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亦涵 張萌葳
摘 要:民法領域當中的司法應用主要處理對象是民事司法問題,因此在民法領域當中探索創造性司法的實現途徑主要是對民事司法方面的實踐,從而,司法的創造性實現效果在民法領域當中得以實現就必須解決好民事司法當中的問題,應用民法原則的實踐來探索民事司法當中創造性司法的實現途徑。本文將從民法領域當中民法原則的內容介紹出發,分析民事司法當中的難點問題來探討司法在民法領域當中的邊界,最后展開民法基本原則指導下民事司法的實現途徑。
關鍵詞:民法領域;民事司法;創造性司法;實現途徑
一、引言
社會各方面的發展推動了我國司法領域當中的完善和優化,因此,在民法領域當中提出了完成創造性司法的實踐要求。但是在民法領域當中受到各方面民事司法案件因素的影響之下,很難在司法實踐過程當中完成創造性的司法決策。雖然我國司法方面的制度和程序都得到了相當程度的完善和健全,但是仍然與民法領域的邊界存在著標準模糊的不足,因此,這就構成了阻礙司法創造性實現途徑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民法原則的相關內容
民法領域當中民法基本原則的自愿原則內容主要就是參與民事活動的公民有著自由獨立的意志,在展開民事司法活動的過程當中,需要遵循當事人的個人意愿,不能夠通過強制手段來迫使當事人更改個人的自由意志。這就要求司法創造性的實現途徑當中,必須將公民的個人意愿放在突出的位置,從而在司法過程當中體現公民的主人翁地位。所以在處理民事案件的司法決策過程中須保證當事人保持意志自由的權利,做到司法過程當中對民法領域的基本原則的尊重。
在司法決策當中同樣需要參考民法基本法則當中的公平原則,因為公平原則可以保證公民在參與民事活動當中妥善處理好利益糾紛問題,利用法律權利和義務作為主要依據來平衡民事司法當中的矛盾利益,從而讓司法活動的進行得以在公平有序的環境下開展。創造性司法的實現途徑必然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來展開實踐活動,因此不能忽視民法領域當中公平原則的重要作用,而是要在公平原則的指導之下,對民事司法活動進行公平處理,從而為司法實踐的決策過程創造理想的和平環境。
民法基本原則中所包含的誠信原則是指公民主體參與民事活動的過程當中,必須誠信對待民事案件當中的事實情況,在司法過程當中不能出現刻意的隱瞞或謊報。在誠信原則的指導之下所進行的司法活動更加具有法律效益,因為用事實說話的根據比純粹的司法決策結果更具說服力。因此,司法的創造性實現途徑當中需要遵循誠信原則,在誠信原則的幫助之下完成司法決策的權威性處理。
三、創造性司法實現的邊界
(一)民法邊界模糊不清。由于民法領域是面向全體公民行為活動和利益糾紛的法治領域,作為主體的公民又是法律領域當中最活躍和復雜的因素,從而使得民法領域在邊界標準的定義上模糊不清,繼而影響民事司法,對司法決策依據帶來相當大的困難。這種模糊不清的邊界定義阻礙了司法過程的創造性實現,使司法決策結果無法具有其應有的法律權威和民眾說服力。而且其復雜的利益關系會導致司法過程當中需要解決過多的爭議問題,為司法結果的判斷帶來相當多的法律素材和相當大的依據壓力。
(二)受主觀司法因素影響。由于司法過程當中必然需要司法相關人員的介入,這就直接在司法過程當中引入了主觀因素的影響。而且我國的司法決策過程必須在司法人員的輔助和主持之下進行民事糾紛問題的解決,而司法相關人員的主觀意識或多或少地會對司法結果產生一些細微的影響,從而導致在司法結果當中卷入主觀因素的矛盾。除此之外,受主觀司法因素的影響,還可能導致司法結果缺乏應有的法律效力和民眾說服力,從而使民事問題糾紛的解決過程無法做到徹底解決矛盾。
