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在黨建引領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是中國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實踐場域,需要將基層黨建嵌入社區治理的全流程,精準定位社區治理的關鍵環節,精準激發群眾的主體意識,提升各方參與自治共治的能力。
關鍵詞: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格局
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是中國社會治理創新實踐中一個重要課題。適應新時代新要求,城市社區要始終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健全完善城市基層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水平,有效推進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格局建設,探索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治理現代化新路。
一、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格局的內涵
城鄉社區是社會治理的最基礎單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格局,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的重要一環。《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要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加強和改進街道(鄉鎮)、城鄉社區黨組織對社區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城鄉社區全面貫徹落實。
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議題應運而生,即在黨的全面領導下,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社區建設,共同治理公共事務,共同享有發展成果,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協同共進的新型社區治理機制,從而推進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共建”“共治”“共享”三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共建”“共治”是全體社區主體的共同責任,是治理行動,“共享”是全體社區主體的應有權利,是治理成果。因此必須把“三共”貫穿于社區治理的全過程,真正做到在共建共治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共治。
二、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創新的思考
在引領社區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探索中,需要精準定位社區治理的關鍵環節,將基層黨建嵌入社區治理的全流程,精準聚焦居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精準激發群眾的主體意識,提升各方參與自治共治的能力。
(一)黨建引領是核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要堅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切實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在社區治理創新實踐中,要緊緊抓住基層黨建這條“紅線”,在社區復雜治理難題的應對和治理局面的開拓中,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不斷形成和凝聚共識,讓“紅線”精神真正滲透到工作體系和工作風格之中。
黨在社區的領導要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支持和保證居民委員會依法自治,通過居民委員會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本功能發揮,動員社區力量解決社區問題,促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在城市基層治理中,黨的領導主要體現在“三個作用”:即價值倡導作用、資源整合作用和利益協調作用。基層黨組織要做好社區治理目標的引航者、治理議題的策劃者、治理主體的培育者、治理規則的制定者、治理沖突的調解者。
(二)以人民為中心是價值導向
讓基層群眾有更多的、更可持續的獲得感,貫穿于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實踐,也是基層治理圍繞基層事務,服務基層群眾的落腳點。十九大報告強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上海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以來,人民群眾不僅對傳統的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還在一些新維度上對美好生活提出了新要求。要把人民中心思想貫徹到社區治理全部活動之中,立足于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立足于提供更優的公共服務、更有序的公共管理、更深入的治理參與和更豐富的精神文化,上下同步發力,織密服務網絡,推進社區共建共治共享,實現治理績效最大化。
(三)民主協商是重要手段
民主協商能夠有效地協調社區文化差異、促進社區共識以及回應民眾訴求,在社區治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民主協商可以將各領域社區組織最廣泛的動員起來,把各方面社區力量匯聚起來,形成推進治社區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強大合力。要發揮黨組織資源整合作用,搭建與多元利益主體交匯的民主協商平臺,深入推進“三會制”制度優化升級,對民主協商的議題、程序、方法、過程、結果等進行引導、組織,形成完善的基層協商民主制度程序,推動協商民主與社區治理有效銜接。一方面通過民主協商平臺的搭建,加強社區中不同性質單位的聯系,體現社區黨組織倡導的共治理念;另一方面通過不同主體的民主、討論、協商、匯集等形式進行利益表達,實現以社區群眾的公共利益為導向,將決策建立在各利益群體的相互妥協和共同獲益上。
(四)多元參與是重要基礎
社區居民的廣泛參與是社區治理的重要基礎。有效的社區參與的主體是多元化的、社會化的,參與的活動是雙向的、互動的,參與的領域是全方位的,參與的方式是多樣化的。社區黨組織要動員社區居民和社區組織參與社區事務管理,為社區建設出謀劃策,培育他們的社區歸屬感、認同感和責任感。要通過創新基層社會工作方式,從廣大社區成員的利益出發,給予更多的精神關懷、人文關懷、政治關懷和利益關懷,調動社區力量能動性,凝聚社區團結的力量。此外,社區黨組織還注意培養社區居民民主意識,鼓勵他們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讓更多的利益相關者參與到社區治理中,實現了多元化的治理主體優勢的整合,實現了服務管理內容的多樣化,體現多方的價值利益共贏。
作者簡介:劉小珍(1978-),女,山東臨沂,漢,碩士研究生,講師,新形勢下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