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志泉
摘 要:長期中職語文教學的實踐,使我深刻地體會到,中職語文教學應加大作文訓練力度,以下就從八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體會。
關鍵詞: 中職語文;語文教育;作文寫作
一、作文訓練能夠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寫作一是個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的創造性腦力勞動過程。而要正確、全面、生動,科學地表達,就離不開字斟句酌,就離不開語法修辭等語文知識的恰當運用,就離不開正確的邏輯關系,同樣也離不開芳澤千古的詩句,動人心魄的警句格言。這樣,學生在實際寫作運用中,對各方面的知識就會理解得更準確,更全面,更深入,掌握起來也不再是那么機械地死記硬背。
二、作文訓練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水平。一篇成功的作文,除了離不開必要的語文基礎知識,還必須要有明確的立意,突出的中心思想,這就要求學生對文題要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對材料要有深入的挖掘;其次,一篇成功的作文離不開鮮明生動材料。這就要求學生對所擁有的材料有一定識別和鑒賞,并在此基礎上做出選擇取舍,做出正確地分析與歸納,從而做到與中心思想的統一,再次,一篇成功的作文必須要有嚴謹完整的結構,清晰有致的層次,這就要求學生對習作要有精巧的構思、細致的組織、合理的布局。一篇好的作文當然還離不開準確嚴密、生動形象的表達,正所謂“言之無文,行而不遠”。這就要求學生根據文章體裁和所表現的中心,選擇和諧一致的語言,或自然質樸,或簡明扼要,或生動形象,而這就離不開對字詞的推敲,對句式的斟酌,對各種修辭手法的靈活運用。以上所述的內容,是寫作訓練中必須想到和做到的,學生只要這樣長期地堅持下去,作文水平提高的同時,閱讀欣賞的能力也就會隨之增強。
三、作文訓練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中養成條理化的好習慣。眾所周知,語文知識零碎繁多,覆蓋面廣,靈活性強。在學習過程中,對各知識點如果不能分門別類,在學習時,只能是無頭無緒,眉毛胡子一把抓。這樣的學習狀態勢必導致學生焦頭爛額,卻成效不大。更嚴重的是會消磨學生的學習意志,減弱學生的學習興趣,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讓學生學會條理化,十分必要。而作文訓練便是學會有條有理的一種很實用的方法。一篇成功的作文必須做到“言之有序”,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條理化的好習慣。在學習中,學生做到有條不紊,也就成為一種自覺的行動。從時間的分配,到內容的安排,學生自會做得更合理,更科學。
四、作文訓練能夠提高學生的分析、歸納的水平。“義理應當是靈魂,是統帥”。一篇文章必須要有好的觀點,這離不開對材料的分析,對材料思想蘊涵的歸納。因此,只要學生認真對待作文,他們分析、歸納、總結的水平,必然會隨著一次次習作相應地有所提高。
五、作文訓練在學習中可以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學習太枯燥了”,這是許多學生的心里話。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時常給學生以“新”的刺激,“求”的沖動。作文的話題哪怕是一枚貌不驚人的石子,一片司空見慣的綠葉,一個禁不起風浪的紙船……,這些對學生總會有一種新的視覺刺激,學生總會產生一種新的思想活動。即使對那些“談文變色”的學生,也會有一種新的觸動,也會有一種“痛苦的快樂”;而對“喜文樂寫”的學生來說,則如魚得水。這樣,作文訓練在學生思想上形成的跌宕起伏,無形之中就會“刺激”思維更活躍,自然也就會推動學習的進一步深入。
六、作文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寫作本身就是思維智力的活動,就是一種創新。“文章是作者對于客觀事物的能動認識和創造性反映的結果”,“寫作有助于人們在整理思維,組織思路和進行比較過程中,培養首創精神”。這些對寫作的經典闡釋,鮮明地亮出了寫作促進思維、發展智力、培養創新意識的功用。學生的思維發展了,智力提高了,創新能力增強了,對學習自然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七、作文訓練可以穩心定神。學習最忌諱的就是心浮氣躁,要想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必須能夠坐得下來,專心靜意。寫作則有穩心定神之功效。寫作訓練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會有相對較長的時間趨于集中,趨于穩定,其浮躁心理、浮躁行為,就會不同程度的相對弱化。訓練的次數多了,學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一種良好的意志品質,潛心于學習之中。
八、作文訓練帶來的效應,會促進學生各科成績的提高。學生有了良好學習習慣,綜合能力提高了,對其他各科的學習也就必然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正可謂“一石擊起千層浪”。
總之,中等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中,作文訓練不但不應該忽視,相反,更應該加大訓練力度。
參考文獻
[1] 金鑫.中職語文微寫作教學的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03):81.
[2] 吳旭.關于中職議論文寫作三要素的思考[J].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20(03):85.
[3] 季項.對中職語文作文分層教學的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2020(0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