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苗
摘要:人際關系的妥善處理是學生社會生活重要的內容,人際關系不僅影響到學生的生活狀態、學習心態,還會對學生的成長和未來發展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因此,高職院校應當更加重視對于學生的人際管理的研究,探求針對學生人際關系管理的有效途徑,為高職院校的學生提供優質的人際關系教育,使得學生在遇到人際問題時,能夠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法,避免沖突的產生。本文將從高職院校學生的人際交往特點入手,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人際策略進行一定的探究,并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以供相關教育人員進行參考。
關鍵詞:人際關系;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策略
前言:
隨著各高職院校逐漸推進教育改革,許多學校開始重視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在針對學生的管理方面,逐漸加強了對學生生活、心理、人際交往等方面的教育,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1]。然而由于高職院校學生數量較多、生源情況復雜、管理能力有限等原因,使得高職院校素質教育改革的推進力度不足,對學生的人際管理技巧性不強,阻礙了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一、高職院校學生的人際教育和管理的重要性
高職教育階段,學生應當重視對人際交往技能的學習。在目前的高職校園中,學生普遍對人際交往有較為強烈的興趣和渴望,由于高職院校存在學生數多的特點,使得學生面對的交往對象、交往方式也呈現出復雜化和社會性的特點,使得學生在交往過程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擴充了人脈,增長了見識,但也容易遇到人際交往中的一些問題,因為人際交往而產生一定的煩惱[2]。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求高職院校的相關教育和管理者深入分析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為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方法,指導學生在生活中使用合理的待人接物方式。由此可見,高職院校學生的人際教育和管理對于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二、高職院校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心理素質較差,難以接受復雜人際交往
高職院校的許多學生都是來自各個不同的地區,有可能是第一次離家去較遠的地方上學,在家有父母的照顧和寵愛,到了新學校,難以適應集體生活,對接觸新同學和集體生活存在抵觸心理,因而存在不愿意進行人際交往的情況[3]。同時,在生活中,還可能保留著在家里時,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習慣,不懂得禮讓他人,不善于換位思考,在學校生活中,容易與他人產生矛盾,進一步加深其對人際交往的反感情緒,使得心理素質不強的學生難以適應集體生活,在人際交往方面得不到良好的提升。
(二)高職院校生源復雜,學生之間生活習慣存在差異
高職院校的學生生源通常來自五湖四海,學生之間交往可能存在語言交流困難,生活習慣不同等問題,加之學生相互之間包容性不強,造成了矛盾的產生,甚至還可能導致打架斗毆等惡劣人際沖突。由于學生的多樣性,高職院校學生中也存在一些喜歡曠課遲到、抽煙喝酒、打架斗毆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很有可能在學校中占據一定勢力,欺凌弱小、不尊重教師,甚至拉幫結派,在校園中橫行霸道,由此帶動了不良的風氣,使得高職院校的學生整體人際交往產生偏差[4]。
(三)學生不服管教,容易與教師產生沖突
高職院校的學生通常在高中階段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或沒有認真學習,使得學生在進入高職院校后,更加不能接受嚴格的管教,可能出現違反校規校紀的行為,這時,教師必然會指出學生的錯誤,對學生的不當行為加以批評,尚處于思想不成熟階段的學生很有可能對教師的管教產生反感,甚至認為教師“針對”自己,因而在管教過程中,故意與教師發生沖突,造成惡劣的違紀行為[5]。
(四)具有一定的社會性,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影響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高職院校的學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接觸到社會上的各種信息,因此,也就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蠱惑,這些有害信息可能影響學生對于人際交往的判斷,同時,虛擬的網絡還可能導致學生對現實中的人際交往興趣下降,而在一定程度上陷入虛幻世界,尤其是游戲世界的人際交往中。這樣的學生會逐漸依賴網絡,沉迷在網吧等場所,逐漸失去對學習的信心,不關心就業形勢,更加嚴重的可能會造成厭惡人生、仇視社會的不健康心理。
(五)學生交際能力不強,缺乏人際交往技巧
就目前來說,我國高職院校學生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往往缺乏的就是人際交往技巧。高職院校的學生可能由于對高考成績的自卑心理,或是名落孫山后的自負心理,使得在高職院校的生活中并不樂于與人交往,害怕與人交往,加之在高中的學習期間,僅關注繁忙的課業,沒有注意提高個人交往技巧,久而久之形成了交際能力下降的情況,缺乏相應的人際交往技巧。
三、高職院校學生人際關系問題影響因素
(一)家庭教育影響
許多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自鄉村,家長由于知識水平不高或常年在外打工,對于學生的成長和關心不足,難以陪伴學生成長,加之農村生活條件較為樸素,看待事物的眼光難免狹隘,對學生的發展不具有長遠的目標,只希望學生盡快畢業,找到一份工作貼補家用。孩子的眼光、眼界、思想水平也受到不同家庭教育的影響,可能會造成學生內向、敏感、不擅交際等性格,進而更容易產生矛盾。同時還存在農村的學生與城市的學生相互之間,由于家庭教育差異導致的矛盾。
(二)情緒控制能力的影響
高職教育階段的學生,其情緒控制能力還不強,對于生活中的矛盾和挫折的承受能夠力較差,甚至可能存在受高考成績影響,而無法走出心理陰影的情況,這種不良的情緒對于學生情緒的控制能力有極大的影響,在人際交往中可能存在無法良好控制個人情緒的問題,當被他人不小心忽視或是被開玩笑時,可能導致情緒失控,對于人際關系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6]。
(三)高職院校擴招的影響
許多高職院校存在不顧學校規模及管理水平盲目擴招、不控制生源質量的問題,在招生工作中,采用績效方式,逼迫招生工作人員將大批學生招至高職院校,在學生入校后,然而又不能實施良好的管教,影響了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制約了學生人際交往的有效性[7]。因此,高職院校不合理的招生制度也是造成高職院校學生人際交往問題產生的關鍵因素。
(四)社會信息化程度加深的影響
隨著手機、電腦、平板等電子產品的發展和普及,學生越來越容易接觸到外界的信息,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生活觀念、行為習慣、學習方式等,使得許多不健康、不正確的信息影響學生的思想的發展。
(五)高職院校管理人員職業素養不高
