同時,引導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的探究中來。對于初中數學教師來說,更要將當下教學模式始終與社會教學相接軌,完善教學措施,做好學生參與意識的培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