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成
摘 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越來越受人們的關注。小學生普遍對美術學習興趣濃厚,通過美術學習,學生可以自由想象、自由動手、自由發揮,進而取得全面發展。對于小學美術色彩教學而言,要幫助學生提升對色彩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應用能力,這是美術學習的重要基礎?;诖?,本文對小學美術色彩教學策略進行探究,希望對廣大教師的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美術;色彩教學;策略
一、小學美術色彩教學現狀分析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人們對美術教學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色彩是美術的重要元素,是美術教學的重要內容,但是教學效果卻不夠理想。很多教師會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形狀的刻畫以及線條的勾勒方面,而針對色彩的涂抹只是要求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并不追求質量與效果,而一旦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涂抹色彩,則會遭到教師的批評。這會抹殺學生的天性,不利于學生對色彩的認知導致學生從此不敢再自由運用色彩,這顯然會給學生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作為小學美術教師,應給予色彩教學更多的關注,要將教學的重點放在色彩的運用之上,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色彩認知能力與自由運用色彩能力。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結合學生的繪畫作品,分析學生的內心想法與學習需求。教師的關注,也會促使學生更加注重色彩知識的學習,進一步提升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能力,進而為今后的美術學習奠定基礎。
二、小學美術色彩教學的重要意義
色彩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對于小學生而言,正處于色彩敏感期,通常情況下小學生都會比較喜歡明亮和艷麗的色彩,但是缺乏對色彩的分辨能力。除此之外,對色彩的喜好方面,男生和女生之間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女生往往更加喜歡偏暖色系,如粉色、紅色等。而男生往往喜歡偏冷色系,比如藍色或者綠色等。在色彩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可以根據學生對顏色的喜好開展教學,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學生對顏色的喜好來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而可以更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教師既要幫助學生正確互粉色彩,也要幫助學生正確運用色彩,促進學生美術素養的提升。
三、小學美術色彩教學的策略分析
(一)幫助學生掌握色彩觀察的方法
小學美術教學屬于基礎性教學,而小學一年級美術教學是學生接觸美術的初始階段,這會使學生的學習面對多方面的問題,其中色彩的劃分便是主要問題之一。對于小學生而言,其在辨別能力與認知能力方面還有待提升,對待事物往往只能看到表面色彩,缺乏對色彩的深入了解和認知。針對這種情況,需要教師來幫助學生掌握色彩觀察的方法,引導學生站在整體的角度上觀察色彩,并且對色彩進行對比,使學生認識到色彩在外界因素影響下所發生的變化,更好的把握色彩的內涵。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為天空涂色,有的學生會將天空涂成灰色,這是因為學生長時間生活在城市之中,城市空氣受到污染,導致天空看起來灰蒙蒙的一片,進而會使小學生產生錯誤的認知,認為天空的色彩便是灰色。這便需要教師既使予以糾正,向學生展示萬里晴空,幫助學生轉變觀念,認識到天空的色彩應用是藍色,進而正確認識事物的色彩,同時在此過程中也能起到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作用,進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結合生活開展色彩教學
色彩無處不在,廣泛存在于學生的現實生活之中,結合生活開展色彩教學能夠拉近色彩與生活的距離,既能激發學生的樂學情緒,也能使學生對色彩加深理解和印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注重觀察生活中的色彩,促使學生準確把握事物的色彩。例如,教師可以將教學場所轉移到教室之外,根據季節變化組織學生進行春游或者秋游活動,帶領學生來到戶外,感受大自然中的色彩。不同的季節,大自然會呈現不同的色彩,通過不同季節的戶外活動,學生能夠發現大自然中的色彩變化。這樣既能開闊學生的視野,也能幫助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豐富的色彩。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繪畫生活中的事物,然后結合自己的認識來涂抹色彩。比如將墻面涂成白色;將旗子涂成紅色;將樹葉涂成綠色;將天空涂成藍色等。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生活中常見事物的認識,而且可以使學生加深對色彩的理解,能夠正確把握和運用色彩。為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教師可以讓學生畫出校園中不同顏色的花朵,比一比哪名小朋友涂的顏色最準確,同時將學生優秀的作品進行展示。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也能使學生更加注重觀察生活中的色彩。
結束語
色彩教學是小學美術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通過色彩教學,能夠培養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美術素養,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因此,教師要給予色彩教學足夠的重視,采取有效策略保障色彩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 律攀攀. 營造五彩繽紛的世界——小學美術色彩教學策略研究[J]. 學周刊,2019,No.39208:156.
[2] 平夢妍. 淺析提高小學美術教學中色彩教學的有效措施[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20,v.170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