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芹
摘 要:閱讀是完成語文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不可缺少的途徑,語文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的提升,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和開展。本文就小學語文閱讀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一些措施展開了簡要的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閱讀;措施
引 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因此,需要語文教師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全面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1.1教育觀念陳舊
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一部分教師只用學生的語文成績來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高低,分數越高越能證明學生的語文水平越高,卻忽視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雖然國家早已實行素質教育,但一些教師的教育理念還沒轉變過來,在進行語文教學時,仍舊優先考慮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不是學習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往往會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學生對文本沒有自己情感的投入,沒有思維的分析,沒有參與性的交流,學生對閱讀產生陌生感,不會主動地激發自己的興趣,沒有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的能力。
1.2學生缺乏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
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但就目前的語文教學而言,教師并沒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再加上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也難以靜下心來進行閱讀,造成了學生缺乏語文閱讀的興趣,無法激發學生對語文閱讀的熱情和積極性,使得學生語文閱讀能力難以得到提升。
1.3學生在閱讀時教師沒有適當的指導
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限,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會出現不認識的生字詞或者難以把握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導致學生對課文內容不能夠深刻理解。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發揮引導作用,對學生進行恰當的指導,點撥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尤其是對閱讀方法運用的指導,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來更好的進行閱讀。在學生遇到問題時及時的進行解答,讓學生建立對閱讀的信心,逐漸的培養學生對于閱讀的積極性和興趣。
二、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措施
2.1為學生講解閱讀技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文教師在日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有針對性的教給學生一些閱讀技巧,從而讓學生更快更好的進行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在實際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把握課文的內容,研讀文章的細節,通過向學生提問的形式,逐步的引導學生對文章整體的思想內容進行把握。從文章寫的是什么,到作者是如何表達出來的,慢慢過渡到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表達這三個步驟來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提問,從而讓學生深刻理解整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情感。
例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一課時,教師首先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了解文章主要寫的是什么,讓學生初步感知整篇文章的內容。然后讓學生理解作者在寫作時所運用的一些修辭手法,例如“周圍裹著一層薄薄的水藍色‘紗衣”是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等等,讓學生更深一步的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最后讓學生總結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只有一個地球》,讓學生感悟地球的“渺小”和“偉大”,讓學生產生保護地球的意識。
2.2設置學生閱讀能力的相關評價體系
雖然現階段對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還存在一些問題,但學校仍舊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學生閱讀的評價體系,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教師應該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制訂一套完整的閱讀能力評價體系,通過教學評價過程能夠有效掌握學生的閱讀情況和接受能力,幫助教師確定未來閱讀教學所重點進行的內容。在進行相關的評價時可以進行閱讀后進行閱讀習題的訓練,習題不僅包括對重點字詞和課文內容的考查,還需要重視寫作手法、文章的思想感情以及一些重點句子分析的評價,這樣全面科學的評價對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并且還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結 語
總之,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在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廣泛閱讀,并主動分析文章內容。在課堂中,教師需要通過靈活的教學方式,及時點撥學生思維,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探究過程的體驗,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讓學生從心底愛上語文,從而培養學生終生閱讀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 張春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學周刊,2020(21):15-16.
[2] 郭文豐.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0,39(06):94-96.
[3] 古敏.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24):61-62.
[4] 王彥龍. 深度教學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優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