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瑯

可以說,從哲學到居住日常,國人對“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從未止息。從老子的道家思想到孔孟的儒家學說,“天人合一”的主張就一直占據著中國審美哲學的主導地位,中國傳統建筑理念所表現的意境與其一脈相承。傳統園囿從“象天”到“法地”的藝術構思;對自然風景的參照模仿,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美學意境,“天人合一”的傳統美學思想無不時時映照出中式園林的悠遠意境。
自古以來,中國人向往的生活居所,從來不止于物質層面的豪奢,而是同時要具備精神所需的空間,一個可以讓靈魂棲息的場所。所以有鄭板橋“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名句:也有林語堂對理想居處的形容——“園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見天,天中有月,不亦快哉!”寥寥數字,勾勒出多少舊時與自然相親、同鳥蟲對語的美好回憶。別院深深,夏木陰陰,疏松修竹,怪石落落……身處其間,便如同進入了傳統山水的畫中世界,人與庭戶萬物溫柔相對、默默無言。
七月流火,似乎只有幽幽草木能安撫我們躁動不安的身體,為方寸帶來一抹清涼。能隨時置身其中對現代都市人已是奢望,但我們仍可以用視覺代替行動,用意識引領感知去體驗一番。身雖未至,神已往之……