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培沛
摘要:教育是人力資源建設的主要途徑,學校體育是人力資源強國建設的基礎和保障。青少年的健康不僅體現了一個民族生命力的旺盛,也是展現國家綜合實力的一個重要方面。黨中央也提出明確的要求,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就要求教育要率先達到一定的規格和要求。在現代片面關注學生學業成績、考試成績的歷史環境下,也開始關注學生的體質健康。因此 只有充分認識到學校體育的重要性,賦予新形勢下我國學校體育切合實際的正確定位,才能促進我國人力資源強國的順利實現。
這次新冠肺炎的爆發給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帶來了極大威脅,同時也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一方面基于客觀醫療環境的制約性,另一方面也基于人才培養的滯后性。各行各業都需要人才去推動,而人才不是拿來主義。培養人才的過程中不僅要保證數量,還要保證質量。而教育人力資源建設的主要途徑,學校體育是人力資源強國建設的基礎和保證。但是目前出現的一些問題不得不重新思考我們的學校體育的問題究竟出現在哪里?
1學校體育在人力資源強國建設中的地位
在2019年頒布的《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中提出了青少年促進工程,也明確指出了學校教育就是青少年體育的主陣地[1]。一直以來,體育和教育都是密不可分的,體育在教育中是培養人身心和諧發展的重要手段。在現如今的社會生活中,生產力高速發展,生活方式快速轉變,人的體質也面臨著更高更強的挑戰,這就意味著未來在我們人才的培養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體育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發揮其更大的作用。同時,學校體育不僅能增強體質,促進青少年的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并且能培養體育鍛煉的習慣,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2學校體育發展的現狀
一直以來,我們國家就非常重視青少年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但根據各項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學生在肥胖率、視力不良檢出率、身體形態、生理功能、體能和參與體育興趣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問題,究其原因,這和我們的學校體育有著很大的關系:
2.1學校體育思想混亂
學校體育指導思想反映特定時期人們對學校體育價值的認識,它往往是我們學校體育實踐工作的理論基礎。[2]回顧近百年學校體育思想的演變與發展,從最開始的軍國民體育思想到自然主義思想以及體質教育思想再到健康第一思想、終身體育思想和快樂主義思想,每個歷史階段,都有顯示其時代特征的學校體育思想,但卻沒有形成一種穩定持續并且完全內化的指導思想。細究其原因:一是我們自身看,中國學校體育本身是在很多內容上是缺乏基本理論支撐,沒有形成其系統的思想體系;二是在借鑒和引進國外學校體育思想時候,缺乏理性地批判;三是在實施地過程中,真正落實到位反響較好的較少。
2.2學校體育課程缺乏銜接性
盡管學生從幼兒園到小學到中學再者到大學,都會經歷十幾年的體育項目的學習經歷,但是大部分的學生在1—2項運動技能掌握的情況并不樂觀。最大的問題就是學校體育課程在銜接上出現了問題,一是各個階段的目標內容低級重復,缺乏學理性和遞進性,二是各個階段應該達到什么樣的標準都沒有很明確的說明,前后沒有明顯的關系。以至于出現籃球的運球能從幼兒園學到出大學的現象,并且掌握的情況并不好。這樣單調地重復地學習之前的內容,不僅對于技能的學習沒有很好地連續性,也同樣會影響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2.3學科邊緣化,師資力量薄弱
受主智主義和功利化教育傾向的影響, 在我國的學校教育體系中, 體育之前一直居于一個“說起來重要, 做起來不重要, 忙起來不要[3]”的邊緣位置, 這與它本應有的重要性形成了巨大反差。在中考、高考的改革推動下,大家逐漸意識到體育的重要性,在體育測試的推動下,很多家長和老師抱著“功利”的心態,讓學生應試性地在考試之前的兩三個月進行集訓,考試過后,學生的運動鍛煉時間依然被上課和刷題所占用。并且,據統計,全國體育教師僅在義務教育階段大約就缺編十幾萬,并且教師本身專業素養有所欠缺。
3學校體育的建設路徑
3.1激發社會體育組織力量
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單單靠學校是不能培養起來的。在發達國家,利用社會體育資源開展青少年課外體育活動已經成為主要途徑之一。通過調動社會力量和體育組織參與學校的體育事務,拓展學生課外體育活動和體育訓練的途徑,以充分發揮社會體育組織對學校體育內部發展不足的補償作用。政府部門也可以制定相關政策制度給予鼓勵和支持,建立社會力量參與學校體育發展的綠色通道,并提供具體地措施予指導,以此發揮各級力量,構建有利于學生綜合發展的健身環境。
3.2加大重視和投資的力度
張伯苓先生曾提出:“不懂得體育的人不宜當校長。”所以想要落實學校體育發展的要求,必須要強化學校對于學校體育工作本身的重視,尤其是學校領導人員對學校體育工作的引領和管理作用。加大學校體育的投入,穩定學校體育經費保障是開展學校體育工作的前提,充足的學校經費預算是實現高質量體育教育的重要保障。
3.3重視師資培養
具備全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高素質體育教師會在教學中贏得學生的信任和歡迎,會對學生產生更加積極的影響。體育教師是促進學校體育改革的主力軍,應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信息、體育文化、傳統民間體育或活動,加強理論和教法的研究,提升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向學生傳授相關的運動技能與方法,讓學生逐漸愛上體育并培養對未來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和終身體育鍛煉的觀念、興趣、習慣。
4結論
學校體育和人力資源強國之間是相互促進和引導的,對于目前我國學校體育發展出現的問題進行思考,分析了目前學校存在學校體育思想混亂、學校體育課程缺乏銜接性、學科邊緣化以及師資力量薄弱的現實困境,建立激發社會體育組織力量、加大重視和投資的力度、重視師資培養的發展路徑,從而發揮學校體育在人才資源強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培養能夠適應經濟建設不發的具有良好身體素質的人才,推動我國各項建設又快又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的通知[Z].2019.
[2]黃愛峰,王健.學校體育發展的10大問題省思[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38(02):95-99+121.
[3]體育不能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專訪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N].中國青年報, 2012-05-16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