許多高職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員學歷不高、素質不高、欠缺管理經驗和資質,同時由于工作量大、任務重,導致在對于學生的管理上可能存在態度不佳、手段不適宜、不善于使用管理技巧等問題,使得高職院校管理隊伍穩定性差[8]。管理者的這些狀況都制約了學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增加了學生管理難度。
四、高職院校學生人際關系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高職院校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
在針對學生的管理工作而言,高職院校應當注意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幫助管理人員,規范管理方式方法,讓學生明確學校的規章制度,在行為處事時能夠對自己的行為加以約束。在針對招生工作的制度中,學校應當注意合理、量力招生,對院校自身的管理能力、教學能力和校園容納量進行評估制定招生計劃,進而推動學校管理的有效性,能夠保證對學生實行最佳的管理。
(二)高職院校加強監督教育工作
高職院校對學生的監督教育工作不僅體現在學習和生活上,更體現在學生人際交往的管理上,教師應當著重關注人際交往能力欠缺的學生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及時為學生排憂解難,進行心理疏導,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或講座,同時在日常管理中注意加強監督工作,尤其應當加強對信息技術、電子設備的管理,避免學習沉迷于虛擬的網絡世界中,對現實人際交往興趣下降,良好的監督教育工作還能避免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產生較大沖突和矛盾,為學生的良好人際交往保駕護航。
(三)積極組織交流活動
高職院校應當積極為學生舉辦各種文化交流活動或藝術節等集體活動,讓學生能夠在活動中與其他同學進行良好的交流,通過合作產生友誼、拉近距離,這不僅能有效加強同學的交際能力,還能幫助學生在活動中進行實踐,體會到和集體生活的樂趣,提高學生集體意識、團隊精神,以及合作能力。有效提高學生的交往技巧,學會尊重他人,避免與他人發生沖突,盡可能地包容他人、理解他人,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組織家長與學校進行良好的交流、建立家校溝通平臺,也是對學生人際交往管理的重要方面,學校應當注意要求家長及時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際交往狀況,在日常生活中多多關心學生,為學生排憂解難,同時還需要要求家長以正確的生活、交往觀念教育學生,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心理疏導。
(四)提高教職工的職業素養
高職院校除了對學生進行人際交往的培養之外,還需要幫助師生之間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學校應當注意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要求教師在工作中采取合理的教育管理方式,學會寬容學生、幫助學生、引導學生,采用學生能夠接受的表達方式,對于學生的批評應就事論事,不應進行人身攻擊,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同時還應當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對學生的人際管理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
(五)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高職院校在針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不應當僅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生活紀律,還應當注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心理知識教育和人際交往教育,在校園中為學生提供便利心理咨詢服務,使得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產生一定疑惑或苦惱時,能夠快速取得專業教師的幫助。同時學校還應當定期舉行心理知識講座或培訓課程,幫助學生學會自我心理疏導,該策略對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結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高職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國家和社會對于高職教育培養出的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學校應當注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是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也是衡量當代學生是否能在社會上立足的重要標準,因此,人際交往能力是學生在大學或高職教育中必須掌握的技能,學校應當注意對學生交往技能的培養,轉變學生的交友理念以及方法,要求學生學習相關技能、不斷提升自我,只有這樣才能最終使得高職院校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謝忠睿,蔣甜甜,楊蘭.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信息化模式創新與實踐研究——以遼寧生態工程職業學院林學院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22):260-261.
[2]劉建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析[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09):162-163.
[3]肖慧萍.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信息化探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5):132-133.
[4]王欽.思政教育在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實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36):158-159.
[5]許金寶.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新問題與新對策——以吉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機械與汽車技術學院為例[J].技術與教育,2019,33(04):56-59.
[6]張麗娟,姚琦.學生管理視角下的高職院校學風建設研究——以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04):105-108+112.
[7]張潔.音樂藝術在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價值及其滲透策略探討[J].北方音樂,2019,39(23):251-252.
[8]沈倩倩.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事務面臨的法律風險及其防范[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04):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