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代高校大學生的法治教育呈現出教育內容不夠綜合;教育對象不夠全面;教育手段不夠多樣等特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迫切需要加強對當代高校大學生的法治教育,這是源于時代和現實的需要,加強當代高校大學生的法治教育可以通過:建立高素質法治師資隊伍;創新法治教育形式;堅定法治教育目標。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法治教育;路徑
一、當代高校大學生法治教育的特點
當代高校大學生法治教育呈現出教育內容不夠綜合;教育對象不夠全面和教育手段不夠多樣等特點,加強對當代高校大學生的法治教育刻不容緩。
(一)教育內容不夠綜合
當代高校大學生的法治教育呈現出教育內容不夠綜合的特點。許多院校的法治教育僅停留在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上,在一門課程內既要完成關于思想道德修養知識的講解,也要完成法律基礎知識的講解,有關法治教育的教學時間無法得到很好的保證。而且課堂上也很少有法律案例和最新的法律知識內容的講解。法治教育作為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教育內容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是遠遠不夠的。當今社會日新月異,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出臺和修訂了一些法律,而課本的時效性稍有欠缺,無法將最新的法治知識和法律動態編入書中。任課教師如果自己不能在備課時做到拓展,或因課時有限難以進行拓展,大學生則無法獲取更深入的法律知識。
(二)教育對象不夠全面
當代高校大學生的法治教育呈現出教育對象不夠全面的特點。一些院校只注重對法學專業學生的法治教育,忽視了對非法學專業學生的法治教育,對非法學專業學生的法治教育只停留在表面。法學專業的學生有系統的、多年的專業知識的培養,而對非法學專業學生的法治教育僅停留在公選課上。公選課多為大班級、多人數教學,難以保證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效果,因而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公選課的授課教師通常沒有法學專業教師的專業背景,專業知識方面會稍有欠缺。
(三)教育手段不夠多樣
當代高校大學生的法治教育還呈現出教育手段不夠多樣的特點。大學生傳統的法治教育通常只有課堂教授這一條途徑,很少有模擬法庭、法治知識競賽等這樣豐富有趣的活動。教師在課堂教授時,通常采取讀課本、讀ppt等形式,對理論知識的講解較為枯燥,難以提高學生學習法治知識的積極性。如果高校可以鼓勵學生創辦法治學習興趣小組、舉行模擬法庭活動或讓法學院的學生對非法學專業的學生進行法治知識普及,法治教育會由學生被動學習、不愿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樂于學習,法治教育效果會更好。
二、當代高校大學生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依法治國、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這都體現了國家對法治的重視。加強對當代高校大學生的法治教育源于時代的變化和現實的需要。
(一)時代的變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全新的歷史方位。時代的變化催生了許多新問題,新型犯罪更加隱蔽,在經濟領域,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犯罪方式開始呈現線上詐騙的趨勢,比如電話詐騙,購物軟件刷單等詐騙方式。線上詐騙難追蹤,我國在這方面的法律還仍有空白,給了一些不法犯罪分子可乘之機,時代的發展急切需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法治教育。隨著計算機網絡的普及,網絡安全問題也不容樂觀,網絡犯罪虛擬、隱蔽的特性使得許多大學生難以分辨,加強大學生法治教育刻不容緩。
(二)現實的需要
法治知識和大學生自身的利益及日后的發展息息相關。大學生畢業后最終都是要走上工作崗位的,但是在校大學生通常對勞動法了解不多,如果日后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缺乏一定的法治知識,也難以維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層面提出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要求,在全社會上下營造一種法治的氛圍,離不開每個大學生的努力。大學生作為當代具有較高知識水平的一個群體,加強對其的法治教育,為我國早日實現法治強國目標奠定基礎。
三、當代高校大學生法治教育的路徑
加強對當代高校大學生的法治教育,可以通過建立高素質法治師資隊伍;創新法治教育形式和堅定法治教育目標。
(一)建立高素質法治師資隊伍
教師自身對法治知識是否了解,直接關系到對學生的教學效果,應建立高素質法治師資隊伍。輔導員是在校期間與大學生接觸最多的人,以往的輔導員招聘往往要求心理學、教育學背景,卻忽視了對法學知識背景的教師的招聘。招聘具有一定法治知識的教師,可以對學生產生言傳身教的作用,教師也可以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在做學生工作時發揮作用。學校可以開設專門的法律援助中心,設立專職教師,為大學生提供免費的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詢。
(二)創新法治教育形式
傳統的大學生法治教育形式單一,多為灌輸、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容易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網絡平臺的興起,當今高校的法治教育可以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利用學院或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定期進行法治知識的宣傳,圖文并茂,配上法學專業教師的講解,在除了課堂外的地方對大學生進行法治教育,全方位對大學生進行法治教育。網絡上也有很多關于法治知識講解的視頻,教師應多加甄別,認真挑選,為大學生推薦高質量法治知識學習資源。
(三)堅定法治教育目標
大學生作為時代新人,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其進行法治教育,有利于我國早日實現法治強國的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大學生進行法治教育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進行,高校應在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公選課的基礎上,繼續開設關于不同法律門類的選修課,鼓勵學生根據自身需要進行選擇,并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法治強國目標教育。
參考文獻
[1] 楊竹,劉張飛.論大學生法治教育的學科屬性、基本內容與實施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06):65-68.
[2] 賈曉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大學生法治教育提升策略[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5):142-145.
[3] 李全文.全面依法治國視域中的大學生法治教育[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05):68-70.
作者簡介:查婉晴(1998-),女,安徽蕪湖人,漢族,南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