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冰 宋巖靜 趙延安

摘? ?要: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社會創新創業工作的越來越重視,各高校紛紛開展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在課堂教學,學生活動、項目研究以及實踐實戰等不同層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其中,高職院校作為高校隊伍重要組成部分,其創新創業教育有著自特點。本文著眼于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基礎課程建設,以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創新創業課程為研究對象,從課程的建設目標、內容選取、組織結構、教學模式等幾個方面進行歸納和總結,為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基礎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 創新創業? 基礎課程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6(b)-0206-02
在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代背景下,國家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各高校紛紛開設大學生創新創業類課程,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是同類院校中較早開設獨立創新創業課程的高職院校,經過幾年發展有了一些經驗,現從以下幾個方面談幾點思考。
1? 課程建設目標
《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課程[1]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通識課程,其課程建設的主要目標主要有三點,一是知識層面,即使學生了解創新創業內涵,學習創新創業基本理論、創新思維技法以及創辦企業相關知識;二是能力層面,即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掌握創業相關知識,鍛煉創新創業能力;三是意識層面,即促使當代大學生具備創新創業意識,養成創新思考的思維模式,培養創新創業精神。
2? 課程內容選取
2.1 選取原則
課程遵循“理論夠用、案例引導、實踐為重、能力培養”的原則,重新組織教學內容,構建“理論易懂、實訓有趣、實踐可行”的完整的課程內容體系,在教學內容上,結合學校中醫學、中藥學、針灸推拿以及護理等專業特點,立足高職技能型人才培養要求,突出教學內容的“易學、好懂、能用”原則。
2.2 主要內容
課程整體分為創新理論與創新思維指導、創客精神和創業項目指導3個模塊,涵蓋6個理論環節和4個實踐指導環節。教學中將應用大量案例,在“體驗式”教學[2]中達到教學目的。
2.3 教材選用
參考教材均為本教學團隊編著教材,教材借鑒、參考了國內外大量創業指導與創業教育研究方面的文獻資料以及一些專家教授的理論和觀點,引用豐富的教學案例,結合高校開設的創業基礎課程的實際情況,在梳理篩選經典知識理論的基礎上,盡可能搜集創新創業的最新認知理念和實踐方法,以貼近時代,滿足未來發展趨勢。目前,課程組根據近年來創新創業教育需要,研發了教材《大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業指導》(定于2020年5月出版)以及配套教材《大學生創業實務指導手冊》。兩部教材在理論和實踐偏重上、在面向學生提供的知識面上各有側重,相信會給創新創業教育帶來更好的體驗。
3? 課程組織結構
3.1 課程內容設計
課程內容設計的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3.2 教學方法與手段
本基礎課程中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的合理搭配,每個章節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性操作比例達到4:6.。在教學方法上,以盡量多的案例來解讀創新創業基本理論;以“體驗式”教學法來展示創新創業情景;以頭腦風暴、模擬對抗等方式來感受創新創業的多元性特點;通過圖例、視頻、模型等方式,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課程知識所帶來的樂趣。
3.3 考核方式
在評價方式方面,采用定量和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3],即將理論知識測評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在操作中,將學生隨堂問答、知識點掌握作為理論考核內容,學生創新創業計劃書作為實踐操作考核內容,課程考核以開卷考察的形式進行。
總評成績=學生平時聽課為10%+課外作業為30%+課堂討論10%+創業項目書評分50%。
4? 教學模式
打破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構建“三全,四化,五結合”教學模式,通過優質教學內容、可視化教學平臺和多樣化的實訓,構建一個完整的體系,有效提升創新創業基礎課程的吸引力。
4.1 “三全”
課程將教學與實訓相結合,形成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課程為主導的創新創業教育的“全過程實施、全方位開展、全員參與”。
(1)全過程實施:面對全體學生,從課程開始即采用“項目導入”式教學,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設計項目,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不斷迭代和修正項目為目的。
(2)全方位開展:通過線上、線下平臺,借助各類創新創業活動和賽事,讓創新創業不僅停留在課堂,而是融入學生日常生活。
(3)全員參與:借力目前全社會對創新創業的高度重視,在學校創新創業工作“一把手”工程的推動下,拉動全校教師共人人參與,營造了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
4.2 “四化”
(1)模塊化。課程分創新思維、創客精神和創業指導3大模塊。3個模塊既相對獨立,又緊密聯系,循序漸進。
(2)體系化。總體設計,分項實施,分步執行,分塊運作。
(3)引領化。明確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引領。
(4)動態化。及時宣傳新出臺的國家政策,及時分析新形勢的變化,如各類創新創業優惠政策的實行、典型校友創業案例等,通過主題班會、講座等方式及時向學生宣講。
4.3 “五結合”
教學過程中遵循案例教學與理論探討相結合、創業實戰與課堂“體驗式”模擬相結合、教師講解與學生參與相結合、課外實訓和課堂教學與網絡學習相結合、專題理論教學和專題討論與錄像觀摩相結合、創業家宣講和專家講座與校友座談相結合的“五結合”原則,創建了“理論教學-案例教學-模擬教學-實戰教學”四位一體的教學模式。
(1)案例教學與理論探討相結合。創新創業基礎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通識性課程,既涉及專業知識理論,又涉及社會生活技能,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本課程采取了大量案例,用生動的案例來解讀理論,同時,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用時代的語言來豐富理論的含義。
(2)創業實戰與課堂“體驗式”模擬相結合。近年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一系列創新創業賽事為課程發展帶來了機遇,越來越多的在校學生愿意思考創新,樂于實踐創業項目。本課程抓住機遇,在創業教育模塊,讓學生以團隊方式思考創業項目,設立項目,并通過課程深入,將學到的新知識注入項目發展,推動學生實踐項目,將實戰與體驗相結合。
(3)課堂教學與線上教學相結合。信息時代為混合式教學法提供了舞臺,課程通過線上教學平臺,通過視頻、案例和一對一指導等方式延展課堂教學,將創新創業教育真正從課堂導入生活,線下教育與線上輔導相互融合,實現了平臺之間的互通。
(4)專題理論教學和專題討論與錄像觀摩相結合。將就業指導課的內容分成專題進行授課,同時設置一些討論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收集資料,分組討論,集中講評,組織學生觀摩學生求職錄像,讓學生對投遞簡歷、面試、到單位實習等建立感性認識。
(5)企業宣講和專家講座與校友座談相結合。面向廣大學生,定期邀請知名企業專家來學校進行創新創業文化以及創業歷程講座,幫助學生了解創新,感受創業;針對創業愿望突出的學生提供進階課堂,邀請就創業指導專家來校開設沙龍,助力學生創新創業。
5? 結語
創新創業基礎課程是一門通識性較強的理論課程,教學目的是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法。本文主要從課程建設框架和實踐教學模式的角度進行闡述,在教學應用中教師應充分考慮授課學生的專業、年級以及地域等特點,進一步豐富教學資源和課程內容,靈活應用教學法,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鄭珺.大學生創新創業公共課程創新改革的探索與實踐——以黃山學院《創業基礎》課改革為例[J].藝術科技,2019(9):30-31.
[2] 夏陽.體驗式就業:高校就業指導新模式[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13):21-22.
[3] 王凱,申良云.高校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4(20):166-168.
基金項目: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培養鏈視角下的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16WG15)。
作者簡介:白冰(1980—),男,漢族,山東蓬萊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就業指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
宋巖靜(1986—),女,漢族,山東文登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就業指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
趙延安(1973—),男,漢族,山東東營人,本科,執業藥師,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