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秀向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新媒體借助著信息技術的優勢逐漸在各個行業的發展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大數據、5G、人工智能、區塊鏈、智慧廣電等關鍵技術的應用為新媒體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動能,特別是移動通訊和智能手機普及更是為每個人接受網絡信息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著傳統新聞報道生產和傳播的方式,不斷為新聞報道拉高了“標桿”。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報道無論在理念、內容形式和直播效能上都需要進行強有力的提升突破。
關鍵詞:電視新聞;新媒體;創新;互動
當代科技日漸發達,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進入千家萬戶,文化傳播途徑也日益廣泛,形式豐富多樣,尤其以抖音、快手、今日頭條等新興app為首的各種新媒體形態占領了傳媒行業的主導地位,人們為眼花繚亂的新媒體形態所吸引,并參與其中,人人都可在第一時間發布新聞、分享生活、談論感悟,并且與其他人進行互動,還可以對自己喜愛的個人、話題進行關注,甚至app可以根據人們點贊、評論來設置喜好,對同類主題加多推送,讓觀眾愛不釋手。所以,電視新聞收到了相當的沖擊,不僅收看觀眾數量減少,且受關注度也日益降低,人們很難從眼花繚亂的app中抽身,去關注電視新聞中自己很少感興趣的事。加之新媒體類型更加豐富、審核速度快、門檻條件低,各種層出不窮的新聞便會以更加靈活多樣的形式呈現,電視新聞的定點播出、慢速度、單一化便成為更大的瓶頸。所以,如何讓電視新聞在新媒體環境中尋求更高關注、持續發展,成為電視新聞在新媒體環境下面臨的更大問題。如何讓電視新聞既能保持新聞公信本質,又能尋求新的出路,成為新時代新聞行業需要探討的問題。
一、以真實呈現為基礎,守住新聞報道的公信力
作為新聞,公開性、真實性、針對性、時效性、準確性、顯著性、接近性、開放性、廣泛性、變動性是其基本特點。而無論其內容多么豐富,形式多么新穎,真實性永遠是最基本和重要的原則,這也是新聞區別于其他新媒體形式的重要特征。只有保證事實、過程、有限度、即時性的真實,每個環節都經得起核對和考驗,才有資格成為一條可以向廣大觀眾播出的新聞。一旦某個新聞節目失去了真實性,出現虛假或是錯誤,對整個新聞節目將會產生非常不良的影響,不僅會讓節目失去公信力,甚至反響較大的新聞會讓整個新聞播出行業受到震蕩。
新聞的報道不僅需要迅速、精準,還要有信譽度。這便對電視新聞產生巨大考驗。在人人有手機、隨時隨地拍視頻發到新媒體平臺的時代,新聞的時效性便會降低,人們在第一現場會把最迅速的消息傳出來。但這些消息也有一定弊端,比如沒有前因后果、只有現場局限片段,個人色彩多、帶有感嘆、議論的語言引導或誤導觀眾,描述不規范、含糊等,不僅不符合新聞傳播要求,甚至會引起輿論風波,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如此,電視新聞便起到一個標桿作用,在片面、帶有主觀色彩的新媒體信息出現后,電視新聞作為辟謠、中立、官方真實的節目,可以將最完整、真實的事件標志性地呈現。所以,電視新聞的公信力成為其在紛繁復雜的新媒體信息傳播中生存的重要法寶,必須嚴格遵守。
二、以創新形式為手段,增強受眾群體的認同感
在新媒體時代,誰擁有受眾,誰就擁有市場和空間。近年來,大量的短視頻信息占據著信息傳播的“半壁江山”。特別是短視頻網站及手機視頻APP,如快手、抖音等,推出大量群眾喜聞樂見的紀實短視頻作品,為新聞報道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例如在抖音短視頻中,央視新聞官方賬號推出了“有你真好”視頻合集,采用自述、紀實的方式全面展現了廣大醫務人員沖鋒在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感人細節,其語言生動,播放量超35億次,充分還原現場、還原感性,豐富新聞報道形式內容,采用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手法,促使新聞的內容與大眾生活相互貼近,從而能夠收獲更多的受眾的認同感,同時,觀眾還可以通過評論、轉發進行參與和互動,提升了欄目熱度,使觀眾對節目有了親切感、認同感,繼而從新媒體中再轉而關注該電視新聞節目,讓電視新聞不再是“老古董”,吸引更多潮流人群觀看。
三、以轉變觀念為牽引,提升互動交流的參與度
傳統媒體的新聞報道中,多為就單獨的新聞事件進行報道,且媒介方式單一,缺乏互動性,新聞主播按照預先準備好的稿件進行流程性的“規定動作”,受眾只能被動接受,難以對其進行長時間的關注。在新媒體環境下,改變傳統單一新聞報道,增加與受眾群眾之間的交流非常重要。例如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人民視頻、央視新聞等多家主流媒體在做好傳統新聞發布會直播的同時,開設多條網絡互動渠道,讓觀眾在接受新聞信息的同時參與互動交流,增強了“互動感”,從“一言堂”走向了“多音齊鳴”,收到良好的效果。將主動權交還給受眾,實現由傳統單一傳播向雙方積極反饋轉變,從根本上調動受眾者參與新聞報道的積極性與熱情,可以加速新聞在全媒體環境下的裂變式傳播,提升新聞生產的效率和傳播的速度,提升新聞報道的影響力。
堅持新聞與事件同步,對新聞熱點個案進行電視直播是新聞報道的傳統優勢。在“移動優先”的新媒體時代,一些重大新聞事件的獨家直播權,依然青睞周密部署、制作精良的電視直播。新聞報道對新聞直播進行優化,即化整為零,打破傳統的新聞欄目固定時間播出的模式,加大數字化模型、數據挖掘、虛擬演播室等方面在新聞直播中的應用,提升新聞生產的效率和視覺體驗,不斷做強權威性直播的“長板”, 延續和提升新聞報道在新媒體時代的影響力。
總之,新媒體環境為電視新聞帶來巨大挑戰,也帶來更好的機遇。只要電視新聞利用好新媒體的廣大平臺,創新思路、豐富形式、增加互動,同時守住新聞底線、做出真實公信特色,將電視新聞“活躍”起來,又保證信息的“嚴肅”,便可在新媒體時代迎來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