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俊英
摘 要:伴隨著我國小學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與發展,當下小學語文教學已經有了全新的教學目標,那就是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讀寫能力是教學的重要一個環節。教師在不斷的發展進程中對教學方式進行了相應的改革與創新,成功的實現了閱讀與寫作之間的教學融合。本文主要針對于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當下的具體形式與未來發展過程中的主要方式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教學;語文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
在小學階段,學生尚不具備完善的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對學生的教學將會對學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同時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在很大程度也影響了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除此之外,還能夠影響到學生的綜合素質與三觀建立。當下很多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往往無法將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更新與改變,依舊是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分別單獨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起不到強化作用,因此需要加強對于教學方法的更新,從而更好的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相契合的意義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往往處于打下基礎的階段,因此對于一些較為復雜且困難的知識學習往往存在障礙。在語文方面,閱讀材料中的內涵以及意義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要問題所在,學生很難得以理解。因此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想要將學生的寫作能力與閱讀能力進行提升,就需要將這兩項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結合[1]。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進行結合后,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的增強學習效率、學習質量,對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提升也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來進行選題,一般來說題材的選擇需要重視閱讀價值的多少,只有全方面的提高閱讀能力,才能夠保證未來教學過程中始終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隨后使用閱讀素材進行寫作。
二、小學階段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課外閱讀素材質量不一,學生辨識能力較差。在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明確,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社會文明也發生了改變。文化市場為繁榮的過程中也有著很多魚目混珠的現象,暴力、情色、犯罪等等題材的課外閱讀并不適合小學生,但卻屢禁不止。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主要是我國當下文化市場的門檻降低,很多讀物進入市場后沒有經過相應的審核[2]。除此之外,在學生進行課外讀物閱讀的過程中,也沒有相應的保護機制,禁止小學生購買或觀看此類讀物。在很大程度上,健康文明的課外讀物能夠開闊學生視野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素質,然而這種低俗讀物卻影響了學生未來的發展腳步,給小學生的身心帶來了嚴重的影響。除此之外,學生的辨識能力較差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的課外閱讀,學生無法分別哪些課外讀物能夠給自己帶來良性影響。一旦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接觸了不良讀物,在很大程度上將影響學生的未來發展與提升,至于寫作水平與閱讀水平的提升更是無從談起。
(二)教學模式陳舊,教師素質不高。在傳統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往往需要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只能被動的接收知識。例如在實際寫作課堂中,教師往往負責出題目,而學生則是進行被動的寫作與學習,這種學習方法無法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快速提升。在很多時候學生的寫作都是流水賬,這無法發揮出學生的實際創造能力與寫作能力,因此也就起不到鍛煉的作用。在很多時候,傳統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影響在于降低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而造成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下降,寫作質量與寫作內容也就無法提升。
(三)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差。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正處于打下基礎的階段,而在閱讀的過程中想要提取需要的寫作素材是非常困難的一項學習目標。這是因為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往往處于較為表面的階段,閱讀也是局限于較為有趣的情節中,這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文字與細節的處理[3]。在很多時候閱讀習慣一方面是學生的學習階段所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找到相應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習慣在學習的過程中非常重要,將會影響學生的未來實際學習效果。學生在閱讀方面的學習習慣被稱為閱讀習慣,而在寫作方面的學習習慣被稱為寫作習慣,因此教師想要提升教學效率,需要努力將學生的各方面學習習慣進行更正與加強。
三、將小學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的途徑分析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寫作的過程中,很多時候學生的寫作素材都來自于閱讀方面,因此閱讀對于寫作來說是打下基礎的有效措施。想要做好閱讀教學,首先需要教師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選擇具有立場鮮明、風格獨特的閱讀素材來吸引學生進行閱讀[4]。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逐漸發展與進步,教師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過程中需要將教學方式進行不斷的轉變,除了傳統閱讀方式中的文字閱讀之外,教師還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來為學生展現出圖像、影音等等多方面的刺激。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根據學生學習狀態與學習階段的不同來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適當的提升教學難度。例如在低年級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閱讀素材盡量局限在童話、神話等等趣味性較強的文章,而高年級的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盡量閱讀名著、小說,從中感受邏輯性與趣味性。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這也是學生實現有效閱讀的主要方法與前提。只有將學生的閱讀習慣得以提升,才能夠保證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更好的提升寫作水平。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的引導除了能夠讓學生提升閱讀質量與閱讀效率之外,還能夠讓學生為今后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在未來的發展中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培養閱讀習慣,從而加強學生的自身閱讀水平,在不斷的適應過程中,學生需要找到屬于自己的閱讀方法,從而構建出獨屬于學生自己的閱讀體系。而教師對于學生的指導在于能夠解決閱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更好的提升學生閱讀技巧[5]。
(三)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寫作。在進行寫作的過程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注意,出色的文章之所以出色正是由于文章中的與眾不同之處。想要更高的提升寫作水平,要求教師的寫作能夠具備有個人特點,從而展現出學生的真情實感。教師需要使用恰當的方法來對學生進行引導與教學,幫助學生在不斷的學習過程里寫出自己的風格。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一些獨立性、代表性較強的作品進行欣賞,通過反復的練習來提升學生對于寫作技巧的運用水平,讓學生能夠對一些寫作技巧靈活運用。
結束語
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在語文課程中屬于兩大重要的環節,兩者之間相輔相成,彼此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例如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能夠成為學生寫作的素材來源,而學生的寫作則是可以升華閱讀能力。在運用的過程中,學生的閱讀對于學生的寫作有著內化的作用,寫作則是將學生的閱讀知識進行外化。兩者相輔相成進行教學,能夠更好的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提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 王羽.初中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有效結合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20(17):98+101.
[2] 李海慶.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有效結合研究[J].學周刊,2020(17):37-38.
[3] 秦廿榮.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機結合[J].課程教育研究,2020(15):78.
[4] 楊文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讀寫結合有效性的實踐研究[J].名師在線,2020(08):11-12.
[5] 邢雪貞.淺析如何開展小學語文閱讀和寫作相結合的教學[J].學周刊,2020(07):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