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摘? ? 要:目前,高層建筑結構已逐漸成為建筑工程的一種重要結構形式,設計混凝土結構時,設計人員應綜合比較各種結構設計方案,選擇最合理的結構型式,以滿足安全性、耐久性、經濟性和美觀性的要求。
關鍵詞: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抗震設計
1? 引言
為了保證建筑的承載力和抗震性能滿足相關要求,設計人員需要對高層混凝土建筑的抗震設計進行優化。本文論述了高層混凝土建筑的結構特點和抗震設計要求,介紹了抗震設計的要點,最后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設計策略。
2? 高層混凝土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要求
高層混凝土建筑抗震設計的主要目的是優化建筑的抗震性能,保證其在頻繁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在發生設防地震災害時,仍可通過后期維護和修理使用;萬一發生罕見的地震災害,主體建筑結構不會倒塌。高層混凝土建筑的抗震設計應充分考慮各種影響因素,嚴格遵守設計標準和相關規范。在抗震設計中,設計人員應遵循強剪弱彎、強柱弱梁的基本原則,注意建筑的應力平衡和合理性,提高整個建筑的可靠性。同時,在高層混凝土建筑抗震設計中,設計人員應準確分析計算建筑的結構剛度,綜合考慮地質環境、物理力學、建筑材料性能和設備性能等關鍵因素。
3? 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要求分析
3.1? 基于剛度設計優化高層建筑抗震性能
在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剛度是一個重要的設計指標,它將直接影響整個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因此,設計人員應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來提高建筑物的剛度,以減少地震對建筑物的負面影響。在設計過程中,應特別注意建筑結構的抗扭剛度,防止建筑結構被地震破壞,造成建筑嚴重變形,達不到工程性能要求。同時,在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結構的整體性,以保證各構件和子結構滿足規范要求,提高建筑物的穩定性和抗震能力。
3.2? 提高建筑物構件的延性
在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設計人員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建筑構件的延性,從而優化建筑結構的變形能力,增加地震作用傳遞過程中的能耗,減少地震作用對建筑結構的破壞。也就是說,整個建筑的抗震性能是通過結構構件自身的能量消耗來提高的,為了提高建筑性能,設計人員可以采用頂部剛性、底部柔性的框支剪力墻結構,這樣可以顯著提高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此外,在建筑結構抗震設計過程中,必須考慮轉換層以下樓板構件的延性,如果結構為框架體系和框架核心筒體系,應采取各種措施提高框架柱的延性。
3.3? 避免產生共振
在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設計人員應認識到共振的危害,并在設計過程中避免共振,當建筑物的固有頻率與場地的振動頻率一致或相似時,就會發生共振。在這種情況下,地震對建筑物的作用被放大,這對建筑物的承載力和整體指標產生不利影響,為防止此類問題的發生,設計人員應根據相關規范估算建筑場地的特征周期,有針對性地調整建筑的剛度和質量,以改變建筑的固有頻率,增大兩者之間的差異,從而有效地避免共振,減少地震的危害,提高建筑的整體抗震承載力。
4? 高層混凝土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要點
4.1? 科學選址
施工前,應進行科學的選址,由于施工現場的地質、地形和水文條件是影響建筑物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設計人員應充分了解和勘察施工現場的環境和條件。如果在現場發現危險因素,應及時解釋,并選擇其他位置。在勘察過程中,應特別注意地形、地質和水文條件的勘察,同時應加強記錄的準確性,以優化建筑物的結構設計方案。
4.2? 注重結構規則性與均衡性
在高層混凝土建筑的結構設計中,應注意結構的規律性,排除不合理的設計方案,合理的建筑結構布局規劃可以顯著提高結構的抗震性能。一般來說,對稱建筑結構受地震波影響較小,整體性能指標較為穩定,因此,設計人員應采取切實可行的抗震措施,合理有效地加強整個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
4.3? 合理利用防震縫
在不規則建筑的設計中,設計人員應根據實際情況增加抗震縫,在設置抗震縫的過程中,要充分結合建筑要求、抗震設防烈度等因素,使抗震縫兩側的建筑相互獨立,形成抗震性能優良的平面單體。在設計過程中,建筑物的高度與抗震縫的寬度密切相關,當高度小于15m時,抗震縫的寬度不應小于100mm,如果建筑高度超過15m,可結合抗震設防烈度和工程設計高度增加抗震縫寬度。此外,抗震縫的寬度應根據實際結構進行調整,在抗震縫寬度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應保證框架-剪力墻結構的抗震縫寬度大于框架結構的70%,在結構設計階段,主要影響因素與框架結構基本相同,在剪力墻結構抗震縫寬度的設計過程中,應保證該值滿足框架結構參數的50%以上。
4.4? 優化調整結構抗震設計方案
高層混凝土建筑的結構設計方案必須符合國家規定,充分發揮混凝土結構的延性特點,減少對主體結構的不利影響,設計人員需要準確分析不同等級地震波對高層混凝土建筑結構的影響程度,協調各構件的性能,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優化高層混凝土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此外,相關人員應加強對地震信息的研究,結合現有抗震措施,加強對關鍵構件的處理,以減少混凝土結構的不利影響,提高抗震效果。
4.5? 優化結構參數計算
在建筑工程抗震設計中,應合理選擇建筑結構參數,如果參數選擇不合理,將直接影響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因此,在結構設計前,設計人員應合理選擇建筑結構的設計參數,并根據相關規范確定重要指標。設計人員可以在建立地震災害結構設計模型的過程中準確計算模型參數,按照相應的比例建立建筑模型,對振動臺進行模擬試驗,找出建筑結構中的不足,在現有設計的基礎上采取科學有效的優化措施,以增強建筑結構在地震中的承載能力。
4.6? 整體性與能力設計
混凝土結構設計的完整性直接關系到其強度,整體性越強,混凝土結構的強度就越強,同時,混凝土結構強度的加強可以促進整個結構在強應力條件下的穩定性。在突然地震的情況下,混凝土或構件的下落可以被控制到最小程度,在設計混凝土結構時,發揮對稱設計的作用,可以避免地震對混凝土結構的嚴重不利影響,防止混凝土結構的單側倒塌。不僅如此,這也是對設計師能力的要求,對于設計人員來說,在進行與設計相關的工作時,需要對地震災害的實際破壞能力有深刻的了解,并準確控制混凝土結構強度的安全度。
4.7 合理布局建筑平面與立面
在結構設計的相關工作中,應注意建筑平面和立面的規律性,因為它是建筑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內容,在建筑平面和立面的規劃過程中,應注意保持其規則性和簡潔性,使剛度中心與結構質量中心重合。此外,在建筑平面和立面的設計中,不可避免地要采用比較嚴重的不規則設計方案。因此,應注意在適當的位置設置抗震縫,以便將形狀復雜、平面不規則的建筑劃分為相對規則的獨立單元,在充分考慮建筑造型和使用功能滿意度等相關因素后,建筑立面外觀設計必須遵循簡潔、典雅的原則,以有效提高工程的抗震性能。
5? 結束語
地震災害是不可預測和不可控制的,并將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因此,加強高層混凝土建筑的抗震設計尤為重要。設計人員應充分考慮高層混凝土建筑結構的設計要求,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完整、合理、可實施的抗震設計方案,不斷優化整個結構的抗震性能,增強建筑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確保人民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 范丘毅.帶轉換層高層建筑結構非抗震與抗震設計的差異分析[J].廣西城鎮建設,2018(9).
[2] 李英.淺析高層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策略[J].福建建材,2017(11).
[3] 沈雁雁.高層建筑結構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研究[J].中國標準化,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