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內部控制的主要構成要素是:環境控制、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溝通和監督。在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不足主要可以分為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其中內部原因是企業人員素質偏低,觀念落后和職業道德不高,企業內部缺乏有效的制衡機制。而外部原因則是我國企業的外部環境還不完善,存在一些不利于內部控制機制發揮的因素。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重新認識企業內部控制的現狀、成因以及解決辦法,本文就此展開論述。
關鍵詞: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問題及對策
一、關于內部控制的概念探究
內部控制概念不清困擾理論界由來已久。長期以來,各種各樣不同的內控解釋與觀點,在現實中往往導致“管理層、內部審計師和其他人對一個給定控制系統的適當性的看法出現分歧”。 對于這個問題以下學者的觀點可作為參考。
吳蔚婷(2012)認為,信息是對資本市場有效性的具有基礎性影響的因素。會計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和充分性是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運行效率的關鍵決定因素之一。
楊雄勝(2011)試圖對內部控制作以下定義認為: 內部控制是個人、組織、社會各層面,運用識別、評估、計量、轉化、抗御等專門方法,正確防范并遏制 “非我與損我”,主動保護并促進“自我與益我”的系統化制度這里,運用專門方法防范遏制 非我與損我,保護促進“自我與益我”是內部控制范疇的內涵;社會化的系統性制度則是內部控制范疇的外延。
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
80年代內部控制問題逐漸受到會計教育界、實務工作者、會計及相關主管部門的廣泛關注。90年代各職能部門開始推進內部控制規范化建設初步建立由基本控制規范統駕,涵蓋企業主要業務的具體控制規范標準體系,2009年7月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發布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在兩市上市公司施行并鼓勵其他非上市大中型企業參照執行。雖然我國逐步構建起涵蓋主要行業的內部控制標準體系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化解了企業的風險,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但公司治理環境下的內部控制制度還存在問題。
近年來管理當局和理論界正在逐步加大對內部控制理論的研究和完善,主要表現在1986年財政部頒布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首次對內部控制制度作了明確規定,1997年5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加強金融機構內部控制的指導原則》,1999年8月,中國保監會發布了《保險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指導原則》,要求銀行、保險、信托投資等金融機構遵照執行。2000年1月31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證券公司內部控制指引》,2000年4月,中國證監會又發布了《關于加強期貨經紀公司內部控制的指導原則》,要求全國證券和期貨經紀公司遵照執行。2001年6月,財政部發布了《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試行)》和《內部會計控制規范—貨幣資金(試行)》之后,又陸續發布了“采購與付款”、“銷售與收款”、“工程項目”、“擔保”、“對外投資”等內部會計控制規范(試行),作為統一會計制度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全國所有企、事業單位和政府機關貫徹執行。接著,2002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又發布了《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2006年6月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了《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要求在該所上市的公司在7月1日起執行;同年9月28日,深圳證券交易所也發布了《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要求在2007 年7月1日起執行。2006年7月15日,財政部牽頭成立我國“企業內部控制標準委員會”,研究制定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2007年3月2日,財政部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基本規范》和17項具體規范(征求意見稿),向全國征求意見。
二、關于企業進行內部控制的必要性
企業進行內部控制的必要性表現在,從嚴管理企業,實現管理創新,使傳統的管理模式向現代企業管理過渡,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內在要求。和寬松的體制為管理現代化提供了可能,為內控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實施創造了條件。在社會化大生產中,內部控制作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自我調節和自我制約的內在機制,處于企業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位置。
企業加強內部控制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客觀需要,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必然要求,是客觀、從容的防范風險的保證。具體表現為在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很多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在市場經濟這一大背景下,必須明確政府和企業的關系,做到政府和企業的“產權明晰、權責分明”,而內部控制作為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的重中之重,能夠確保企業各項工作的正常運行,加強企業內部控制有利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對企業的會計人員及相關人員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工,使其相互監督相互牽制,保證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從而提高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對風險的防范與控制必須做到從全局出發,將一切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中。
三、關于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現狀
企業內部控制是現代企業管理最重要、最關鍵、最基本的一種管理方式。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嚴密與否,關系到企業能否發展和生存的問題。如果一個企業沒有一套完善而又嚴密的內部控制制度,必然會使組織混亂,弊病叢生;效率不高,效果甚差,效益不好,虧損嚴重,士氣不振,危及企業生存與發展。 實踐證明,凡是一個企業經濟效益很好,完成計劃,實現預定經營目標,管理良好創新能力、競爭能力、應變能力很強,經濟發展正常的,都與實行了一直完善而又嚴密的內部控制制度有關。
我國公司會計政策范圍和監管尚不夠完整,《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證券法》、《稅法》及其他財經法律法規所組成的會計法規體系尚不完整,有關規定不夠明確和具體,甚至還存在不一致的情況,使得評析公司治理下的內部控制難度增加。大多企業的內部控制點主要集中于會計核算系統和企業的業務執行系統,對企業的董事會和總經理的影響力很有限,控制程序主要限定于經理的權限下,內部控制領域存在盲控區域和弱控區域不能完全覆蓋所有的虛假信息和經濟舞弊行為,尤其無法從源頭上杜絕這些行為的發生。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存在著內部控制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和執行力不強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1.決策層不重視,會計人員業務及道德有待提高? 2.控制成本過高 3.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 4.企業運營的風險的應對能力弱。
現中小企業內控制度現狀內部問題存在:1.企業管理者素質缺乏全面化。2.企業人才機制缺乏社會化。3.企業管理目標短期化。4.企業治理結構缺乏科學化。5.企業管理理念缺乏現代化。6.在企業外部發展環境存在有鄉鎮企業的管理體制不順、多頭管理和鄉鎮企業發展成本升高等。
四、關于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的對策
企業內部控制是現代企業管理最重要、最關鍵、最基本的一種管理方式。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嚴密與否,關系到企業能否發展和生存的問題。實踐證明,凡是一個企業經濟效益很好,完成計劃,實現預定經營目標,管理良好創新能力、競爭能力、應變能力很強,經濟發展正常的,都與實行了一直完善而又嚴密的內部控制制度有關。
完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1.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制約2.企業董事會全面負責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的制定實施和完善3.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活動涵蓋企業所有經營環節4.既要有切實可行的控制措施又要不斷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五、結論
內部控制由若干具體政策、制度和程序方法所組成,是為實現所有者和經營管理者利益最大化目標而設計的。實施內部控制是為了保證企業經營健康發展,絕不能讓內部控制成為阻礙企業發展的障礙。有活力的內部控制制度應是推動企業創新的制度,對企業創新給予制度支撐的制度,是對企業創新過程實施全面控制,杜絕企業在創新過程中失去監管和控制的制度,防止企業創新過程中產生舞弊行為的制度。
作者簡介:王智(1990年2—),男,安徽,漢族,本科,中級會計師,新疆圣新合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研究方向:會計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