(三)相關人員司法素養的欠缺。司法活動的進行受到相關人員司法素質的影響,因為相關人員的司法素養直接關系到司法過程進行的有效性。但是在我國司法決策的過程當中,部分相關人員表現出的司法素養欠缺現象相當嚴重。這便提示我們要對司法相關人員的法律素養做出有效的專業化培訓,從而讓司法人員具有更強的司法問題解決能力,更好地為人民處理民事糾紛問題,也可以在司法過程當中科學有效的主持司法程序的進行。
四、實現途徑探索
(一)遵循民法原則的指導。創造性司法的實現途徑在民法領域當中的實踐需要遵循民法原則的指導,因為民法原則的指導可以讓民事司法活動的處理更加具有法律效力,除此之外,在民事糾紛解決過程中,通過遵守民法原則還能夠穩定司法決策過程中的秩序。而且民法原則的指導同樣適用于解決民事司法問題,遵循民法原則有利于更加規范的應對民事司法當中的矛盾。民法原則在民事司法當中的地位也具有很強的執行依據,因此,要重視民法原則在司法過程當中的矛盾解決功能。
(二)結合道德輿論的運用。司法過程并不是完全只在法律的指導之下所進行的決策活動,它同樣也需要結合道德輿論和人文情懷來對決策過程進行人性化的處理,尤其是在民事司法案件當中,更加需要利用道德情懷來對案件進行分析。因此,結合道德輿論的作用來推動司法的創造性實踐是相當關鍵的一個環節,在道德輿論的幫助之下,可以為民眾提供更強的決策說服力,從而讓民事司法的決策結果更加深入人心。
(三)擴充司法過程中的民法依據。民事領域當中的司法決策過程也需要適當地擴充民法依據,因為民法領域當中的原則和依據在民事司法當中的試用效果更強,而且能夠為司法過程帶來更多的參考價值,從而讓民事司法的執行過程在理想的狀態下有序進行。除此之外,民法依據能夠對民事司法案件當中的利益關系實現妥善處理,為司法決策提供更加全面的民法素材和經驗依據。因此,在民法領域當中的創造性司法實踐途徑,可以借助民法依據來獲得更加有效的決策結果說服力,完善決策過程當中的法律依據和評判標準。
結束語
綜上所述,由于通過民事司法的法律活動來解決民事利益糾紛和矛盾是十分常見的司法表現形式,所以創造性司法的執行活動在民法領域當中的應用也非常頻繁,因此,在民事司法的執行過程當中,需要遵循民法領域當中的基本原則,妥善處理好司法決策過程當中的邊界問題,通過優化的實現途徑將司法的創造性效果發揮得更加理想,從而讓我國的司法決策過程在民法領域當中獲得更加光明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 孫山. 民法領域中創造性司法的實現途徑及其邊界——以原則和規則的區分為基礎[J]. 河北法學, 2014, 32(9):41-52.
[2] 徐賢鈞. 試述民法基本原則在司法實踐中的效力[J]. 貴州省黨校學報, 2009, 000(002):87-88.
[3] 王張文京. 民法基本原則在民事司法中適用的有效探討[J]. 法制博覽, 2017, 000(006):174.
[4] 郭敏. 對和諧司法實現途徑的思考——"我公正,你放心"在民事審判領域的價值目標和實現方式[J].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08(26):213-213.
[5] 林佳云. 試論實現民事司法實踐法律有效性的有效途徑[J]. 現代企業教育, 2012(11):168-168.
作者簡介:張萌蕤,女,漢族,河南人,學生,就讀于西南交通大學,院系:人文學院,專業:廣告學,研究方向:廣告傳播、品牌營銷;
張萌葳,女,漢族,河南人,學生,就讀于南昌大學,院系:新聞與傳播學院,專業:廣告學研究方向:廣告傳播、品牌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